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90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点、成因入手,将大学生个性发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加以探究,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如何顺应中国发展趋势,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近年来发展的瓶颈,将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
个性化一般是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人的个性化发展,意味着个人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创造能力与自觉自控能力的提高,蕴涵着人自身发展的潜能和自立自主的能力。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有独特而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首先表现为主体意识增强,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并存;第二,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并存,生活质量、时尚与品位的需求有所增强;第三,创新意识与守旧观念并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但某种程度的依赖性仍使其处于相对保守状态;第四,批判意识增强,自我反省意识淡薄。以上特点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存在不稳定和不成熟的一面,但同样存在极大的可塑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个性化发展误区。
二、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在“4+2”甚至是“6+1”的家庭小环境中的溺爱和娇纵,往往使当代大学生习惯于索取,享乐,依赖性较强,亲情观念淡薄,性格相对孤僻,同时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精神上承受不住打击,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抗压能力较差。
2.社会因素
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建设的不断变化使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当代大学生几乎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整个过程,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的无限扩大,传统交际方式的改变,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加深了他们与世界和社会的交流。同时,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当下舆论环境的影响,大量真实的或非真实的社会状态使他们难辨真假,在其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大影响作用。
3.教育因素
当代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带动下,能够不断形成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但残酷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高校生源的竞争压力,培养模式的单一化,促使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缺乏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动力,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被迫形成了急功近利的状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对策
在考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培养对策时,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保障,学校教育则是关键,要将其整体性要求与其多样化匹配,避免使其个性扭曲,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1.创新内容载体,渲染校园文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更有针对性。注重隐性教育的创新发展,优质的隐性教育资源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暗示功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整个外部现实存在,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在新兴网络媒体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不断体现出对人和人性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对依赖网络的90后大学生,在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思想性、服务性、知识性融汇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熏染,使其个性化意识觉醒,满足其发展需要。
2.加强能力培养,规划职业前景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合个体情况的个人成长成才计划,鼓励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避免统一化和齐步走的现象。社会在接纳当前大学生实习培训等方面,应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学校在学生能力培养上联动,对于张扬的个性,应给予相对的容忍,纠正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时、适当地凸显自我、发展自我。
3.强调理性认知,完善自我评价
以塑造人、培养人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我们可以把马克思视野中的个性界定为:现实的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主体性的发挥,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在本质上它是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因此,主体性的发挥在个性化发展中极为关键。当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对自身进行独立、自主的自我认知,但作为独立个体的大学生,由于个人能力差异,社会经验、知识积累的不足,难免存在偏差或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者言行举止的作用发挥和引导,将有助于学生理性认知的形成,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与交往中完善自我评价,使个性发展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平章起,梁禹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洪波.马克思个人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