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经济转型期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经济转型期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国在经济转型中,市场不能有效配制资源,需要政府发挥: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设施、扮演人力资本的开发者、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本的形成等职能作用,消除转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政府 资源配置

我国是由政府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国家,在资源配置上仍处于市场与政府的粘着状态。在经济转型中,由于存在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机制残缺、市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不能完全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等情况,政府要比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多发挥一块”作用,把资源更多地配置在促进社会发展上,以消除转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设施

1.我国基础设施的供给已有所改善,但仍显不足

基础设施除具有成本的沉淀性,投资的巨大外,它还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首先表现为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引致效应比较强。据统计,我国基础设施每提高了1个百分点,将引致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0.143个百分点。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带来其他产业的联系效应,据统计,1995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与国民经济30个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效应1.02645,所以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安置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此为基础设施的外溢效果,所以政府应加大基础施的投资。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促进因素。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长期不足,出现交通运输紧张、水电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为了补足这个缺口,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及时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了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长江三峡四项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建设,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提高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并带动了消费和投资。尽管如此,我国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还有一个较大的缺口,基础设施仍有大力发展的必要。

2.正确处理基础设施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基础设施的供给兼有公益性、垄断性、收费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是市场性与非市场性的统一,兼有公共供给与私人供给的双重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所具有弥补“市场失效”和非赢利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政府有必要采取更符合公共需要的如管制法规、颁发和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制定和执行管制价格以及实现市场进入的管制等管理措施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同时,政府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应打破对基础设施的垄断,引进竞争性市场机制,防止从“政府与市场不分”到“政府与市场的共谋”。政府应逐渐转变在基础设施投资的内容、方向和运作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间接支持、吸纳、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到基础设施中来。

在解决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方面,要防止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而过于超前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在落后地区,应统筹有限资金,率先解决卫生、教育、科学等社会基础设施,在加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多重视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二、扮演人力资本的开发者

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为增加未来的效益或实现价值增值通过有意识地投资而获得的具有异质性的和边际效益递增性的,依附于人身上的知识、技术、信息、健康、道德、信誉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国竞争能力的关键性资源。舒尔茨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因此,从宏观上来说政府应成为人才资本开发的主体。除考虑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外,为弥补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的不足,政府应开发医疗保健、教育训练等方面的人力资源以保证受教育和医护的机会均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更重视物质资本的开发,而忽略人力资源开发保护。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至今仍未突破3%。1995年为2.41%,1999年有所提高为2.97%。而美国1995年为5.4%,加拿大的最高年份达到7.6%。由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人才数量不足,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为3877万人,仅占从业人的5.5%,在1990年~1999年间,我国新增劳动力1.89亿,其中大专业以上学历的专门技术人才仅占3.5%,就从业专业人员的配置情况来看,一半左右的人员在一般部门,在生产部门的不到三分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合利用。

鉴于此,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使基础教育义务化和大众化,保障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力;高等教育平民化,保障有能力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同时积极推进非正规环境下的学习培训,尤其是边干边学;加强对国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一种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国民情恪;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人力资源的身体素质。当然我们强调政府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并不是说政府提供这些服务没有代价的,政府完全可以引入市场原则,对不同性质的服务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以达到理想的社会公平。

三、推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国社会发展成本较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倍。中科院于2002年2月25日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高成本是因为资源和环境较差以及经济落后。目前我国环境恶化相当严重,严重的酸雨使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危害,每年损失达数百亿元;由于森林的过度采伐,森林覆盖面积约为11.34亿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3.92%,而一国的森林的覆盖率若低于20%,不仅木材不能自给,土地也难于保证安全,于是长江上游的金沙江畔长出了仙人掌、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沙尘暴甚至吹到了韩国。所以要想妥善解决环境、资源与发展的问题,惟一的选择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和资源是生命线。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政府首先要做好监督者,专注于“立规则,当裁判”,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控,采取适当激励动机将企业的外在成本内部化。近几年来,我国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五小企业的关闭等措施效果明显,但如何使环境保护、生态的维持与治理长期化和制度化并尝试着引入市场化原则治理环境,仍是转型中政府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政府的作用还在于积极引导、加大投入治理贫困地区的环境。越穷,为求得眼前的满足就对环境索取得越多;对环境索取得越多,导致环境恶化越严重,环境资源存量越少,当地居民获益越少,形成了一个“贫穷――环境恶化――贫穷”的恶性循环,政府需要给贫困地区输入一个新的运行机制打破这个循环系统,尝试着将荒山荒地的产权界定给当地居民,并通过贷款优惠政策,引导民间投资转向环保产业。

四、促进资本的形成

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起飞需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存在着钱纳里提出的“两个缺口模型”的障碍。双缺口模型是从总需求角度与总供给角度描述一国总收入恒等式:I-S=M-X,其中投资与储蓄之差为储蓄缺口,进口与出口之差为外汇缺口。我国近几年来外贸项目连年顺差,到2000年外汇储备已接近1655.7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因此不存在外汇缺口。

W・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一国经济增长率达到7%~8%时,平均储蓄水平须达到30%左右,而1997年我国的国内储蓄率高在41.2%,到目前我国居民已有存款近7万亿人民币,不存在储蓄缺口。我国虽无缺口困扰,但国内的资本形成不足,影响了经济的增长。表现在:大量的外汇用于国际间的证券投资,储蓄用于取息而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国内资本,国内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基本建设、发展新兴产业等所需资金不足。因此,政府需要促进本国资本的形成。它包括:

1.培育资本市场,尤其是大力培育直接融资市场

把居民持有的资金转化为投资性资本,激发人们的金融意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扭转有效投资不足的局面

国内储蓄与经济发展过程有关的三个过程是:足够的国内储蓄储蓄向投资转化投资变为高质量的产出。我国第一个过程的限制已经不存在,关键是第二、第三个过程,由于国内微观经济的低效率,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使得投资变为有效率的产出这一过程受阻。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全,居民储蓄主要以银行存款形式持有,而银行贷款大量陷入“国有企业资金沼泽”。为实现资金有效投资,政府应大力扭转有效投资不足的局面,把精力放在扭转国有企业亏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上来。

3.解决国内技术缺口

除了储蓄和外汇对发展中国家的制约外,技术也是关键的一环。如果技术缺乏,则无法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源,最后陷入到“低水平水均衡陷阱”之中,从而影响资本形成的水平和质量,所以政府应在宏观上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缺口,以促使国内资本高质量地形成。

4.引进外资

我国在引进外资上是相当成功的。目前我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外资引进国,1985年~1997年我国累计引进外资3310.2亿美元,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余额407.15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资本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13:3,6

[2]姚树荣 张耀奇:人力资本涵义之特征[J].上海经济研究,2001,2:55

[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