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板蓝根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板蓝根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板蓝根整个生长期的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菌核病和跳甲、小菜蛾。本文阐述这几种病虫害的危害和发生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旨在为板蓝根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板蓝根;病害;虫害;防治

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别名菘蓝、蓝靛、北板蓝,是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材。以根、叶入药,根入药称“板蓝根”,叶入药称“大青叶”。甘肃省民乐县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成为种植板蓝根的理想区域,该地所生产的板蓝根品质优良,深受外地客商青睐。2012年,全县板蓝根种植面积达1200hm2。今年7月份,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蓝根之乡”。为了大力发展以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减少病虫危害,提高品质和产量,现将板蓝根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病害

1.1 根腐病

1.1.1危害及发生特点

根部被害,侧根或细根首先发病,病根变褐色后蔓延到主根,使根部腐烂,地上部枝叶萎蔫,最后导致全株枯死。病原菌为镰孢菌属茄病镰孢菌,土壤带菌为重要侵染来源。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植物生长后期,灌水过量或雨后田间积水,根系发育不良及地下害虫为害产生伤口等植株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管理粗放、杂草从生、通风不良、高低不平、容易积水的潮湿地易发病;整地不细,土壤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

1.1.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疏通水沟,减少积水,降低湿度;田间操作(如中耕)时避免损伤根部,减少伤口。

(2)化学防治。田间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烧毁,病穴撒施石灰粉消毒,周围植株浇灌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以防止病菌蔓延。也可用25%代森锰锌500倍液、70%敌磺钠1000倍液、2%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及3.2%恶甲水剂(主要成分为恶霉灵、甲霜灵)300倍液喷施。

1.2 黑斑病

1.2.1 危害及发生特点

黑斑病在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常具轮纹,周围有褪绿晕圈,病斑较大,一般直径3~10mm。病斑正面有黑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后期病叶枯萎脱落,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的形式随病残体于地表越冬。7~8月高温季节,降雨多、露时长、湿度大时病害发生严重。

1.2.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清洁田园,清除植株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3.8%氢氧化铜(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交替使用药剂。

1.3 白粉病

1.3.1 危害及发生特点

植株叶片、叶柄、嫩茎均受害。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叶背出现隆起的、外表有光泽的白色脓疮状斑点,病斑约2~3mm,脓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囊。病菌以闭囊壳形式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病菌释放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又多次再侵染。在干旱及潮湿条件下均易发病,以阴湿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植株密集、叶片交织、通风不良处发病严重。

1.3.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施足底肥,氮、磷、钾比例适当,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62.25%腈菌唑,或代森锰锌(仙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多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4000倍液。用5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于发生初期、中期和后期各喷一次,防效较好。

1.4 霜霉病

1.4.1 危害及发生特点

叶片、茎秆、花瓣、花梗、花萼、荚果等部位均受害。叶片受害后,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叶正面相应处出现淡黄色病斑,后期逐渐变为褐色枯斑,由植株外层叶向内层叶干枯。病斑多分布在叶脉或叶缘处,病健交界处明显,受害部分增厚,边缘弯曲,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叶色变黄,叶片干枯死亡。被害的植株矮化,荚果细小、弯曲,常未熟先裂或不结实。在气温13~15℃、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高海拔地区,7~8月的夜间露时多在9~11h,叶面水膜的存在有利于病菌侵染,所以,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霜霉病发生较重。

1.4.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合理密植;增施鳞、钾肥,提高寄主抵抗力。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53%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或78%波·锰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及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当霜霉病和白粉病混合发生时,喷施40%三乙膦酸铝可湿粉剂2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粉剂2000倍液即可。

1.5 菌核病

1.5.1 危害及发生特点

菌核病为板蓝根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植株大批死亡。该病主要危害根、茎、叶和荚,以茎部受害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叶片腐烂,仅剩叶脉。在多雨高湿时,受害茎秆内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秆碎裂成乱麻状,茎中空,生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在茎秆表面或叶上可见菌核。茎叶受害后,枝叶萎蔫,逐渐枯死。病原菌以菌核形式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管理粗放、雨后积水等,均有利于此病发生。

1.5.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收获时尽量不使病组织遗留在地面;收获后深耕,将菌核翻于土壤深层;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蕾苔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化学防治。发病时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4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500倍液进行喷洒保护。喷药时应集中,别喷施于植株中下部,每隔7d喷1次,连喷2~3次。

2 虫害

2.1 跳甲

2.1.1 为害特点

跳甲多为黄曲条跳甲,俗称土圪蚤。该虫苗期为害严重,主要为害板蓝根的嫩叶或生长点,造成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幼苗生长点被吃光,致使植株死亡,特别是海拔在2300m左右的十字花科作物种植较多的地区为害严重。

2.1.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麦类、马铃薯等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出苗期,每天进行观察,发现田间有虫时,可于当日8~9时或17~18时进行喷雾防治,此期成虫活动性差,防效好。

(2)化学防治。选用50%锌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40%氧乐果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或4.5%順式氯氰菊酯乳油1200倍液喷雾。喷药时,采用从四周向中心围歼的方式喷洒,防治效果较好。

2.2 小菜蛾

2.2.1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常群集在心叶或叶背啃食,以幼虫取食叶肉,仅残留表皮,形成许多透明斑块。二、四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主脉,形成网状。

2.2.2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利用小菜蛾的趋光性,在田间张挂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剂对成虫进行诱杀,杀虫灯的位置要高出板蓝根地面30cm,性诱剂下面放一个盛满洗衣粉水的水盆,水面距诱芯1cm左右。

(2)化学防治。二龄幼虫发生期毎667㎡用4.5%順式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于薇.板蓝根种植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08).

[2]薛琴芬,孙波,岑科,谭礼盘,薛洪雁.板蓝根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7(09).

[3]黄红慧,李景照.板蓝根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光明中医,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