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准备活动的实践注意点归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准备活动的实践注意点归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一般性准备活动注意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常态课教师经常采用的,其具有普遍性,长年累月基本套路都是慢跑热身+各关节活动操。具体操作一般是学生绕操场跑2圈(800米),然后由体育委员带领学生做徒手操,从上到下各个关节活动操,一般6节左右。

问题分析:一是在学生慢跑过程中,教师没有跟跑,或者横穿操场随跑,导致学生队伍混乱,学生前后之间推挤,跑步时说话、打闹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多班开课各个班级学生混杂,占据各个跑道,教师如果不跟跑,很难辨认自己班的学生发生事故。二是关节操拉伸不到位现象,只注重形式,不追求效果。比如,做一个简单的弓步压腿,学生往往没有形成真正的弓步,只是一个跨步,向下压的动作也是形式主义,起不到真正拉伸韧带的作用。三是徒手操一成不变,学生失去兴趣,被动应付。

改进措施:提倡教师跟跑,始终与学生保持10米左右距离(跑内圈,以减少教师跑的路程),以督促学生保持队伍整体行进,并养成跑步时调整呼吸,利用正确跑姿进行慢跑的好习惯。教师跟跑的习惯不仅能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保持基本的体能和身材,而且能确保学生慢跑的安全。这一习惯要从新生开学进校后就开始抓,不然效果可能会很差,一旦学生养成松散的慢跑习惯,到时教师上课会变得很不顺畅。做徒手操时,学生骨干领做,教师在队伍中间要不断地巡回指导,责令动作不到位的学生再次完成动作,或者集体教停,短暂停留动作,如,弓步压腿动作“压”的动作,有必要时集体重复动作。小结课堂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提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细化到每一节操对基本部分内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

配套使用徒手操的方法,将同一类动作串编成一套徒手操中,可分为屈、伸、振、转、绕环等;又可分为原地与行进间,走与跑跳,单人、双人或集体等。教师只要在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1-2套操,后几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骨干按照编操的原则进行编排,由体育委员领做,分组轮流,学生独立完成即可。

二、诱导性准备活动注意点

诱导性准备活动是为了使学生加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而组织的准备活动,属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范畴。如“山羊分腿腾越”之前的挺身跳、双手抱膝跳、扶肋木的分腿跳练习、俯卧撑地分腿等就是诱导性准备活动。

问题分析:对基本部分动作钻研不够,导致设计的诱导性准备活动出现负迁移。比如,在传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通常将一个连贯的垫球动作和准备姿势完全隔离开来,准备活动动作内容错误分解,将动作分割成插、夹、提三个主要动作进行单独学练。

改进措施:诱导性准备活动的设计要慎之又慎,不能将完整动作分割开来,但可以有重点的学习。比如,在传授排球垫球动作之前,可以安排准备姿势和移动的练习,学生从模仿练习时,强调垫球后还原准备姿势的重要性,适当的安排一些移动练习可以让学生明白准备姿势和移动在垫球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技能掌握的突破口在哪里?技能掌握的瓶颈在哪里?这样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可以有重点的进行主要动作的铺垫学习,以加速技能的形成。

比如,跳远单元教学中的难点可能是:(1)助跑教学中的助跑的直线性、重心的稳定性、节奏性和步点的准确性都可能是难点;(2)起跳教学中的最后几步跑法、踏跳腿与摆动腿的配合等;(3)腾空教学中身体的空中姿态、身体平衡等。如果是第(2)个课时难点突破,那么我们在设计诱导性准备活动时,可以选择单脚跳、蛙跳、多级跳、立定跳等,也可以利用橡皮筋在慢速跑动过程中调高控制身体的能力。正确分析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设计诱导性准备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指导准备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的标志。

对一些诱导性的练习进行分类,比如以篮球运球为例:(1)以肘为轴用力拍球。要求:尽量减少手与球的间隙,手的跟随动作要柔和;(2)以肩为轴用力拍球。要求:手的跟随距离要长,手用力拍球;(3)横运球。要求:往左侧运球时(右手为例)手臂尽量伸直,运球速度要快;(4)左推右拨(以右手为例)。要求:两个落点、拨球快速有力;(5)左推后拉运球。要求:两个落点拉球前最后一次运球要有力。(6)屈臂前、推后拉运球。要求:动作快速有力。这些诱导性练习适用于:高低运球、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适用1、2、3);体前变向运球(适用2、4、5、6),当然还有更多更难的运球技术,在中学阶段我们不涉及到。对诱导性练习的归类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做好了将会对教学产生巨大作用,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不惧怕任何层次的教学研讨课和评比课。

三、兴趣性准备活动的注意点

兴趣性准备活动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围绕主教材,以游戏、循环、竞赛的形式,而组织安排的准备活动。兴趣性准备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分析:兴趣性准备活动在一些常态课和评比课中被很多老师所采用,其主要作用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在审阅很多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时发现,此类准备活动的设计和主教材的出入很大,有的设计基本和主教材无关,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改进措施:设计兴趣性准备活动不要为了兴趣而设计,也不要为了追求气氛而设计,最主要的是所设计的活动内容要和主教材有技能的相关性,或者素质的相关性,有些是认知的相关性(这里可以部分涉及)。比如,设计一个打龙尾的游戏,那主教材应该是投掷类项目,或者躲闪类的变向跑,这样设计的游戏才是符合主教材的教学。

兴趣性准备活动要考虑起点热身性,一般游戏和竞赛上强度是很迅速的,运动强度会很大,所以在兴趣性准备活动之前要进行适宜的一般性热身活动,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由于强度的原因导致受伤。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贴膏药”的追逐游戏,其实在跑动过程中,学生是尽全力的极速跑,强度很大,属于短距离冲刺,因此,在此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和拉伸准备活动。兴趣性准备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游戏或竞赛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到主教材的学习上来,一般控制在6~8分钟左右,教师适时提示,要有一个自然过渡。

兴趣性准备活动要渗透主教材技能。这一点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视,然而在很多的评优课中,选手的胜出往往在这些活动设计的关键点上。教学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不知觉过程中学会技能,而兴趣性准备活动如果选择设计的上乘的话,可以达到“不教”的效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了主教材的技能,接下去的基本部分教学会变得尤为轻松。比如,在一次排球垫球课上,课的重点是垫球的部位和手型,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人一组,组建成“滚球槽”的游戏,学生一上一下,相互握紧压腕、并肘,让排球在四个手臂组成的“槽”中来回上下滚动,这个游戏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夹肘、压腕形成平面的动作技能,从而加速主教材的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