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文言文翻译复习低效的怪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文言文翻译复习低效的怪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中考文言文的复习过程中,文章作者以课内重点句子为抓手,强调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的规律,并通过适度的课外阅读训练加以巩固提升,这些做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翻译方法;重视课内;归纳整理;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31-03

文言文的翻译是初中语文总复习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广大师生平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很多练习,结果往往是师生倍感疲倦,收效甚微。怎样才能走出文言文翻译复习低效怪圈呢?最近在中考复习中,笔者采取的一些做法,取得了比较好的复习效果,很受学生欢迎。

一、牢固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零散地教授过一些翻译的方法,但是那些方法是散落在每一篇课文中的,没有成为系统。因此,在初三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三年来尝试过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专题训练实现牢固的掌握。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原则:忠于原文,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信(准确)、雅(流畅)。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子翻译的一般步骤:通读语段,整体理解;找出关键字词;整理句式,调整语序;连词成句,语言顺畅。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1)留(保留年号、地名、人名度量单位等)

(2)删(删除无实意的虚词等)

(3)补(补充省略成分等)

(4)换(替换古今词义变化很大的词)

(5)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6)变(无法直译时,可以依据上下文意译)

各种翻译的例句下面将会提到。

二、重视课内文言的重点句子

文言文复习必须要重点突出,以学生为本,以课内文言为本。尽管近几年中考倾向于考课外文言文,但句子翻译的“译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侧重考查迁移能力,因此做好课内重点文言句子的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得法于课内,才能运用于课外。在整理翻译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先选用了课内文言文中很多的典型句子,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保留人名“陈胜”、地名“阳城”)

(2)夫战,勇气也。(发语词“夫”、语气词“也”不译)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增补法“村人”、“渔人”)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邑人”、“绝境”等需替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5)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倒装句,需调整语序。)

(6)是进亦忧,退亦忧。(“进”、“退”的意思需要结合文章理解为“在朝廷做官”、“在地方做官”。)

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归纳什么?主要是重要文言实词的常用意思、一词多义、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比如,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可以归纳为两大类(顺接和转接)四种用法,即:

顺接关系包括

(1)表示承接,一般翻译为“然后,就”,如: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表示并列,一般不需要翻译,如:泉香而酒洌。

(3)表示修饰,一般不需要翻译,如:拔山倒树而来。

转接关系也就是

(4)表示转折,翻译为“可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

又如,初中文言文有几种特殊句式翻译时候要引起注意:

(1)互文。这种句式翻译时候要注意把上下句结合起来才完整。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能单从字面上译为“不因为外物而欢喜,不因为自己而悲伤”,而应该按照互文的方法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被动句。有的用“为”,“为……所……”(直接翻译为“被”)做标志,如:士卒多为用者;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要注意的是有些动词本身具有被动意思,在翻译中要把被动的意思翻译出来。如:帝感其诚(“感”应译为“被感动”)。

(3)倒装句。翻译的时候要调整好语序。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应该按照“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的语序翻译,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如何归纳?

由于文言文字词量大、知识点多,教师固然可以很完整地将一些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出来,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就缺少了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没有获得知识生成的体验;因为只是“坐享其成”,所以对知识认知与掌握也就不深刻、不牢固。因此,文言文翻译的规律和知识系统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整理。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一,整理虚词“之”的常见用法。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罗列课内学过的含有“之”字的句子,列举得越多越好。然后再进行归纳,整理出“之”字的常见用法: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如:于厅事之东北角(在客厅的东北角)。

(2)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必译出。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我拥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3)助词,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必译出。如: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4)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5)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它们”等。如:具答之(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指桃花源人);又数刀毙之(又几刀杀死了狼,之,指狼)。

(6)指示代词,“这(样)”“那(样)”“……的事情”等。如: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之,指仲永聪慧的事情)。

(7)动词,相当于“到”“往”“去”。如:辍耕之垄上(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例二,归纳文言文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言词。

文言文中有一类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在句子中属于关键词,而且在现代汉语里还在频繁使用。我们让学生通过比较,借助现代汉语常用成语牢固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如:

陶后鲜有闻——鲜:很少——鲜为人知

群响毕绝——毕:都——锋芒毕露

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精益求精

罔不因势象形——因:根据——因地制宜

……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归纳学习过程的艰辛和快乐,虽然看似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沉浸于文言复习的氛围之中。知识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出来,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适度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知识得以巩固之后,我们精选了一些课外语段进行知识的迁移,以便检验复习的效果。比如,我们选用了《晋书·顾恺之传》里面的一段文字要求学生翻译。这段文字很典范,而且故事性较强,难易与课本中的文章相当,而且选文中很多重要的实词、虚词正是课内学习过的重点,也能够很好地将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在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的时候,不应只是机械地翻译、答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回顾课内相应的知识点,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如:

(1)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判断句,采用保留法,翻译为: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2)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省略句,翻译为: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形状。

(3)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实词“每”“恒”分别是“每次”“总是”的意思。课内相应的句子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然数年恒不一见。

(4)人尝以一柳叶绐之——虚词“以”是“用”的意思。本文中相同用法的句子是: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课内相应的句子如: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让他们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提升文言语感。

通过以上尝试,可见初中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复习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强调“实”——方法实,内容实,过程实。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文言文复习的真正主人,一定要以生为本,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从而真正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打下坚实的文言文学习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