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路”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路”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教育部启动精品课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基础教研室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规划,改革了课程体系,使课程建设更上一步。详细介绍了“电路国家级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加强实践教学、规范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应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电路;精品课;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霍炬(1977-),男,河北唐山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齐超(197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16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40-0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基础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教研室的前辈对教研室和电路课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就是在俞大光院士等前辈的倡导下形成的,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该课程称为电工基础,是电路和电磁场的合并,在70年代,才将电路和电磁场分开,分别设课。目前“电路”课程是面向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技术基础课。自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建设以来,[1]结合国家精品课建设要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组实施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体现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主旨和内涵,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水平。

一、“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深化教材改革,将电路理论阐述与电路仿真分析相结合

教研室从推出《电路理论基础》第一版教材以来,结合新时代的培养方针,不断调整完善,与时俱进,一直持续进行教材改革。迄今已推出第三版教材,第四版教材已完成初步规划。《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教材将电路仿真机辅分析软件OrCAD和MATLAB成功引入例题解析,教材中每节有代表性的例题除了常规解法外,都会用OrCAD或MATLAB辅助求解,[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

2.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电子教案授课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板书教学可以通过书写板书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从而使得学生能紧随教师的授课思路,能当堂理解和消化教师的授课内容。但传统的板书教学能提供的信息量有限,难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求,因此引入多媒体教学就成为一种有效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及影像等多种媒体整合在一起,既保证课堂的信息量,又使得学生获得的信息更加生动形象。

3.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上机教学相结合

将OrCAD仿真软件引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课堂讲授既费时又难以现场观察其电路行为,而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则能方便地改变电路的参数、结构、频率等,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电路系统行为。为强化学生对OrCAD仿真软件的掌握,课程设置了16学时的上机实验,要求学生应用该软件计算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以及非线性电路问题。

4.课前、课后延伸式教学相结合

每学期开课前,根据上学期专家、学生和教师反馈,教研室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精心安排,科学地制定教学日历,并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课程的总体安排和各章节主要内容。由于“电路”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采用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单独沟通机会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天安排一位教师答疑;将每位老师的电子邮箱、QQ号公布给学生开通网上答疑等。实践下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同学在学习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学生对教学的个别需求,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5.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回忆式提问、理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专题讨论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探索精神。每学期布置一到两次大作业,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6.注重基础课与后续专业知识点的结合

对重要的知识点介绍它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用辩证发展的思维看待基础课程中知识点的学习,形成发散思维,将学习的知识构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从大学物理中的波现象引入到传输线的波过程;将复频域中的网络函数和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及稳定性相结合。

7.把工程背景和科技发展史引入教学

“电路”课程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和工程实际密切相联。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分析理论的同时,还介绍其工程背景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应考虑的复杂因素,从而建立起对电路的实际器件与电路模型的相互联系的认知,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适用范围、条件和局限,了解重要的分析方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工程背景。例如讲授正弦交流和三相电路时,让学生了解交流电的历史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讲授分布参数电路时,介绍电缆和电力传输线的故障测距。

二、“电路”课程教学手段更新

1.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应用

教研室制作了《电路理论基础》电子教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修改。对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同时制作了部分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如频率特性、波的多次反射、驻波。

2.网络教育

开发了电路课程网站(http://)和电路实验教学网站(http://),实现了立体化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客观环境。课程网站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学习途径,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和外校同行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网上答疑不仅使提出问题的学生受益,也可使其他的学生受益。此外,其他高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下载了解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实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

3.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部分院系电路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在原来考试方式(平时成绩+作业成绩+期末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分。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撰写有关电路理论和电路应用的小论文,教师对此小论文进行评判给出附加分,附加分满分为8分。此举措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所写的小论文经教师指导修正后已在相应的期刊上发表。

三、实践教学突出

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

1.理论验证及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理论验证及基本实验技能是实验的基本功,以此加深理解电气信息、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对课堂教学所学的部分理论内容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可初步掌握常用的电工仪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按预定的实验要求完成基本的电路实验,准确地读取实验数据,测绘波形和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这种基本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个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2.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完成有一定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小课题,使学生学会通过实践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综合用电的本领。实验室给出实验题目并提供实验条件,学生从查阅资料、选择元器件、构思实验步骤、调试电路,到完成实验,均需要自己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3.工程计算能力的培养

通过在电路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采用OrCAD和MATLAB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仿真意识和仿真分析能力。仿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动手操作实验之前,先仿真,以验证设计正确与否。以实际操作实验为主,计算机仿真为辅,既突出了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强调了新实验手段的学习。

4.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应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实验设备,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高新技术,如EDA、PWM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仿真技术等,这样在以后的技术工作中才能具有更多的本领、更强的能力,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青年教师培养规范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3]为此,教研室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的迅速成长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具体培养措施如下:

1.实行指导教师制度

每位青年教师来教研室工作后,教研室为其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从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并要求每学期至少有两次具体指导。

2.实行上岗制度

新来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试讲,获得上岗资格。必须经过1~2个学期的助课,完成全部指导实验教学的内容,方能进行讲课工作。

3.教研室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每学期进行5次集体备课,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以利于教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4.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完成博士学位的攻读。在学校政策鼓励下,教研室任课教师已全部获得博士学位。

5.吸收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通过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加深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

在国家精品课建设过程中,“电路”课程教学依据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按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对基本概念严格要求,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研究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并不断充实和更新多媒体电子教案和课程网站,使其被广为利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基本型实验的基础上,开创了设计型实验和个性化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育了一支年轻有为、水平高、团结紧密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商思礼.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3,(6):4.

[2]陈希有.电路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梁艳萍,戈宝军.电机学国家精品课建设与教材建设[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