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根植于草根的艺术大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根植于草根的艺术大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李耕先生,仙游画派创始人,从事艺术实践六十年,他对古文,诗词,音律,书法,等各方面均有研究,是福建省近现代一位文艺修养内涵极高的绘画大师。

【关键词】李耕先生;草根;释道人物

李耕先生(公元1885-1964),仙游县人氏,原名李实坚,字砚衣,别号大帽山人,一琴道人,历任福建文史馆研究员,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美协副主席。

李耕先生是一位来自草根阶层的近现代绘画大师,其从事艺术实践六十年,是一名民间画师的后代,九岁起便随父学画。他自小勤奋好学,每到一处常虚心请教当地有识之士,每逢名胜古庙对里面精巧的雕刻壁画等绘画元素更是目识心记。作为一名民画师,他却非常注重自身的学养的锤炼。他自小便对古文、诗词、音律、书法等方面的文化艺术勤于研究。正是年少的好学,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文化内涵修养极高的绘画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耕先生擅长人物画,尤精仙佛高士,是仙游画派创始人,以释道人物著称于世。他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是令人叹服的。他的人物画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出新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屈原、李白、坡、关汉卿等历史人物,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着意刻划,把他们的忧愤、深沉、豪宕、傲岸等神情,生动地表现于纸上。

清代绘画理论家笪重光曾经说过:“画工有其形而气韵不生,士大夫得其意而位置不稳”。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经几十年锻炼积累得来的。他能将人物的音容笑貌,“闭目如在眼前,下笔如在笔底”,信手拈来。他的作画笔法超脱老练,神,形,韵三者兼备,独树一帜,享誉四海,其画气势雄伟,挥洒自如,形成“李耕先生画派”。李耕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不管是超尘脱俗的释道人物,还是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也不管是柔情似水的仕女还是韬光养晦的隐居高士,尽管对各阶层人物属性的描写有不同之处,但个中无不血肉丰美,显示出明朗朴实,倔强刚毅的气质,这种气质是李耕先生长期生活在民间,与劳动人民朝夕相处而形成真挚感情的表露.

1928年,李耕先生的作品《弥勒佛》、《东坡笠履图》、《秋雨归帆》等作品在中法绘画联展中被评为第一名。徐悲鸿先生为此写画评道:“有以夸拙胜者,首推李耕先生挥洒恣键,可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自此可见其画技之深。”

黄宾虹先生说,添一笔容易,减一笔难,更难得是笔减意不减。黄先生说的是山水画境。其实,人物画意趣何尝不是,眯眼合不拢嘴的写意很不容易,没有这种心态和趣味是很难有激情用笔,而且千笔万笔,只取最能表现的数笔,这不单单要求有熟练的技巧,更需要有深入的生活体验。李耕先生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强大的磁场。这就是学画得先学为人的缘故。没有自己完美的内心构筑,怎么能画出震撼他人心智的作品来。

李耕先生的画技为人们所赞叹,其艺德则为人们所敬仰。

李耕先生一生爱憎分明,刚正不阿,尽管生活穷困潦倒,也决不用自己的艺术事权贵。抗战时期,他的作品《六子戏佛图》讽刺伪军旅长钱东亮为人们所颂扬。他一直与劳动人民打成一遍,曾作画送箍桶工人并与之成为知己的倾心相交为人们所品评,这种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是李耕先生终身所追求的艺术道路。

在抗日战争中,李耕先生更是以一个艺术家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表达着对自己的热切情怀。当卢沟桥事变后,北方各省遭到日寇铁蹄的蹂躏,难民们的逃难生活深深地刺激了李耕先生先生。他深痛挥毫创作《难民图》,并题曰:“偶写秋山枫叶丹,中原风景尽摧残,渡头多少椎秦客,莫作流民一例看。”在这期间中,他用手中的画笔,不断地重复创作《苏武牧羊》、《岳母刺字》、《郑成功》等具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来激励人民参与抗日。解放后,李耕先生融祖国命运与自己的生命相统一,他创作《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一系列正能量的作品来赞颂劳动人民。1960年,又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青松白鹤东方红》、《松鹤遐龄》等巨幅作品。《青松白鹤东方红》寓意中国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活力。整幅作品表达了画家祝福祖国国泰民安、盛世昌隆的美好心愿!李耕先生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平向往寄托在他的作品中。

晚年,李耕先生一直生活工作在福州,其晚年创作的二百多幅作品全部捐赠给国家,现收藏于福建省美术馆。这是福建人民的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1959年,在李耕先生的家乡仙游,成立了李耕国画研究所,为我国的中国画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李耕先生正是属于能有效地利用自己在民间拥用的各种艺术资源,再吸收,融汇传统艺术精华,然后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真挚思想感情的杰出画家。他根植草根文化,凭借画技高超,艺德高尚,成为我国画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师。在当前这人心浮躁,问题不断的社会中,研究李耕先生更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