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经济“V”形反转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经济“V”形反转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中央坚定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成功实现“V”形反转。但是,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牢靠,恰当地调整宏观货币政策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一、“V”形反转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一)在工业生产方面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体增长11.0%。其中。四季度增长18.0%,是2007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增速明显回升。其中,上海1-2月份下降12.4%,随后降幅逐月收窄,至10月份恢复到两位数增长,11月份达14.2%,12月份达23.9%:广东1-2月份只增长0.8%,随后增幅在波动中上升,从8月份开始增幅逐月提高,至11月份增长16.2%,12月份略有回落,增长15.7%。

(二)在建筑、房地产业

2009年,我国呈现出建筑投资与房产销售双增长的局面。在建筑投资领域,全年增长32.6%,增幅比2008年高6.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也与2008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动趋势。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由2008年下降19.7%转为下降0.3%。一季度结束后转为正增长,随后增幅逐月攀升,上半年增长31.7%,全年增长42.1%,与2008年下降19.7%形成明显反差。

(三)在金融服务领域

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态势:由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作用,2009年存贷款余额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月底存贷款余额增长20.5%,明显高于2008年各月底余额增速,2-6月底增速逐步上升,到11月底增长31.1%,12月底回落到186%;2009年股票成交额增长100.7%(2008年下降43.2%),其中,1月份下降67.9%,随后在波动中上升,12月份增长220.9%:2009年保费收入增长14.0%,比上年低17.9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保费收入增长8.6%,然后全年增速逐渐加快,至12月份达43.3%。

总体来看,2009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4%,比2008年加快0.1个百分点。从季度看,2009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18.9%、19.9%、17.3%和13.4%,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四)在对外贸易领域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大幅下挫,直到2009年3月份才开始企稳回升,至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强劲增长。环比也呈现大幅增长。

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1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4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环比增长16.7%;其中出口1307.3亿美元,为历史上月度出口值的第4高位。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5%:进口1122.9亿美元,创造了月度进口值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5.9%,环比增长18.8%。这不仅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在加速复苏,同时,进口的大幅增长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显现,内需强劲,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开始稳步回升。

(五)在消费领域

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名义增长9.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比2008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2006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0.3和1.3个百分点。根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名义增长9.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比2008年提高3.6个百分点,比2006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2.2和0.1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以上数据表明,在2009年我国全部居民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

总体来说,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顺利地实现了经济的“V”形反转。然而,就在经济实现成功反转的同时,一些在经济恢复时期存在的隐忧与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我国经济反转后所面临的困难

(一)来自通货膨胀的挑战

2009年11月份我国CPI开始转正,12月份CPI同比上涨1.9%,涨幅较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月度同比涨幅高于市场普遍预期;PPI也结束持续时间达12个月的同比下降,同比上涨1.7%,涨幅较上月提高3.8个百分点。环比来看,物价上涨势头更为明显。CPI和PPI当月环比涨幅都高达1个百分点。物价的超预期回升使得各界对2010年通货膨胀的忧虑进一步加剧。可以预料,2010年上半年,受惯性影响CPI将会逐月走高;进入下半年,将会出现明显通胀。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事实表明,西方各国在长期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然会周期性地出现通货膨胀;同时,也不能过分依赖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因为预期管理可能会产生短期效果,虽然能够治标,但不能治本。长期看,造成通胀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货币发行过多。

(二)产能过剩与资产泡沫带来的隐患

由于我国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这就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有些固定资产投资在一两年后才会形成持续的生产能力,可以预期。自2011年开始,产能过剩的压力会逐渐增大。不仅如此,由于外部订单的减少,过剩的产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消化,就会进一步导致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增加。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虽然实施了一揽子刺激经济的计划,但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投放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实体经济不能有效吸收过剩的货币,必然导致出现资产泡沫。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不仅要继续盯住传统的以CPI为标杆的通胀目标,同时还要兼顾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等多重目标。所谓2010年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其着力点也就表现在这些方面。

(三)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所带来的压力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市场需求的急剧下滑,使国际贸易有可能出现二战以来最大的倒退。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西方各国保护就业免遭低成本国家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2009年以来,虽然我国国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是全球经济复苏脚步依然缓慢,贸易增长乏力,这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执政部门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增强,明确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本区域市场贸易稳定。在这轮贸易保护大战中,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到2009年前三季度,已经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f其中

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125%。中国未来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将有所恶化。

三、货币政策实施的建议

2010年,我国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确保经济的稳定恢复。但是,货币政策不能孤军奋斗,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同时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优化供给结构,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确保货币供给真正处于适度宽松的水平

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真正意义的“适度宽松”;另一方面对过度宽松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国应关注信贷大量扩张及经济过度刺激引发的问题和潜在风险,避免由于信贷增长过快,投资和总需求反弹过快可能带来的显著通胀压力。因此,对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正确把握力度和提高调控水平。真正的适度宽松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灵活掌握适度宽松。坚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妥善处理发挥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有效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货币信贷发展要适度把控。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对当前存在的流通量过大问题。要通过适当的手段,促进货币流通量向适度转化。再次,抓紧时机推进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是我国中长期的改革重点之一,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启动民间投资,金融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着重预防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发生

抑制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讲,必须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首先,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央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将M2和M1的年增长率分别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其次,增加供给和改善供给结构。合理“吸收”投放过多的流动性,主要手段是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再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增加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新股发行和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引导社会资金流动;同时加快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国际板市场,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的难得机遇做大做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规模,彻底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格局。

(三)为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2010年我国财政政策应当在适当减轻企业税负、增加转移支付和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其次,积极扩大内需和调整需求结构。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两极分化、加强社会保障和鼓励金融创新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提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和大力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再次,完善金融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最后。利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机遇,扩大我国商品出口和资本输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