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边远山区幼师学生口语表达的心理流向及其障碍克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边远山区幼师学生口语表达的心理流向及其障碍克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边远山区幼师学生口语表达因受成长环境影响,在心里流向上既有一般幼师生口语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主要探讨边远山区幼师学生心理活动影响口语表达时的一些问题,试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克服障碍的办法。

边远山区 幼师学生 口语 心里流向 克服障碍

口语表达,是在动态的课堂结构和人际交往中进行的。这种动态结构首先表现为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的交流与结合,剖析进而把握口语表达心理流向的特点和规律,对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研究口语教学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口语表达时的心理流向

首先,口语表达时的心理流向表现在个性差异上。

来自边远山区的幼师学生,特别是新生,由于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与之打交道的除了祖辈、兄妹,就是那么几个老师和同学(同乡)。在初中时,为了追求升学率,在口语上进行的训练也不多。所以,不少学生在回答问题、讲述见闻和发表见解时的心里流向常表现为:缺乏自信,紧张害怕,声音小或根本不能读,怯弱、胆小羞怯,扭扭怩怩,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慌张急躁,急于求成,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

根据课堂经验表明,学生的这些心理流向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如果环境比较陌生,陌生人较多,这些心理流向会体现得更突出。

其次,口语表达的心理流向,还表现在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迁移上。

有的学生讲故事或复述课文时能够克服个性缺陷,但是讲得很干瘪。这实际上是情感因素在作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即好恶倾向。《狼和小羊》的故事,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小学生都清楚“好”是什么,“恶”是什么,在讲《狼和小羊》这个故事时,有分寸地处理羊和狼的情感关系就十分重要。狼是凶狼残忍的,它的语言充满野性的激情;羊是温顺柔弱的,它的语言保持平和的心境。只有把握好这种情感体验,在讲说时,才能进入角色,达到“忘记自我”的境界,给人以美感。

也有学生在表达时,过分强调情感体验和注意克服个人因素(如口吃)而忽略了一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比如,刚刚才学到的语流音变现象,哪些情况不该轻声和儿化,哪些情况下该变调等记得清清楚楚,可就是不能迁移到实际运用中去。知识的迁移,可以说是口语表达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二、口语表达心理障碍的排除

没有哪一个学生不佩服别人表达时的高水平。在没有外在因素影响下,有的同学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只要有三五个人(特别是陌生人)在场,自己就讲不好。原因是不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么学会克服心理障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以个体心理为基础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活动和自控能力以及学生参与的心绪、情感和兴趣显得十分重要。“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通过心理发挥作用的行为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培养学生更浓厚的参与兴趣,更主动地参与意识和更完善的参与能力。

边远山区的幼师学生,由于很小父母就在外打工,缺少父爱、母爱,在祖辈的身边成长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个性的群体。进了校门,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必须平等相处的环境里,于是不少学生表现出了不合群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对一些竞赛性活动,更是缺乏自信心,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例如,在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演讲比赛时,一些平时口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却不愿报名参加,还有的学生不愿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究其原因是自卑心理作祟,缺乏自信,适应能力差,于是逃避需要参与的活动。这样下去,这些学生的参与能力会愈来愈差,各方面的素质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消除疑惧心理,树立自尊自信,帮助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克服参与的疑惧心理,增强自信,扩大参与的范围。这是克服心理障碍的先决条件,只有大胆,充满自信,才能做到自然大方,才谈得上体验情感、迁移知识。

2.把握好主体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主体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精神,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的教育。学生的主体性集中表现在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方面,在心理品质上应显示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学习行为上应体现出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情感需求上应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学习兴趣、参与精神等。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我发展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授教育为“自主学习”的创造教育。

3.引导学生有计划性地克服个性缺陷

比如,由生理的原因反映到语言上的个性缺陷――口吃以及过于自信、自卑、羞怯、声低、粗心等;相反地,要做到谦逊、自豪、大方、细心等。

在这个阶段,口语表达应落实到“练”字上,可实行“每日一讲”的训练方式。

(1)分层次提出目标要求,要求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能用普通话连贯地讲话,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复述课文,能讲述简单的见闻;能有准备的讲述儿童故事,旨在让他们敢说;要求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完整地口述比较复杂的见闻,能有条理、有依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进行一般性的辩论演讲,做到口齿清楚,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旨在他们能说、会说。

(2)开学初期,把“每日一讲”的参考题颁布给学生。要求:一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二是题目能涉及到的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是他们喜欢讲的内容。

(3)将全班学生编成序列,高层次的先讲,低层次的后讲,实行大循环,坚持每天一人一讲。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使他们说话时的“难为情”逐渐消失。

4.平时有意识地进行有感情的表达训练

这是使口语水平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说话或朗读中有意识地体验丰富的有感彩的语言表达,注意把握喜怒哀乐等情感。

当然,情感流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生活阅历,等等。如果将《大堰河,我的保姆》改编成故事,让两个年龄、经历不同的人来讲述,因情感流向不同,格调也就会不一样。年过半百者,曾因生病差点没有死去,在讲《大堰河》时联想到了自己的死,“我死后,孩子怎么办?”就有可能讲得深沉凝重;而年轻人凭借青春的热情、凭借年轻人对母亲的纯洁的爱来体验情感,就极有可能讲得激情满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丰富自己的阅历,对口语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该教育学生有吃苦耐劳和不怕挫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