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治理机制的好坏以及治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和发展。而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以家族企业形式存在,这些家族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政府税收、吸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发展中却面临着如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家族企业公司内部制约机制软化,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研究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对于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发展中,应该明确产权的分配,避免家族企业之间的纠纷,规范内部制约机制,避免人才资源流失的危机。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公司治理; 治理模式; 产权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065- 02

1 问题的提出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改革开放后,我国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大量涌现,成为社会重要经济力量,其中90%以上采取了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民营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上市融资运作,对于这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注意。公司治理问题经常是人们质疑家族企业的重要方面,而有效的公司治理被当成企业获取较高经营业绩和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据估计,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既包括世界500强中的40%,也包括数以千万计的小公司。统计显示,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只有30%的家庭企业能够生存到第二代,10%生存到第三代,这几乎与创业者和企业维持关系的时间一致。就我国而言,1990年前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5年、60%以上企业在创办后不到5年就破产或倒闭,与之相比,近年来民营企业寿命逐步提高,在2010年约为7年,但与日本企业(会社)35年的寿命相比,差距甚远。

2 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家族企业的家族式治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具有其合理性,但对一些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家族企业来说形成了发展的障碍。在现阶段社会信用体制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一味地提倡家族企业打破家族制是不妥当的。但应该在加快社会制度建设的同时,鼓励家族企业主从封闭式家族企业向开放式家族企业发展,条件成熟时,一部分开放式家族企业可以发展成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企业。私营家族企业需要注重不断优化企业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这样在竞争过程中才会胜出。我国家族企业和其他国家的家族企业相比,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先天不足,存在种种弊端。

2.1 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模糊产权—清晰产权的过程。产权模糊在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家族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往往通过社会资本的利用达到聚集资源的目的,由于血缘关系等因素,彼此信任,对于财产分割不清,导致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家族成员内部产权界定不清,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员间产权纠纷的隐患;其次,家族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这是由于我国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决定的。为获得各种政策支持,良好的声誉,甚至只是为了避免在经济(如融资)、政治等各方面可能遇到的歧视性待遇,家族企业自愿以产权的模糊性来获取种种政策支持,采取“戴红帽子”的方式,纷纷披上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外衣。

2.2 家族企业公司内部制约机制软化

我国家族企业在渡过初创期后,由于企业规模扩大,直接面临人才资源危机,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从家族内部不可能获得,只有从企业外部获取。我国家族企业都相继引进职业经理人体制,利用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知识技术管理企业。但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除带来专业知识技术外,还会给企业带来其他影响,这样,家族企业就会陷入“家族主义困境”,即在一定的制度文化形成的价值体系下,只有家族化的信任才能形成最优的合作(忠诚),但这种合作却不是最有效率的,因为最具能力的人才不能或难以家族化。

2.3 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的家族企业决策权高度集中,治理结构的设置与公司制度的建设并不健全,运行也不规范。这是由家族企业创业与经营的背景决定的,在大多数文化中,亲熟型社会资本的利用,同时也是构成其有约束力的道德秩序的一部分。家族成员为了家族的集体利益,会抑制私利。家族成员对家族和家族企业的忠诚和相互之间的利他主义,会自行调节家族企业经营中所引起的冲突。另外,家族成员之间由于长期的交往和联系,会促进和推动家族所有者和家族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减少所有者与家族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非正式协议的作用。在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情况下,正式的企业治理机制是不必要的,因为,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实行正式的企业治理机制而引起的支出是一种不必要的支出,它们会减低企业的经济绩效。这种社会资本治理的结果使得家族企业的制度化程度非常低;这种家族治理也与市场环境不健全有关,在信任程度较差的情况下,它能较好地自我保护。但是在企业进入演进(分化)阶段时,这将限制企业的成长。

2.4 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不畅

中国家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从创业者向家族第二代移交的时期。权力交接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家族企业的经营成败。有关资料表明,家族企业权柄移交下一代之后其成功率大概只有1/3,父辈创下的庞大的家族事业,不少在下一代手中黯然失色。中国家族企业的权力交接也存在一些不足:① 老一辈不愿放手,虽然许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部分创业者在心态上仍存在某些问题,或难忘掌权滋味不愿放权,或担心子女不能担此重任而不愿放权,或根本就还没有在权力交接上作长远打算,甚至往往七八十岁还没有退休的安排,以至于在某一天突然辞世时,权柄的归属就会成为该家族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② 对培养接班人认识不足,致使接班人的驾驭能力不够强。

3 完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

3.1 引进职业经理人,改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

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集中对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专业化,股东已没有能力或精力完全由自己来管理企业,而需要引入职业经理替其进行管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是企业经营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家族企业要引入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做的是在心理上降低对职业经理人的信用恐慌,虽然发生了很多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危机事件,但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职业经理人与业主的关系。职业经理人和业主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存的,都是利益相关者,资本拥有者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中要保持积极态度,要采取各种措施淡化这种雇佣关系,运用股权激励等方式,鼓励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以企业所有者的心态来经营企业,同时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行为。

3.2 实现股权结构从一股独大到多个制衡的转变

家族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使企业具有无限扩展的动力,这种集中的股权结构在家族企业创业初期曾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然而,所有权高度集中的产权结构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首先,它容易导致家族及其成员对企业的干预。他们往往把产权关系与血缘关系联系起来,以血缘关系来建立企业的内部管理,导致企业无法摆脱家族血缘关系的干预,造成企业的经营困境。其次,单一的产权结构使家族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途径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家族内部,在量上无法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家族企业产权的高度集中阻碍了企业向现代公司制度的转变,不利于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对于初建和规模不大的家族企业来说,单一的产权结构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那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拓展经营范围的家族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走产权社会化的道路。

3.3 引入公司利益相关者,有效融合社会资本

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及员工都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共同拥有公司法人治理权,剩余索取权。我国中小型家族企业应该通过治理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分享来留住人才、引进资金。

主要参考文献

[1] 崔万田. 不确定性与家族式企业治理[J]. 经济研究导刊,2007(5).

[2] 曹永甲. 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法律初探.法制与社会[J]. 前沿,2009(4).

[3] 雷小英. RL集团家族企业治理研究[J]. 商业时代,2009(5).

[4] [美]克林·盖尔西克. 家族企业的繁衍[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