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显微外科在电接触烧伤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显微外科在电接触烧伤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修复电接触烧伤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对30例电接触烧伤所致组织缺损分别采取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0例患者34块皮瓣中,32块全部成活,2块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间断换药愈合。结论:显微外科是修复电接触烧伤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区清创、血管情况的判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显微外科;修复;电接触烧伤

[中图分类号]R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017-02

电接触烧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创面大多较深,且多位于功能部位,血管损伤严重,多属毁损性创面范畴,修复困难,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电接触烧伤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我院自2002年以来对30例电接触烧伤患者进行多种方式的显微外科修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19~61岁,平均34.3岁,其中高压电烧伤27例,低压电烧伤3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创面范围、损伤程度及患者的全身情况,使用多种皮瓣手术34处,其中食指背侧岛状皮瓣10例次,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8例次,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5例,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2 例,背阔肌游离皮瓣2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2例,足背游离皮瓣2例,趾蹼游离皮瓣3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35 d,皮瓣大小:1.5 cm×1.5 cm~15.0 cm×30.0 cm。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32块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率94.1%,2块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分别为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1例、足背游离皮瓣1例,创面经间断换药后愈合,占5.9%。其中24例患者术后6个月~5年随访,功能、外观均满意。

3 讨论

3.1 电接触烧伤的损伤特点

电流通过人体的“入口”与“出口”烧伤最重。由于各部位组织结构与导电性、对热损伤的耐受不一致以及触电时身体各处电场分布的差异,造成各组织损伤不同,电烧伤可表现为“多发性”、“节段性”以及肌肉的“夹馅状”坏死、骨周围“套袖状”坏死等复杂多样化表现[1],烧伤后深部组织损伤明显,水肿严重,压力升高,使循环受到障碍并造成更多的继发组织坏死,血管损伤严重,局部形成微血栓,造成组织“渐进性”坏死,这种过程可持续10~12 d[1]。这些特点决定了电接触烧伤与其他损伤的修复存在着明显不同。

3.2 组织活性和血管情况判定

电接触烧伤手术时清创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且难度较大,如清创范围小,残余坏死组织感染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如清创范围过大有造成不必要组织缺失,修复更加困难,所以清创时对组织活性的判定至关重要,电接触烧伤肌肉组织活性判定的常用方法见表1。

神经、肌腱活性判断较为困难,伤后外观变化不明显,但与健康的神经、肌腱相比,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呈灰白色,松止血带后肌腱周围组织和神经膜上小血管不流通,也可采取亚甲蓝活体组织染色法,术前48 h在术区注射,坏死组织被染成蓝色,而活组织不显蓝色。

血管情况判定:对血管情况判定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烧伤的血管呈青紫色,管径膨大,血流停止,切开后可见凝固的血栓或呈暗红色泥状,沈祖尧认为,单纯血管内膜损伤远超过肉眼观察到的血管壁损伤的范围,单纯血管内膜损伤可造成血管栓塞,不适宜在此处行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术[1]。

利用99mTc亚甲基二膦酸闪烁显像法、数字减影(DSA)、B超和彩色Doppler等方法判定血管损伤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使用B超和彩色Doppler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管腔内膜、血流的情况,检查方便,无创,为电烧伤血管损伤程度判定提出了一条新途径,为提高手术质量提供了确实的保障[2],对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普及。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一般在伤后3~10 d进行,如伤后较长时间后入院,创面合并感染的患者则需要行创面细菌学检查,有针对性的用药控制创面感染后行手术治疗,电烧伤患者易合并各脏器的损伤,需待脏器功能恢复,患者能耐受手术后进行手术,否则风险较大。

3.4 手术方法选择

3.4.1 手术首选带血管蒂的轴型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本组病人采取食指背侧岛状皮瓣10例次、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8例次,同时也使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等岛状皮瓣,这些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皮瓣血运好,抗感染能力强。

3.4.2 对于复杂的腕部电接触烧伤,尺动脉、桡动脉同时受损,手掌电接触烧伤,足跟骨大范围暴露的电接触烧伤,可采用游离皮瓣修复,例如背阔肌游离皮瓣、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足背游离皮瓣等,预后好,但手术难度较大,对操作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

3.5 手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①能用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的创面尽量不用吻合血管游离皮瓣;②应清除所有坏死的,失去活力的组织皮肤、筋膜和肌肉组织,包括间生态组织,对神经和肌腱组织,除已发生明显液化坏死和感染的需切除外,对外观结构完整的一般予以保留[3];③行游离皮瓣修复时,术中剥离血管后,至肉眼观察血管外观完全正常后再向近端延伸5 cm以上;④术中应用苯扎溴铵、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创面;⑤注意皮瓣血运,对于电接触烧伤显微外科修复后常见的并发症,如动脉血栓、血管破裂出血等要及时处理。皮瓣下血肿在12 h内清除,有可能挽救皮瓣,如超过12 h,则可造成不可逆损伤,皮瓣很难成活[4];⑥应用皮瓣下引流,加强预防感染和抗感染治疗。

[参考文献]

[1]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3-192.

[2]郭振荣.烧伤学临床新视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12.

[3]常致德.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24.

[4]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4.

(收稿日期:207-06-2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