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漂浮的云 第2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漂浮的云 第2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宝马世界是慕尼黑的宝马新车展览销售中心。蓝天组事务所在宝马世界的设计中,用计算机模型具象地模拟出“屋顶一云彩”的理念,推敲出了由双圆锥桁架结构支撑屋顶的旋转方式、角度和力度三维地构筑出屋顶波浪的起伏形态并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和属性以及人的运动中的视觉要求,在14000的巨大空间中将柱子前所未有地减少到11根。蓝天组通过复杂的叙事技巧及对“复杂性”的认识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现实生活和建筑空间,设计了一个开放性建筑。本文就宝马世界的创作思想进行了简述,并对设计者蓝天组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宝马世界,蓝天组,开放性建筑,复杂性,,非线性,双圆锥桁架结构,开放空间

蓝天组(Coop Himmelblau)1968年由沃尔夫•德•普瑞克斯(生于1942年维也纳)和海默特•斯维茨斯基(出生于1944年波兰)在奥地利维也纳设立。1989年这两个建筑师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二间事务所,1990年开始由合伙人法兰克斯蒂普经营,其激进的、实验性的探索手法自MOMA的展览会以后,开始被称为解构主义。

蓝天组是当今奥地利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其充满先锋性的建筑实践走在世界的前沿。他们以造云者自居,并坚持“建筑必须燃烧”的信念,体现着他们开放与复杂的建筑观。

1.设计理念

蓝天组在宝马世界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城市周围的环境因素,他们初始的出发点就是想要把建筑融入到城市中,使得建筑为公众所享有,而不再仅仅是某些公司的标志,而应该为提升城市的价值作贡献,重新定义公共空间的概念。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建筑不再仅是包容功能的外壳,而是未来城市的功能组件。并且坚持建筑具有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能量,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建筑空间向城市开放,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又联系着建筑空间。蓝天组也充分尊重了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并根据客观现实来展示空间的复杂性、偶然性、不确定性、戏剧性以及模糊性。在没有特征的城市肌理中,它们应该成为新的定位点。

整座建筑像是充满了动感的“漂浮的云”(如图1),各种体量根据功能、生态和形象等需要被戏剧性地整合在一起。巨大的屋顶显得轻盈灵动,成为城市中引人注目的景观。支撑屋顶造型独特的“双锥体”,则是设计中另一重要的活力元素。

2.城市规划与整合

虽然蓝天组的作品在外观上先锋另类。但与其他采用非线性方法的设计师不同蓝天组在思维起点上却有着清晰的逻辑和推理,建筑形体的塑造虽然自由,但却不随意建筑的高度、扭转、退让、穿插等因素的形成均可以找到其背后的形成依据。在宝马世界的设计中,蓝天组细腻地研究了慕尼黑的城市景观,通过视线、视角、视点分析具体研究了从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和地标观察宝马世界所需要的视觉效果,而这个形体复杂的建筑造型依据,也正是基于这一理性分析最终建筑朝向城市的重要视点,并与城市的重要节点形成对话关系。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流动、透明的玻璃表皮是这座建筑的特点,这些使得建筑与周边的城市环境,无论在功能上还是视觉上都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以一种特别的姿态表达了对昵称作“四缸”的宝马集团总部(蓝天组Wolf.D.Prix教授的老师Karl Schwanzer教授作品)的敬意:在屋顶上刻意设计了一个楔形的豁口,这样在宝马世界的新车交付流程中的数个特定节点上,客户们都能感受到这座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如图2)

3.动态开放的空间体验

在西方城市的境遇中,由于缺乏公共资金,城市和地方当局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之中越来越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导致公共空间正在面临逐步的私人化,使得建筑成为了牺牲品。作为替代,他们将城市中最大片和最好的部分卖给那些能帮助他们的投资者。这样的结果却造成:当基础设施的建造使全球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时,却给建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蓝天组对此持反对和批判的观点,在他们宝马世界的设计中,可以感受到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空间的全新设计体验。对此,普瑞克斯更喜欢用“建筑如同下棋”来形容,他习惯于把建筑与周围的空间比作棋子与棋盘。“将二者的位置和关系协调好,就犹如下一盘好棋。”。

宝马世界形体和空间复杂多元,变幻莫测,在稳定中孕育着变化。同时通过对空间的逻辑解构和重组,把拥有个性的空间元素解放出来,再以不确定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空间品质,并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与传统建筑不同,蓝天组的建筑已经不再采用单一纯粹的空间序列,而是在功能并置中以不确定、非中心、无界限、空间延伸和冲突等手法在不同的人对同一空间,不同的“边走边看”的路径和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同时性和叙事性特征以及强烈的戏剧化效果。

沿慕尼黑西郊的高速路行来宝马世界漂浮的巨大银灰色屋顶非常引人注目。如漂浮的云一般,总面积达7.3万的宝马世界包括5个主要功能区块:新车交付中心、休息区、礼堂、“塔”、双锥体。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流动、透明的玻璃表皮都使得这座建筑充满了神秘和灵动。

新车交付中心承担着新车交付的核心功能,在新车准备和交付的流程中涉及到了多个楼层之间的作业,因此这一流程就成了空间构成的枢纽和骨架。而其具体流程是新车从工厂运送到位于地下的接收区,这里安排了一系列的准备功能,还设有一个容量为250辆的自动存车单元。但这些准备过程对顾客和参观者是隐蔽的。备妥的车辆通过透明电梯输送到交付区――也被称为“首映台”(如图3),而这里才是真正的展示区域,从建筑的其他各部分都能看到这里,这里设置了将近20处旋转平台,车辆在旋转平台上交付给客户,然后从专用的坡道驶离这里。整个交车区域的地板中空,内设高压排气系统,使

得车辆排放的废气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处理,保证了室内的废气率能在规定范围之内。

休息区基于其设计理念,宝马世界基本上是一处开放的公共建筑,除了特定的内部区域外,其他部分完全是对客户和参观者开放的,从而使得建筑真正的融入到了城市当中。在主入口处,客户和参观者还可以入住专设的酒店并享受两个专用的休息层(如图4)。休息层被整合到屋顶结构之中,因此看起来就像是悬挂在交付中心上方,仅由一根柱子和服务管道支撑。新车交付的必要手续均在休息层中履行,休息层中还设有沐浴、休息的空间供客人们使用。一条下行的坡道将休息层和“首映台”连接起来,将客户引导到实际交车点。

礼堂被灵活的当作“房中房”来设计,配置在建筑的北翼,以一种特别具有冲击力的方式体现了空间和视觉一体化的同时,又保证了各功能空间极度的独立。而礼堂的大门可整个沉入地面,从而使得礼堂就与大厅连成一体以容纳大规模的活动。当大门升起后,就会使整个礼堂与周围声学隔绝,互不影响,礼堂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可容纳800人的讲堂。礼堂还包括一系列会议室组成的会议区,而且这些会议室的大小可通过滑动的隔墙来调节。用来满足不同会议的需要。会议区朝外悬挑出大约20m,也成为建筑北侧最显著的形象(如图5)。

而被称为“塔”的部分则配置在建筑西南侧,朝向奥林匹亚公园。它以玻璃幕墙围合室内空间,但保持了与建筑其他部分和公园的视线联通,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这部分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区域,这里除了两个主要的餐厅之外,还容纳了新车展厅、精品店(如图6)以及行政管理办公室、200人的技术与设计工作室和青少年课堂(如图7)。同时在设计中还特别注意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地下联系,从这里的餐厅通过这些地下网络联系可以向整个建筑提供食品服务。平面为长方形的餐厅位于“塔”的东侧,在大厅内悬挑约10.5m高,而在其他部分则悬挑4-6m高。为了尽量减少悬挑部分的应力,保证结构的安全,设计过程中分析了结构的承重效果,制作了仿真3D模型并且使用有限元法进行了三维计算。结构中楼板采用了复合钢结构。

4.非线性的形体塑造

蓝天组在宝马世界的创作设计中已不再局限于用功能、结构、比例等有限的尺度作为其审美的唯一标准,他们突破了以正交体系和欧式几何学为主导的建筑塑形体系,用非线性的形体来塑造建筑的形态。对于传统的抛弃、对于抽象的偏好、对于特定尺度的含混等等复杂性形态设计的手法,都使宝马世界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公众眼前。流畅光滑的曲线,折叠变幻的不定形使它的建筑的形式表现迥异于传统的美学观念。这种形态表现自由化的趋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多元的视觉冲击,更丰富了整个城市的景观体系,为城市带来了活力。

充满了未来感的双锥体作为整个宝马世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可以容纳450人,贯穿数层的空间也是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活动的理想场所。内部空间借助可拆装的旋转坡道和楼梯,参观者和客户可以从各种角度欣赏和参与各类活动。而在旋转楼梯上部,参观者可以籍此离开双锥体进入画廊。通过一座天桥将画廊和街道对面的宝马博物馆连接起来,从而使得宝马世界本身与外部建筑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对结构而言,双锥体也是屋顶主要的支撑结构之一,双锥体形成一定的旋转力度,将整个屋顶托起,轻盈的屋顶如云般漂浮在双锥体上,成为城市中充满吸引力的形象。建筑个部分之各种桥和坡道的运用也是宝马世界内部设计的特色。建筑内的所有公共空间之间都被轻型桥连接起来。为了减少室内柱子的数量,这些桥梁被悬挂在天花上。借助复杂的结构和智能化的设计,整个建筑仅仅使用了11根立柱即支撑起了14000的面积。(如图8)

5.结语

蓝天组自成立以来,一直扮演着“叛逆者”的角色,对线性、简单化的建筑极尽批判。但是对建筑已有观念的颠覆并非蓝天组最终目的,他们试图对建筑进行重新诠释,通过建筑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世界与建筑现象“复杂性”的理解。充分尊重了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并根据客观现实来展示空间的复杂性、偶然性、不确定性、戏剧性以及模糊性。在宝马世界中拥有丰富的异于他人的建筑元素。他们将建筑比拟为世上最为飘渺的云体,反映出他们对建筑现象复杂与丰富性的思考。同时,在塑造建筑体量时,蓝天组也十分重视建筑的尺度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对基地周边的建筑,蓝天组使新建筑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周边建筑进行对话。整座建筑如漂浮的云一般,成为了巴伐利亚洲首府慕尼黑的一个时尚新地标。

参考文献:

[1]蓝天组建筑事务所网站

[2]范东晖,张玉坤.复杂形态与开放建筑――评析蓝天组的“复杂学”建筑[J].建筑师,2004(6):54-58.

[3].

[5] www.省略.

[6]Wolf D.Prix.Coop Hinmmelblau.Get Off Of my Cloud[M].Hatje Cantz Publishers.2006./

[7].建筑大师MOOK丛书《蓝天组》――《大师》编辑部,编著[M].武汉:华中科技出版社

[8]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新思维[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