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板别传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板别传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曾作为财经媒体新闻人,接触过形形各类人士,其中企业家、富豪、暴发户居多。这些人士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其生活状态和聚集财富的过程中有除了有很多传奇经历,而还有多的是搞笑、怪异、幽默、甚至还有一些不明不白稀里糊涂可称为命运所带来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些事情有些是笔者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有些是在茶余饭后一些同学朋友所言,即道听途说所来。因此,有些事情是真实不虚,有些事情是半真半假,有些事情可能是子虚乌有。不过,无论是那种情况,这些人、事都是一面小镜子,所有的故事碎片组成了更能折射出这个时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折射这个时代真诚、善良、虚伪、狡诈、贪婪人性,也折射了我们这个时代政治生活、法制建设的缺陷和进步……..。

笔者才力有限,对于宏大记事力有所不逮,并又疏懒成性。因此,只能传统仿笔记文学样式,逐一记叙下来,以资人们在空闲中泡一杯清茶聊以打发时光,或那些研究时事者作为辅助研究素材。

上面说这些故事真真假假,但笔者敢说可以八分是真,二分是假,比三分演义七分史实的《三国演义》更有真实性。毕竟所记叙的人物和笔者生活在同一时代。

有些故事可能对所记叙者所忌讳,故笔者在叙述过程中有可能冒犯当事人尽量采取隐晦的方式,或变更其姓氏、或更换其籍贯,尽量保护当事人。这些只是笔者对我们这个时代一部分群体生活状态的记叙。因此,隐去姓名的部分一些人也没有必要对号入座,自寻烦恼。

豪侠“王百万”

河北人王某,当地巨富,据估算,现资产不下百亿,年约60余岁。王某在当地以大胆、粗豪、怪异著称,其为人颇有燕赵侠士之风。其行事往往不拘常理,令人变色。

王某年轻时家徒四壁,常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年轻未曾入过学,仅识自己名号,人们其从未走错过厕所揣测,其或可能也识“男”、“女”两字。改革开放之初,王某率先下海,做装修材料生意。王某艰苦经营,经数年积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为当地富翁,人送绰号“王百万”。(某百万之称,自古有之,言人富有,但当今社会,生活在京、沪等地,百万只能是穷人罢了,仅能买一套小房子。但百万是泛称,表明其巨有钱罢了)。

当时“王百万”虽个人爆富,而乡人还甚穷,仍有食不果腹之人。某日,王百万突然决定把自己百万之资悉数捐给村里,也就是今天所谓裸捐。村人先大惊,继而感激,继而敬佩。一时之间,王某声名大著。后被好事者拍成电视剧,表扬其致富不忘乡亲的善举。

为奖赏“王百万”,政府后任命其为当地副处级干部。但其很少上班,只挂名而已。

“王百万”轶事颇多,现择选两则。

其一,客厅养鱼池。王百万家中客厅地板为透明钢化玻璃,其下为澄清之水,水中五颜六色鱼类悠然游动。人若初次到其家,推开门后无不大惊失色,惊恐后退,恐坠入水中。

其二,大胆修铁路。王百万的建材生意做的水起风生,规模日渐壮大。然当地交通不便,运输原料非常不便。某日,王百万突发奇想:要是修建一段铁路连接厂区和原料地。想到就做。王百万立即组织人马,邀请专家及技术人员修建十几公里铁路,一时热火朝天。但王百万唯独忘了政府部门。听说王百万修建十几公里铁路,况且已经干得有模有样,当地政府负责人大惊失色,如此重大事件,岂能说干就干?一日,领导率手下亲自找到王百万,问:“百万,修铁路此等大事儿怎么不经政府批准?赶快停工。”据说,王百万瞪大眼睛,淡定回曰:“不修铁路,企业垮了,几万人吃饭咋弄?你给饭吃呀?不能停,得继续修。”领导当时目瞪口呆,但仍说:“即使修,也得申报审批。不能说干就干。实在不行,你就补下手续,看看能主管部门能不能批。”领导昂然而来扫兴而归。后不知审批手续如何。但铁路的确已经建好、使用,企业蒸蒸日上。

不算计的“杨老大”

山西人杨老大,以憨直著称。当地人称“杨傻子”,有膂力,质朴不善言辞。就是这个被称为“杨傻子”的人乃是当地首富,其资产自己很可能不知多寡。

杨老大出身贫寒,世代为朴实农民,其家中有祖传做豆腐手艺,在当地颇为人称道。其家人偶尔以卖豆腐补贴家用。杨老大非聪明读书之人,年轻时,经常走街串巷帮家卖豆腐。在卖豆腐时,杨老大接触了一家小煤矿,因其豆腐质量好,价格合理,杨老大又比较厚道,这家煤矿食堂成为杨老大长期固定客户。时间久了,杨老大在这个煤矿混的脸熟,上到矿主,下到矿工,都知道有个卖豆腐的杨老大。见面经常打个招呼,不时还开句玩笑。杨老大给矿上普遍留下好印象。

杨老大在向矿供应豆腐时,注意到矿里长期停放一辆不用的汽车。某日,好奇地问:“为啥这里常停辆汽车哩?”,有人答曰:“没得用,就停放这里哩。”杨老大过后琢磨,一个大男人走街串巷卖豆腐,赚不了几个钱不说,还没啥面子,如果买个汽车给拉煤,拉货岂不好些。

后杨老大找到车的主人矿主,说明意思。矿主看汽车也是没啥用场。就以便宜价格卖给杨老大。杨老大倾其所有,仍不足,车主慨然允杨老大余款可赊。

成了拉货司机,杨老大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几年有积攒数万元。

某日,一矿主对杨老大说:“老大,开个车跑东跑西有啥意思哩,还赚不了几个钱,合伙同我投资煤矿呗。”杨老大也未深思,答曰:“钱不多,恐怕不行吧”。矿主答:“没得关系,有多少算多少股”。矿主说后也没在意,当是个玩笑话,过后忘了这事儿。几日后,杨老大提着一破袋子,找到矿主说:“这是我所有资金,入股来哩。”矿主甚惊讶,一句玩笑话杨老大较了真。当时煤炭市场并不很好,矿上资金也紧张,多个股东并不是坏事。就痛快答应。收完钱后,很快就算出杨老大占多少股。并告诉杨老大等年终按着股份比例分红。

此事过后,杨老大在当地小有名气,做事痛快,不算计。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年矿效益不错,分红比较可观。杨老大收入不菲。后有多家矿主找到杨老大,怂恿其入股。其实这些矿主都打着精明算盘,煤炭形势时好时坏,资金又紧张,拉杨老大入股,即可缓解资金问题,如亏损了,还多个人多承担。

然而,世事难料,仿佛一夜之间,煤炭成了抢手货。杨老大入股的煤矿全部盈利。一时,杨老大亦成为当地富人。

杨老大投资不算计的名声更是远近传播。后一些火电厂拉杨老大入股,或直接把小电厂直接卖给杨老大。据精明人士分析,这些卖给杨老大火电厂的人也多是人精,当时煤炭价格上涨,火电厂效益成本上升,效益好的不多,拉杨老大入伙是打着让杨老大承担风险。

殊不知,没过两年,当地电力需求大增,火电效益直线上升。杨老大在火电上又大赚了一笔。

短短数年,杨老大资产和财富在当地已经走在前列。

杨老大不算计是非常著名。有次,杨老大煤矿需要占用当地农民土地修路,此时杨老大事业也初具规模,手下颇有几个做事儿的人。杨老大就派出手下同当地农民协商,想租土地修路。五日过后,杨老大找到办事人问土地事儿办的咋样,答曰:“农民狮子大开口,要的太狠哩,还在谈。”杨老大说,办事儿太不利索了,晚上你叫两个人和我一起去办。

晚,杨老大拎着个破旧的蛇皮袋,里面装的满满的,好像是纸类东西。把用地的农民叫到一起。杨老大逐一问:“你家几分地?想要多少钱?”或答曰:“二分地,我想要八万,少八万不行。”或答曰:“三分,要十万”…..,杨老大解开蛇皮袋,拿出几困现金,逐一分发,边分边说:“这是八万块,是你的,明天你的地我就用了,不需反悔。”“这是十万,是你家地的钱,今天都给你了,也不许反悔。”……..众人一见,顿时惊若木鸡,要钱的人也没想到狮子大开口竟然这么顺利就达到目的。凡张口要的,杨老大皆满足。其手下抓耳挠腮,心里说:咋这么办事儿哩?明明是趁火打劫么。咋就这么轻易就妥协呢。

事后,手下人抱怨杨老大说:“这笔钱多花出好几倍了,好好谈谈能省下不少。咋能这么办事儿呢。”杨老大说:“这些农民也没啥钱,咱现在有钱,要了就给他呗。咱赶紧把煤矿开了,把煤运出去才是正事哩,咋能拖呢,客户还等着咱的煤呢。”于是,杨老大煤炭顺利开工,运煤。令人奇异的是,杨老大这招看似没心没肺的举动却在商战大大的赢了一局。周边煤矿也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不了,很多家煤矿运不出去。有的甚至拖数月不决。唯独杨老大煤矿车水马龙,热火朝天,一天二十四小时运煤。一时顾客盈门,并且口碑甚好。都说杨老大最讲诚信。后回过头看,杨老大在用地的那点儿损失和收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宛如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杨老大的财富传奇,认识他的很多人不明白,很多和他混了多年的人也不明白,这种不算计地经商咋就成了当地首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