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钢铁大省江苏省内钢铁企业的调研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产能无序扩张遭遇需求萎缩,是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更深层次原因是钢铁行业退出门槛高、行政干预多和政策博弈中的扩产冲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从2000年开始,政府与学术界一直在谈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其间除了金融危机时期产能过剩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外,其余时间表现得并不明显。但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骤然爆发出来,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逐渐增多,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兰格钢材价格指数从2011年5月份的194点跌至2013年7月份的139点。2012年全行业销售利润率降至3.6%,不仅远低于金融危机前1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2010年7.6%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骤然爆发的原因,针对江苏省内部分钢铁企业进行走访座谈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长期以来无序扩张的钢铁产能遭遇需求大幅萎缩,产能过剩问题凸现
(一)国内钢铁行业产能持续扩大,绝大部分钢材品种供过于求
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旺盛的钢材需求。在需求带动下,钢铁企业快速扩张产能,盲目扩张,钢铁产能连年增长。受到需求的强力支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表现得并不明显。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钢铁下游行业机械、家电船舶等行业需求快速下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暴露。WIND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钢铁行业分别产能过剩2.1、2.4亿吨。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国家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导向型较强的产业振兴规划,钢铁行业无序扩张现象更为明显,目前产能已经远远超过实际需求。WIND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高达10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9亿吨,而2012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仅6.6亿吨,行业产能超过实际需求3.4亿吨。而根据工信部的预测,2015年前我国钢铁消费总量在7.1亿吨—8.1亿吨,即使不考虑新增产能,钢铁行业也已进入产能明显过剩时期。
在对江苏省内15家钢铁企业实地调研中了解到,目前绝大部分钢材品种供过于求,近年来产能扩张较快的板材过剩尤其明显。钢铁企业反映,2005年国家颁布钢铁产业政策后,国内钢铁企业进入“板管比”②误区,新上项目中90%以上为板材项目,加剧了目前板材产品的产能过剩。企业同时反映,受益于汽车工业和机械行业发展,我国中高端特种钢材仍有较大供需缺口,每年要从国外进口300万吨以上高端特种钢材。
(二)产能过剩遭遇需求萎缩,深化了行业供需矛盾
在钢铁产能总体过剩的背景下,当前投资与出口增速放缓,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持续萎缩,深化了行业供需矛盾。一方面,2011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控经济增长方式,放慢基础设施投资进度,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总体上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不断下滑态势,对钢铁行业形成较大冲击。WIND数据显示,2013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0.1%、20.5%,分别低于2010年水平4.4、12.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由于欧美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需求低迷,钢材及其下游产品出口量均不同程度下滑。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7月,钢材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3.7%,增幅比2010年下降137.4个百分点;船舶出口量自2011年开始持续低迷,今年1-7月,船舶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4.4%,远低于2003-2010年期间91.4%的平均增速。1-7月,车床、轴承、电动机及发电机出口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8.6%、1.7%、-1.3%,比2006-2010年平均水平分别下降20.66、13.36、7.9个百分点。
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存在深层次经济原因,未来几年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加深,但由于钢铁行业退出门槛高,各方利益主体角逐下产能压缩难度较大,加之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内难以明显好转,使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将对该行业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一)退出门槛高、行政干预多和政策博弈中的扩产冲动,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1.钢铁行业具有退出门槛高、产能压缩难的特点
一是钢铁企业资产专用性较高,退出难度大。据了解,钢铁企业通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大量资产沉淀在机器设备、厂房及土地上,资产很难向其他行业转移,关停或转产所带来的财物损失很大,钢企自主退出的积极性一般不高。
二是钢企自主压缩产能存在较大障碍。一方面,钢铁行业存在巨大规模效应,压缩产能会降低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相当比例的固定资产处于抵押状态,涉及利益主体较多,处置资产的自由度较低,也使钢企压缩产能存在较大障碍。
2.地方政府过多地行政干预钢铁企业生产经营
调研企业反映,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地方政府过多介入钢铁行业投资。由于钢铁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税收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地方政府推动钢铁行业投资和再投资的积极性较高,甚至无视自然条件、环境约束和行业产能,千方百计争取钢铁项目,并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财税、资金等优惠条件,帮助钢铁企业扩大产能。
地方政府重视钢铁业投资的同时,却忽视了产业引导和国际市场培育,导致各地重复建设项目较多。国内钢铁需求的增长也使得政府和企业经营者拓展国际市场的动力不足,国际市场迟迟没有启动,国内过剩产能不断积聚。WIND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仅约2.9%。
企业同时反映,当钢铁行业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难度加大时,行政权力会介入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阻碍市场化淘汰机制发挥作用。特别是一些税收和就业贡献度较高的钢铁企业,通常能得到行政权力的庇护,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钢铁行业数量持续增加、产业集中度难以提高、行业长期无序竞争的市场格局。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我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数量为10905家,比2000年初增加了8080家。
3.产能扩张成为钢企与调控政策博弈的一种惯用手段
为减缓2008年金融危机时钢铁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局面,各级政府相继提出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③,并下达了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但为防止被淘汰,相当比例的中小钢企不但不压缩产能,反而加快扩产步伐,与国家淘汰标准竞赛,导致产能“越淘汰,越过剩”的局面。WIND数据显示,2009-2012四年中,国内粗钢产能分别以每年4000万吨、6000万吨、9600万吨、14500万吨的速度膨胀。
(二)钢材需求将呈下降趋势,钢铁行业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我们利用历史数据测算了我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表观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前两个变量均为钢材表观消费量的格兰杰原因。GDP同比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钢材表观消费量④同比减少5.31%,约相当于4500万吨钢材消费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钢材表观消费量减少0.73%,约相当于600万吨钢材消费量。
表1 预计2013-2015年钢材表观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同比增速的预测值来源于WIND咨询的权威机构预测平均值。
由于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较大,已将“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主动下调,预计未来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渐放缓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由于欧美经济恢复速度依然缓慢,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较为长期的负面影响,预计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可能性也较大。根据权威机构预测的结果,2012-201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从2012年的20.86%逐步下降至18.4%,GDP同比增速将在7.5%左右徘徊。据此测算,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将比2011年减少1300-1500万吨⑤。
在调研中,大部分钢企反映,由于钢材所需摊销的固定成本较高,从财务角度考虑,短期内钢铁企业产量可能不会明显减少⑥,钢材价格仍有继续下跌空间。在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双重挤压下,如果国家不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钢铁行业将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寒冬”,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可能继续恶化。
三、促进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标本兼治
为了使钢铁行业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要采取标本兼治的政策思路。既要立足当前,为企业减负增效,促进钢铁企业消化库存,提升企业竞争力,又要着眼长远,有序压缩国内过剩产能,并从根本上扫除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障碍,以促进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适当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加快增值税转型,规范政府税费行为,减少不合理收费和乱摊派现象,减轻钢铁企业税负,同时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技改、副产品综合利用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优惠。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节约劳动用工成本。
(二)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国内重点项目建设
企业要在稳定欧美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政府要调动各方资源,支持企业破解国际贸易壁垒,维护出口企业权益,为钢材出口提供优惠政策。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要推进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并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同时适当加快在建项目的实施进度,帮助钢铁企业消化库存。
(三)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升钢企竞争力
钢企应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以产品、质量和技术战略替代价格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议价能力。信贷政策、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应密切配合,对具有发展前景、符合环保要求、需求仍存在缺口的钢铁技改项目予以必要的扶植。
(四)严格执行产能淘汰政策,严控新增产能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的执法力度。国家要严格执行产能淘汰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设备与工艺的淘汰力度,对落后产能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同时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升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严格控制新产能准入。国家要严格控制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划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在设备规模、工艺水平、节能环保、生产安全等方面设立并逐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坚决制止以淘汰落后产能等名义擅自建设钢铁项目。
(五)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退出机制
尽快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鼓励性政策,鼓励落后产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向其他行业或相关行业转移。实施递减性补贴政策,落后产能淘汰越早,补贴越高,淘汰越晚,补贴越低。支持被淘汰的钢铁企业转型为深加工企业,政府在立项、土地审批、信贷政策、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免除钢铁企业退出的后顾之忧。有关部门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制度设计,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退出钢企特殊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再就业培训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能淘汰政策
出台配套政策,消除地方政府淘汰产能的顾虑。产能淘汰较为集中的地区,上一级财政可考虑安排专项配套资金,或者在财政转移支付上予以倾斜,缓冲政府的财政压力。转变政府职能,避免行政权力过多介入非公共投资领域。正确界定政府的权力边界,减少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干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从更长远的角度,要尽快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促使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变,从根本上避免地方政府干预非公共投资领域,为钢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注释:
①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们对钢铁大省江苏省内的南通、苏州、南京、常州、淮安等地共15家钢铁企业进行走访或座谈,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
②按照轧制产品的断面形状特征和用途,通常热轧钢材可以分为板材、管材和型材等数类。在热轧钢材总量中板材和管材产量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板管比,该比例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
③2009年,国家发改委在《钢铁行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时提出,将按期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江苏省也相应制定出落后产能淘汰标准。
④表观消费量=净进口量+生产量,大体可以代表钢材的消费量。
⑤按照GDP测算,与2012年相比,2013-2015年钢材表观消费量约为4500*(7.8-7.5)=1350万吨;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测算,与2012年相比,2012-2015年钢材表观消费量减少量极大值约为600*(20.86-18.4)=1476万吨。
⑥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只要钢材价格仍高于变动成本,钢铁企业就能收回变动成本以及部分固定成本,钢铁企业短期内就不会减产,因此在钢材价格低于变动成本线之前,钢铁企业会继续释放产能。
参考文献:
[1]杨海霞.钢铁行业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J].中国投资,2012,(01).
[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及2012年预测分析[J].冶金管理,2012,(01).
[3]徐志伟,温孝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存量资产优化障碍及问题的解决路径——一个基于产权视角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02).
[4]陶瑞,张秋月,杜立辉.中国钢铁企业战略制定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2).
作者简介:张建平,男,河南西峡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调查统计处,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