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指导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进行比较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指导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进行比较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活动为中心的教学。

如果将比较法运用于学生的研读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两种以上的文字材料予以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寻找各种信息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融会贯通中领悟研读内容的关键和本质,那么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形成对问题的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培养。

如何指导学生在研读中进行比较?

一、让研读目标来把握好比较的方向盘,选准比较角度

钱钟书先生说:“察其异而辨之,观其同而通之。”明确比较目的,“观同”、“察异”,找准所比较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一步。一般来说,比较的过程就是研读的过程。或者理解,或者分析,或者鉴赏,或者评价,寻找可以用来比较的材料及材料中的可比点。如它们之间存在着较明确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可比性,那比较也就较有价值且易于操作,研读的目标就是比较的角度。

研究性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研读的目标、比较的角度可有很多。小到对字词句的比较研读,大到对题材、主题、艺术风格、作者、某文学现象等方面的专题性比较研读。

如指导学生对同是描述“死亡”的词句比较,恩格斯对马克思之死的描述――“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黄宗英对演员赵丹和音乐家聂耳之死的描述――“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的殷切期待中,落下了生命之幕的”、“以23岁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这些用词用语常常是可比较研读之处。

如指导学生对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爱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的母爱的比较、鲁迅的《狂人日记》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跨文明”“疯子”的比较,苏轼的豪放与柳永的婉约的不同风格的比较,同为送别诗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别董大》的比较,话题相同而观点相近或不同的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朱熹的《熟读精思》及邓拓的《不求甚解》的比较等。

又如在理解新教材中《变形记》里写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大甲虫这一荒诞离奇情节时,指导学生以比较法来研究,与花狐变成美女、天鹅变成公主等中外文学史上的“变形”手法相比,“通之”、“辨之”可发现,文学史上的是非人变成人,而文中却是人变成了非人。由此就不难明白文中这种逆变,正是文章对于人性的变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的主题表达。因此,指导学生把握好比较的方向盘,明确比较的目的,找准比较的角度,才有可能保证研读在正确的航线上前行。

二、比较应建立在广阔的阅读视野和大量的阅读实践积累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先占有丰富的阅读材料,研读的比较才可能进行挑选、辨别、判断。

在这里,教师可以立足研读目标,有意识地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各种相关的报纸杂志、文集书稿、名家名篇。让学生多接触各种有益的文字材料、文学名著,同课文内容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便于比较鉴别,又可以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走出局限于课堂、教材的小语文,走入丰富多彩的大语文世界。

此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环境也可以成为开拓学生阅读空间的强大技术支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的搜索技能,可以较快捷地、更经济地从网络中找到丰富的可有助比较的电子文本资源,还可以利用交互平台的信息,提高比较中的思辨品质。如在学习巴金的《灯》时,可以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找到大量的用来比较同文体的研读资料,如巴金本人的《爱尔兰的灯光》和周国平的《父亲的死》等文体相同的叙事性散文参考资料。又如学生在学习宋词专题时。用比较研究法将苏轼与柳永进行不同作品风格的研读: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收集资料时,可搜出与“苏轼”相关的资料941000篇。可搜出与“柳永”相关的资料207000篇,可搜出与“苏轼”、“柳永”两个要素同时相关的资料75400篇,可搜出与“苏轼”、“柳永”、“比较”三个要素同时相关的资料31200篇。尽管如此多的信息,学生是无法全部吸收的,但通过运用上文所阐述的信息过滤、信息加工的方法后,学生仍能在开阔的阅读视野中进行比较阅读,也只有在开阔的视野中。才可能比较出成果。

三、比较应综合地运用适当的方法来开展

清代李扶九、黄仁黼在《古文笔法百篇》中所言及的“如我当境作文”的“上等读法”,其实是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与作品本身进行的一种比较阅读法。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初读作品后,设想如何要“我”来写这篇作品,“我”会怎么写,如何用意,如何下笔,如何遣词,然后再将自己的思考与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自知得失。以求进步。

如在指导学生对余秋雨的《道士塔》进行研读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自己掩卷深思,如果是自己来写这篇文章,会怎么写:也许会以游记的形式来写,也许会对王圆一顿痛骂,也许会大声地发出保护文化的号召等等。接着,将自己的设想与余秋雨所写细细比较,便会发现:原来此文并不止让人来到了敦煌,还让人和他一起回到历史,一起痛哭;原来此文中王道士不过是一个小丑,文章能透过表象看本质。批判的是当时的社会体制及腐朽的权力阶层:原来文章对文化流失的痛心之情是通过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独特写法来表达的。通过这一比较,也许会对文章“拍案叫绝。起舞旋走”,“但觉神入文,文人心,永不失矣”(李扶九、黄仁黼选评,姚敏杰校点,《古文笔法百篇》,三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这种“如我当境作文”的设想与作品的现实相比较的阅读方法较适于学生容易试写的文章。此外。比较的方法还有很多。有求同或求异比较,有正面或反面比较,有纵向(异时)或横向(共时)比较。它们可以让事物异中求同、同中析异,可以让人认清事物本质、差异,也可以让人了解事物的过去与未来等,而不少时候这些比较方法是需要综合地运用。

如学习《内蒙访古》时,可指导学生采用同中求异比较法对王昭君作人物研读,将昭君出塞与历史上的西施浣纱、貂婵拜月、贵妃醉酒进行比较。得出了只有昭君的行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所以我更欣赏王昭君”的结论。

如1927年写的《沁园春・长沙》和他1956年写的《水调歌头・游泳》都写到“击水”(游泳)这一情景,通过求同和求异比较,发现文章都采用联想、情景交融等写景形式,都充满豪情,但由于《长》写于革命高潮关键时期。而《游》写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在《长》的豪情外,还有一位年青革命者感慨命运的情怀,而《游》充满的是一位成功的革命家、建设者对已取得的成就的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