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重症药疹24例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重症;小儿;药疹;护理
重症药疹是严重危及生命的药物反应,常见的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型、多形红斑型和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是药物经口服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性反应。重症药疹除皮损广泛外常伴有内脏器官的损害。重症药疹在儿童中虽然少见,但病情重,易出现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本科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共诊治重症药疹2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4例均是本院住院病例,经临床确诊。诊断标准依据患者发病前有确切的用药史、发病与用药的时间关系、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按《临床皮肤病学》[1]的标准确定。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6.59±4.84)岁(1~14岁),其中10岁2例(8.3%);有癫痫病病史1例,其余无重大病史。其中剥脱性皮炎型11例,多形红斑型9例,大疱表皮松解型4例。经住院治疗及护理,均全愈出院。
2 护理
2.1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翻身,每2~3 h更换1次,避免局部受压,促使创面干操,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高热患儿有禁忌使用解热镇痛剂者可在局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物理降温,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对癫痫患儿要做好抽搐发作时的护理,并加强观察,控制癫痛发作可减少其表皮附落。并做好肝、肾、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败血症、低血容性休克、血糖过高等并发症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入院时病情一般均较严重,患儿及家长表现出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生命受到威胁或留下残疾,个别剥脱性皮炎患儿因病程长易复发而失去生活信心,故需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特点,可取得协作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负反应。加强心理疏导,给予安慰、解释,鼓励患儿及家长树立信心,使患儿及家长能够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皮肤护理 做好创面护理可促进皮肤恢复。对于小水疱,应让其自然吸收,勿使其疱壁破溃;对有大中水疱者可用无菌干燥注射器针头将疱液抽出,并保持水疱壁的完整,小疱让其自行吸收;对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给予2%~3%硼酸水纱布湿敷[2]。大疱应在无菌操作下用空针抽取疱液,然后扑粉,起到干燥作用,局部加压包扎,防止疱壁破溃及创面感染。皮肤潮红或红斑、丘疹,可大量扑粉,每日多次。脱屑多者需每日更换床单位,经常扫去其鳞屑,勤换衣裤,皮损处可涂霜剂起到保护、作用。全身给予暴露疗法。对已干燥结痂的皮肤给予康复新和鱼肝油软膏涂抹,以保护新生表皮,防止裂口;会有损伤者,需保持会清洁、干燥。经常翻身。
2.3 口腔护理 重症药疹患儿口腔黏膜严重溃烂,口唇易发生出血、粘连。唇皮肤破裂出血使患儿张口困难可在双唇敷上软膏纱布起到软化、去除痂皮的作用,便于张口。黏膜破损处可徐锡类散,经常用朵贝氏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如有霉菌感染时可涂制霉菌素液或对口腔黏膜溃烂、咽喉肿痛、有脓性分泌物者,给予华素片含化服(对碘过敏者勿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口腔护理2次/d,饭前、后用口泰或2%硼酸水漱口,以达到杀菌和清洁目的。用金霉素眼膏或消毒石蜡油涂口唇,减少疼痛、出血,防止粘连。如发生霉菌感染,用1%制霉菌素悬液漱口[3]。
2.4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损害的程度及变化。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患儿有无腹胀、腹痛、呕吐,以及大便的颜色、形状、次数,及时送检,及时掌握患儿病情信息,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促进疾病早日痊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认真观察有无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或加重的感染,有无真菌感染[3]。
2.5 饮食护理 重症药疹因皮损面积广泛,每天有大量的表皮脱落和渗出液,丧失了大量的血浆蛋白[4]。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加强排泄,补充高蛋白、高能量、维生素的食物,维持电解质平衡。
2.6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病情危重的患儿电解质丧失,加之高热、进食少,往往出现低血容性、中毒性休克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提供皮质激素、抗生素、血浆、电解质及能量补充,阻止恶性循环。液体需24 h维持,药物在血液中要保持一定的有效浓度。由于静脉切开部位往往是大片的糜烂面,静脉切开后导管不易固定且局部消毒也很困难,所以,只能施行静脉穿刺。
2.6 预防感染 将患儿安置在单间,病室紫外线消毒2次/d,30 min/次,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和擦拭物品,并采用湿扫。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次数,探视人员须戴口罩。
参 考 文 献
[1] 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7258.
[2] 倪木兰.重症药疹的观察与护理.安徽医药,2005,9(1):63.
[3] 颜红伟,张丽,苏兰若.105例病人重症药疹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2:108.
[4] 倪容之,刘玉峰.现代皮肤性病的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