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构建“问题”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构建“问题”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课堂设问

课堂上的“问题”有许多,那如何设置课堂中的问题呢?良好的设问,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科学严谨而又存在内在连贯性一系列的“问题”设置,不但能使学生的兴趣得以继续,而且能使课堂顺畅进行,形成一个思维的整体。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可见,问题的设置能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成为教学的参与者。

1.版块承接,构建课堂。

我们在课后总有这样一个感觉,学生在各知识版块之间的理解和记忆有些孤立。教师应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置过渡问题,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使课堂进行得很流畅。

2.引入深度,挖掘潜能。

学生对所接受新的知识,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教师可以在学生刚刚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但不能过于直白,可换取另一个方式或是角度,要有一定的“困难”,但又不能过于深奥。当学生失去信心时,教师要引起学生对更深知识的探究。

教师应常思考和反思课堂中的“问题”设置,在备课当中有意无意之中,在寻找着问题,在恰当的时间设置适当的问题,有时比详细讲解的效果会更好。

例如:对酶合成的调节的意义的教学处理,我到了两个设问。第一,如果没有诱导酶半乳糖苷酶,大肠杆菌会出现什么情况?得出在特殊环境条件下,诱导酶的合成可以保证大肠杆菌的正常代谢。第二,如果分解葡萄糖酶和半乳糖苷酶同时是组成酶,对于大肠杆菌而言,又有什么不利?得出大肠杆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组成酶的催化分解碳源即可完成生命活动所需,不合成诱导酶可以避免浪费。最后我总结出增强适应的意义。教师还可以设问:为什么大肠杆菌在长期的进化当中,分解葡萄糖的酶成为了组成酶?因为微生物常见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这样可使知识发生横向联系,使课堂组织良好,使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参与度高。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组内两位年轻教师在精心准备评优课时,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借助课件来突出和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对课件中动画部分的使用。我的想法是:首先,教师可对动画的界面进行必要的阐述,使学生对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在播放动画之前,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如:看什么,想什么,比较什么?再次,在动画播放结束之后,可以对刚才设置的问题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得到知识的总结。最后,可以重新播放一次动画以增强和巩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我对于动画播放之前的问题设置上有着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想法,不限定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范围,也就是在播放动画之前不做任何的设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教师作适当的点评。第二种想法,对第一种想法稍作改动,在动画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设问,提供学生思考与讨论。我经过反思之后,觉得第二种想法更为妥当。在不限定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中,可更好地把握课堂。第一种想法很理想,但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和教师深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因为放飞学生思维,学生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无法预知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更强的教学智慧。而最初的想法虽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思维,但有些“剥夺”之嫌。

4.联系生活,解决实际。

高考试题侧重于实验和生活实际,而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得学生在高考试题面前无所适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充分体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生产力。在课堂的高潮之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一些事例,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为深透。

二、提问点评

良好的设问只是一个和谐课堂的开始,点睛之笔在于对学生回答作出点评。

偶然中我听到一位教师对另一位青年教师进行课后指导时,强调了一个问题:必须对学生的问题回答作出一个点评,哪怕是一句“很好”,也能起到一定课堂效果。

我的个人反思如下:1.由于时间的局限,点评要做到“点”上,一针见血,丝毫不能犹豫,指出学生的重点问题。2.由于课堂内容的局限,点评要做到与本课内容,特别是重、难点内容相关,或是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关,切勿旁生枝节。3.打破学生个体局限,点评要做到“面”上,提问的是一个学生,但每个学生在提问这后,都有自己的答案,都期望得到教师正确答案的映证。所以,点评都必须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4.打破时间局限,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一句鼓励的点评,也许能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保持良好情绪和学习状态。现在的学生并不关注教师无谓的表扬,过多的表扬其实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好就是好,求真、求实比什么都重要。

三、特问处理

课堂“问题”丰富,必然会产生一些争议性的问题,对于这些特殊问题,若处理得当,则可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若处理不当,则适得其反。

一天,某学生举手,我示意其站起。他对于一光合曲线表示的分析有不同看法。我鼓励他说下去,但是他与我的分析不一致。他用数学和化学的曲线分析而忽略了生物学科特点。我本想一笑了之,但突然好胜心起,也想通过分析让其他学生明白生物曲线分析的特点。其结果是该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很固执,我无法说服他。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在他分析之后,对我原有的解题思路没有任何辅助加强作用。这时,我及时制止,并同意课下与他交流。

对于此事,我本想借现有题材发挥教学效果,但终因能力有限,数学和化学知识生疏,未能如愿反成败笔。现反思如下。

在课堂之中,一个新的教学机会来临,在短时间内应作出一个准确的把握,在课前备课无准备之下,不能驾驭时,应立即放弃,另作打算。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加强对学科重叠区的学习,更能获取学生对你的敬佩。应课堂良性且有实质性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教师应有较强的课堂教学智慧,加上严谨而不失风趣的语言,还应有一个宽大博容的胸怀。教师不能以师者身份强行压制,可以学生而攻学生。学生之间,年纪相若,阅历相同,学识源于同一个课堂。对于本学科以外学科的知识,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争,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应不断变化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将思维还给学生。

课下,我请教了数学和化学教师,并与该生在课下进行细致的交流。该问题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虽然我们在此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但在学习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上达成了共识。

由此可见,在每一次课后,教师都应询问自己:我们的课堂之中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