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充分“预设”是为了让“生成”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充分“预设”是为了让“生成”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教学不再按照课前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选择、整合甚至大胆放弃原有的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灵性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预设;生成

一、选择预设,灵活生成

课前充分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为教学实施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当我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分数怎样比较大小”时,除少数学生保持沉默外,许多学生都已知道了“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就大”的结论。这时我灵活地在“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这两种预设中选择了后者,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的学习活动中验证自己的猜测,使外部的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当学生发现虽然操作的方法不同,但结论却相同时,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便水到渠成了。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成功地建构了知识意义,还潜移默化地掌握了问题解决是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假设――形成结论”的一般方法,真正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整合预设,机智生成

为了使教学尽可能完美,课前教师需要从多维度预设教学过程。如: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各维度和各层次目标如何随着教学进程逐一达成?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流程如何设计?运用哪些教学方法等等。课前教师的思维主要表现为分析性,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这时,老师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整合性。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多位数乘法估算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一组素材:冰箱(2088元)手机(385元)。先让学生估算一下,买2台冰箱大约要多少元?学生得出:2088×2≈4000元。学生完成后,老师问:“带4000元去买,够不够?”学生思考了一下,说:“不够。”老师又问:“为什么不够?”学生回答:“把2088估成2000,把这个数估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小了。”此时,许多学生已经开始思考,怎样估算更合理。最后,学生又得出:2088×2≈4200元。随后练习:买21部手机大约要多少元?买19部手机大约要多少元?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不仅估算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还充分考虑到方法的合理性,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

显然,教师课前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的“课前”的知识储备,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燃烧的激情将会熄灭。可喜的是,教师机智地将学习活动进行了整合,并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共享的效果,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三、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提供了保障。但如果教师视教案为法,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有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动态生成的过程”的教学理念,更难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一位教师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预设第一课时教学正方体各部分的特征,但课始就发生了意外的事情。

师:(出示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如果要将它们分分类,你准备怎样分?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将分法在小组内交流)

师:你准备研究什么?

生:我准备研究正方体?

生:我准备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道研究,因为它们有类似的地方。

师:(出乎意料地将“球”抛给学生)你们的意见如何?

生:研究两个。

师:(稍作思考)行!你们打算怎样研究?

生:研究“棱、顶点、面”的特征。

生:还可以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师:你们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小组合作,还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时,教师果断地放弃了预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反思这一意外的收获,正因为学生找到了从“整体”入手这个“支点”,学生探究的兴趣才更加浓厚,探究的过程才更加深入,探究的发现才更加精彩。虽然课前设计的练习因时间关系未能进行,但是,这样的的“放弃”比“保留”价值更高。

总之,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这样教学才是一门名副其实的艺术,这样的对话才会充满人性的光辉,这样的课堂才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