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光伏电站:求解融资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光伏电站:求解融资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深层次的资本运营时代已经到来。对于眼下的光伏电站来说,竞争的关键并不取决于技术研发的速度和市场拓展的规模,而最终取决于其融资的速度和规模。

然而,在光伏产业陷入“寒冬”之际,光伏电站的融资项目也无奈“遇冷”。眼下,诸多商业银行对光伏电站望而却步。

受困“一刀切”

光伏电站的融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融资期限长。一般情况下,电站要经过八年左右的时间才可盈利,前期需要资本的不断投入;其次,我国光伏电站的技术门槛较低,加之分布式发电试点执行、推广,会导致投资者在规模和行业上出现多元化。那么,对于诸多试图进入光伏电站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缺乏相应的抵押担保物、弱化抵押担保需求的愈来愈明显。

但受累于光伏上游产业的产能过剩,商业银行对光伏电站纷纷关闭了大门。“总体来讲,整个银行系对光伏电站存在一定的偏见,没有区分光伏电站与组件生产体,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凡涉及太阳能的均避之不及,这是光伏电站融资的一大难点。”澜晶资本合伙人刘文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

除此之外,刘文平介绍:“受限于电网结算不及时以及限发的问题,光伏电站并不能被当成固定收益产品,其资产流通性也很差。目前来说,银行不能仅仅以电站作为抵押,还需要第三方进行担保。”

对于银行融资渠道之外的融资方式,也多由于光伏产业深陷困境,而对光伏电站的融资暂收拳脚。

融资需求与融资环境如此不匹配的情况下,光伏电站融资之难可想而知。

稳定收益是关键

实际上,出于对资本的诉求,对投资者来说,只要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就会有大量资本进入光伏电站投资这一领域。据了解,如果其稳定收益率达到10%,至少有几百亿元资金会快速进入(不包括可获得的银行贷款部分),如果可以解决保险和贷款,总资金规模足以投资几十吉瓦的光伏电站。

刘文平说:“资金是有的,不怕收益率低,就怕回报不稳定。”获得资本,缓解融资难题的前提,关键是确保光伏电站收益的稳定性,这又取决于发电量和电费收益的稳定性。针对于此,光伏电站产业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在限发和结算方面获得政策支持。光伏电站的产品是电,只要政策得当,其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收益的稳定性就有保障。目前,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一,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刘文平介绍,确保光伏电站收益稳定的最根本的条件,就是政策的支持。第一,保证电量全额收购。在国外,比如德国,都采取这种方式支持光伏电站的发展。第二,保证电费及时结算。据了解,能源局和财政部已正在研究相关政策,电网公司直接和电站对接,按月结算。“如果这个政策可以通过研讨并推行,对光伏电站来说是很大的利好。当然,随着未来脱硫电价的上涨和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收益率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除却政策的支持外,刘文平强调,保证收益的稳定性还需要电站关注风险,并建立、完善风险防范和转嫁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建设前期,要有体系化的方案。“很多企业在合同、并网方案等没有落手就开始投入建设电站,后期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真想做可融资的电站,就需要把电站未来收益情况和整个融资方案先想清楚,有解决并网、发电、获取有合理收入的一揽子方案。”

第二,对电站的建设质量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借助EPC公司,在设计、采购、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如何布线、如何放置、逆变器房怎么建设、向谁购买关键设备等等,只有这些控制好了,才能保证发电性能,稳定收益。”

第三,梳理风险,实现风险转移。对于银行而言,发放贷款的前提,是项目的风险可控。对光伏电站来说,这就需要其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少。“光伏电站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并网风险、付款风险、技术风险、气候风险、场地风险及投资人破产风险等。对于政策风险、付款风险、并网风险,在日后可以通过政策调整予以解决,这也是光伏电站目前最期望得到的支持。而对于技术风险和场地风险,需要在建设电站前期就做好充分的调研和思考。在投资人破产方面,则需要电站通过财务制度设计,将单独资产和母公司主业资产相隔离,进行资产独立核算。这样,即使母公司破产,电站也可以单独存在,继续产出。而在气候风险方面,比如自然灾害、光照少等,则需要保险去缓解。这需要由保险公司根据风险评估设计保险产品,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其他产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和运维服务单位提供一定的产品质保或发电量担保。”

寻求模式创新

种种因素交错之下,基于公司信用和抵押担保物价值的融资模式,很难满足光伏电站的融资需求。因此,在保证电站收益稳定的条件下,还需要在光伏电站融资模式上有所创新。

“光伏电站融资不能只找国开行进行项目贷款,国开行是政策指导型银行,只对重点项目提供支持。如果商业银行也能支持的话,融资难题就会缓解很多。另外,在积极寻求商业银行融资方式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创新寻找非银行的机构支持。”刘文平说。

据悉,目前在光伏电站融资领域,有两种创新的做法。一个是融资租赁,另一个是资产证券化。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 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融资方式。据业内人士分析,融资租赁将为光伏产品提供更具选择性的业务扩展模式,并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公司特有的杠杆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但融资租赁先天存在一些风险,如来自产品市场、金融、技术、贸易等方面的风险,其是否可以完全满足我国光伏电站的融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对于资产证券化,刘文平介绍说:“电站资产证券化融资中,电站估值与银行估值不同,定价现值的形式以未来现金流折现。银行一般以净资产估值项目,并以一定比例折价贷款,即资产负债率有一定比例。”

据了解,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水电行业已有成功的案例,但在光伏行业,尚属空白。“总体上来说,该模式还是有难度的。到目前还没有成功案例。”刘文平说。

对于光伏电站融资,除却上述模式,主要还有电费受益权转让模式、融资平台公司增信模式以及BOT(建设-运营-转让)模式。刘文平向记者介绍说:“无论何种模式,对光伏电站来说,都不是完备的商业模式。企业必须要根据不同的融资需求设置不同的方案。比如企业抵押担保能力如何,项目是不是好的项目,等等。条件不同,融资方案也会有很大差别。总体而言,电站在开发、建设、建成的过程中,均有融资需求。在融资模式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实际,也需要结合传统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