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实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66—02

去年12月,我校部分物理教师赴玉林观摩广西中学物理优质课比赛。在比赛中,各参赛选手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给大家奉献了精彩纷呈的物理课。这些课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课堂上师生交流讨论热烈,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回答问题正确率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返校后,一位年轻教师将所观摩的《生活中的透镜》一课进行移植,给大家上了一节汇报课,然而课堂效果却逊色许多。课堂上,教师启而不发,学生发言不积极不主动,讨论场面冷清;在探究照相机的成像规律时,真正动手研究的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面对器材束手无策,袖手旁观,有的甚至在嬉闹;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发言;课堂检测发现大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重点内容。后来,这位教师只好另找时间对这个内容进行补课。

上相同内容的课,同样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效果为何如此悬殊?课后,备课组经过集体研讨,找到了原因:除了教师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外,更主要的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做法不得当,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组不科学

在本节课中,教师面对将相邻的三桌学生自然地凑成一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简便,但人员搭配不合理,有的组性别的比例失调,有的组组员成绩好坏的比例失调,有的组人员性格比较相似。如此分组,不利于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则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深,过于注重讨论、表演、操作和展示等形式,而对于学生的体验、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参与程度等问题不够关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把自己置身其外,对具体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够关心,缺乏指导,对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则更少过问。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因为学生不明确探究的具体目标,瞎忙了半天也找不出规律;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规则,课堂上总是有的小组抢着发言,而其他小组在互相推辞,不愿发言;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或操作,其他人只作壁上观;有的小组甚至趁机玩耍闲聊。

3 内容和时机选择不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有的安排脱离了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显得比较盲目。比如,本应做一般介绍的数码相机知识却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在探究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时,教师没有事先引导就安排各小组进入探究,增加了探究的难度,一些基础较差的小组面对实验器材,茫然不知所措。此外,本节课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太多,教学节奏过于紧密,让人有疲于奔命和走过场之感。种种安排不当,使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4 活动主题不明确,教学评价不到位

在本节课的教师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缺乏明确的主题,致使学生经常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课堂教学得不到及时适当的调控,降低了课堂效率。在教学时,教师注重对个体进行评价却忽略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却忽略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只关注活跃的学生却很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人数要合理。一般一个小组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能,人数太少则不利于交流互助。分组要合理,一般要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即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组,让组内各个学生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组组同质”,即各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应大致相当,这样可以便于学习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促进组内成员更好地合作。如果组与组之间实力过于悬殊,实力弱的组就会逐渐退出竞争,并失去学习兴趣。

2 建立有效的合作规则

要保证合作活动有效进行,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参与,以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建立合作规则,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学生的习惯。首先,进行合理分工,选出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积极合作的学生当组长,其余学生分别担当记录员、汇报员和操作员等,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并且相互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其次,培养学生养成“三会”的习惯: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二是学会质疑,能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三是学会遵守合作规则,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3 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

学生合作学习要获得最佳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一是教学内容复杂和任务繁重时。对较简单的认知性学习任务只需进行个人自学或班级教学,而遇到个人难于独立完成的任务时,则应采用合作学习;二是遇到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此时采取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是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此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并且协同攻关,相互补充,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此外,一节课中不宜安排次数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防止形式化和走过场。

4 做好管理、调控和评价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要教师撒手不管。相反,教师应担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责任。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到各小组巡回观察和指导,若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参与的要加以制止,对学生反馈的有难度、有价值的问题要耐心讲解和说明,当小组讨论和探究受阻时要适当引导和点拨,对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出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

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间的比较,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合作学习的评价观是“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对学生进行评价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相结合,保证评价的公正性;重视学习过程方法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以采用评分、评语和口头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要及时,课堂学习当堂评价;可采取适当的奖励形式,给学生适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努力探索,勇于尝试,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