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巫傩文化的奇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傩仪是原始先民驱除疫鬼的巫术活动,其主持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原始神灵方相氏和十二神兽等。唐代以后,方相氏等原始神灵被世俗化神灵代替,傩仪也逐渐发展为有一定艺术成分的傩舞、傩戏等形式,在宫廷和民间并存。延续到现在,我国各民族的傩文化包括社火傩戏、傩愿戏、军傩、宗教寺院傩等类型。
武安傩戏属于社火傩戏,保留在河北省邯郸市所属武安市西南方向的固义村,该村距武安市25千米,距邯郸市55千米。据《武安县志》记载,早在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60年),村北高处就建有佛堂寺,并有僧人住持。村上有安、何、鲍、董等姓为老户人家;丁、李、马、刘等姓则为明朝初期移民时从山西迁来的。
武安傩戏概说
固义村社火傩戏在元宵节期间的正月十四至十七日演出,其内容包括迎神祭祀和娱神娱人演出。迎神祭祀包括迎神、祭祀虫蝻王和冰雨龙王、送神仪式等。娱神娱人的社火傩戏以《捉黄鬼》为主,配合其演出的有戏队(包括脸戏即面具戏)、赛戏以及花车、旱船、龙灯、狮子舞、武术、霸王鞭、彩帏、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直接参加演出的有600多人,连同辅助人员,总数不下千人。
《捉黄鬼》亦叫《大抽肠》、《跑鬼》、《捉鬼》,在戏剧归类上是一出街头队戏,角色有阎罗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和被捉的对象黄鬼。黄鬼既是洪涝、干旱、虫灾、疫病的人格化形象,又是人间忤逆不孝、欺负弱小等邪恶势力的象征。通过对黄鬼的极刑处置和上述迎神祭祀仪式,反映出该村村民的泛神信仰和鬼魂观念,表现了村民战胜自然灾疫,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世道安宁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村民进行尊老爱幼等伦理教化的演出目的。该剧吟唱词也教诲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必将受到严刑处置。在高度重视孝悌教化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要把忤逆不孝者比作黄鬼予以处置,以此警示世人,是符合世情的。
固义脸戏,即面具戏,亦属队戏类,据村人传说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秦国秦庄王十三太子(即白眉三郎),从顺德府唐山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镇殿村学来的。该村现存传统面具24件,系纸浆拍制成的头壳型面具,每件高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其中18件以城隍、灶君、寿星、土地、四值、四尉、白眉三郎等各路神灵为原型。在演出中,面具角色一般只舞蹈,没有唱词唱腔。唱词由一个叫长(掌)竹的在台口一侧吟唱。他还是祭神、斩鬼仪式中唱词的吟唱者,其由村民扮演,不是巫师,他是我国宋金杂剧引戏人“竹竿子”在当今的遗存,堪称仪式戏剧的活化石。
固义傩戏从其规模阵容、人物角色、表演形式等方面看,都具有宋代宫廷大傩仪式的遗风,这是它重要价值的所在。固义傩戏的另一重要价值是它积淀了中国仪式戏剧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形态:街头哑剧形态;长(掌)竹吟诵唱词,角色只舞不唱形态;长(掌)竹吟诵唱词,角色既舞且有少量唱词形态;长(掌)竹消失,完全由角色演唱的代言体形态。因此,它是研究中国仪式戏剧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实证资料。
正月十五日中午,处置黄鬼以后,演出队伍回村街庆贺,走到东阁下香纸桌前时,长(掌)竹有段唱词:“元宵佳节喜迎春,妆文扮武逐灾瘟。杨盾执戈行傩礼,五谷丰登贺太平。”这充分说明了村民演出和祭祀的目的及其傩文化实质。
固义村祭祀和傩戏演出起自何时,该村队戏剧目《捉黄鬼》有明朝中叶本村人丁端从小五台山(在河北蔚县境内)带回之说,据称在村西北丁家祖坟上丁三多墓碑上有记载。如此说可靠,那么该村的傩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每次祭祀和演出都要动用近千名人员和30多匹骡马,花费许多粮食和钱物,年年举办村中负担不起,不知从何时起,规定举办则接连办3年,停办一般也停3年,如遇重大灾异、社会变故和特别需要,也能随机应变。
旧时,固义村的祭神和傩戏演出组织由以西大社为首的4个庄户的社首组成。按照惯例,西大社的社首户由丁、李、马三姓人家中的25户组成。他们是富家大户或者好事者的代表,每5户社首户为一组,共分5组。每一次“起社”(即举行祭祀和傩戏演出),都由一组社首户为主出面组织,其余社首户配合。本届祭祀和演出全部结束后,在正月十七日上午举行换社首和过厨仪式,今年当值的社首户要向明年当值的5户社首户转交经费收支账目和结余资金。如今的祭祀仪式和社火傩戏演出仍由这三姓中的原社首户组成的“社”主持,但已经没有5户一组轮流主持之说了。另外3个庄户是东王户、南王户和刘庄户,他们的祭祀和演出也由各自的社首组织主持。
参加祭祀和演出的演员、各种辅助人员都是由旧时传承下来的家户出人承担,父传子承,没有儿子的设法由侄儿、女婿继承。每逢起社的年头,有演出任务而远在外地工作的人,到春节时也要赶回来参加演出。他们认为不参加祭祀演出,本人和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则不吉利、不顺畅。所有的家户分别组成了演员组、柳棍组、棚台组、烟雾配置施放组、骡马组等。每组都有专户当头,带领本组家户共同完成各组的既定事务。
武安傩戏演出盛况
固义傩戏整个迎神祭祀和演出自正月十四开始,至十七日结束,历时4天。每天的活动内容是:
正月十四迎神、亮脑子上午“请神”,西大社请冰雨龙王,东王户、南王户和刘庄户请该村的村落保护神白眉三郎和他的随从官赤峰三郎和白面三郎。下午“亮脑子”,即彩排,全村所有节目的演员和仪仗人员、执事等都装扮起来,依次排列,从前街西头向东走,从前街到后街走一遍,检阅整个演出准备和化妆情况,以确保第二天的正式演出。
正月十五正式演出正月十五日是重头戏,整个祭祀和演出分踏边迎神、村街摆道子、西场演出、南台抽肠、村街庆贺、下午演出、晚上演出等7个阶段。
踏边,即凌晨由大鬼、二鬼和20名持柳棍的村民将村里村外都踏走3遍,以驱除各处的邪祟,保证演出顺利。迎神,即探马凌晨分3次出村,把玉皇大帝、城隍、财神、关公、五道、土地、寿星、四值公曹、四尉、绿脸小鬼等神灵迎到前街中间路北的仙殿中,把仙殿中神案上各家神灵的牌位由字朝后摆成字朝前,这意味着诸位神灵已经被迎进村庄。
摆道子即各种节目在村街东头依次摆开并向西行进。早晨7点以前,东王户、南王户、刘庄户的所有节目已经在村街东头三教堂门前头向西、尾朝东,在村街分两厢摆开。与此同时,西大社的脸戏、赛戏戏中人物等已经集中在前街西阁下,等待道子过来。近7时,队戏《捉黄鬼》中的角色大鬼、二鬼、跳鬼和黄鬼从三教堂前进人道子中间,开始作勾黄鬼表演:大鬼在前,二鬼殿后,迫使中间的黄鬼就范;黄鬼走三步退两步,哆里哆嗦,不愿就擒;跳鬼则前后跳动,诱迫黄鬼。就这样进进退退,往返3次,道子才往西挪动十多步远。4个鬼再往返3次,道子再往西挪十多步。如此往复多次,直到村西场上。两探马同时也进入道子中间,轮流着往返闯道子――开路。
西场演出。道子到达西场,西大社的演出队伍围在玉皇大帝棚前,由长(掌)竹指挥演员出场演出队戏《岑彭马武夺状元》、《吊绿脸小鬼》、《吊四值》、《吊四尉》。与此同时,其他3个庄户的演出场上,也各自演出武术、竹马、旱船、秧歌、狮子舞、高跷等节目。
这时候,迎门旗和武执事在西场上等候。3个差鬼和黄鬼则到预先安排好的家户里取暖歇息。这些家户之所以愿意让他们进家歇息,主要是认为3个鬼差的来临能为其家驱除邪祟。
南台斩鬼。西场上节目演出完毕,仍旧摆开道子,3个鬼差在道子里来往3遍,勾着黄鬼往东闯。到了阎王台附近,3个鬼差把黄鬼锁住,在80名持柳棍村民的呼喝簇拥下,将其押到曹官台前接受预审,然后再把黄鬼押到阎王台前,阎王宣判道:“绑到南台,抽肠剥皮!”大鬼、二鬼、跳鬼押着黄鬼向南台走去,押上南台后,大鬼挥叉,二鬼弄刀,开始动刑。跳鬼举着令牌在台上展示。此刻,现场成千上万的本村和外村观众一齐紧盯台上,全场鸦雀无声,气氛肃穆庄严。3个鬼差从台上下来,向十殿阎君禀报行刑完毕,捉黄鬼演出至此结束。黄鬼被破肚抽肠后,演出队伍又从西阁下进入村街,从前街到后街,边表演边向东前进,庆贺捉黄鬼的胜利。
正月十六祭虫蝻王和冰雨龙王 正月十六上午8点,西大社祭虫蝻王队伍包括锣鼓班、武执事、长(掌)竹,队戏角色城隍、武判官、五道神、土地、绿脸小鬼等,敲锣打鼓,从李家祠堂门前出发,来到南山下的地里,把五色纸旗插在祭场周围,社首面向东南堆起一个小土堆,点上香插在土堆上,长(掌)竹吟唱祭神词完毕,敲锣打鼓,放三眼铳,点二踢脚,泼洒米面水,社首焚烧纸钱、表文,并带领众人磕头跪拜。仪式完毕,队伍沿原路回村,再到村北地里祭冰雨龙王。祭冰雨龙王的仪式和祭虫蝻王的过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祭冰雨龙王时要当场把一只白公鸡的头剁掉,把鸡身抛向西北方向,表示敬献给龙王等神灵。
上午9点,东头3个庄户所有节目到村西头场上,和西大社的队戏(《捉黄鬼》除外)、赛戏角色集中在一起,然后向东进村街演出,让本村村民观看。因为正月十五演出时,外村人很多,本村人接待亲戚的任务很重,顾不得看演出,所以在正月+六给本村人演出一次。下午3点左右,西大社在村中戏台上演出队戏《开八仙》、赛戏《讨荆州》等。晚上8点,东王户、南王户和刘庄户在村中戏台上演出歌舞节目。赛戏亦称社戏,是报答神灵之戏,该村现存赛戏抄本16部,三国戏有《讨荆州》、《虎牢关》、《长坂坡》等,宋代戏有《前后幽州》等。
正月十七烧完表过厨正月十七日上午村民分两班送神:一班把龙王牌位送到村北龙王庙遗址,一班把白眉三郎、白面三郎、赤峰三郎的塑像送到南山下的奶奶庙里。送神时,长(掌)竹有吟唱词。然后,西大社社首领锣鼓班,带武执事、长(掌)竹和村民四十多人,在南山下的奶奶庙里烧完表,其做法是:社首上过香,烧过纸钱,一齐向白眉三郎等磕头,然后烧完表,表示今年元宵节的祭神仪式结束。
烧过完表,回到村里,就要进行换社首和过厨仪式。换社首即今年当值的社首们把这次活动的收支结余账目向明年轮到的5户社首交代并转交。过厨就是对明年当值社首户的祝贺仪式,祝贺新的一组社首户当年安康吉祥、人丁兴旺。至此,此次迎神祭祀和演出活动全部结束。
武安固义傩戏1986年恢复演出以来,受到傩戏学界的高度重视,其规模宏大、热烈火爆、震撼人心,具有黄河流域巫傩文化的鲜明特征。2006年,武安固义傩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