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范读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范读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师有效的范读,可以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可以给学生一种享受,一种熏陶,一种艺术的感染。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范读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经过大胆的尝试,总结出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新理念、抓住范读的最佳时机、讲究精湛的艺术。

【关键词】范读;有效性;新理念;时机;艺术

在指导中年级学生的朗读中,经常遇见这样的问题:学生朗读添字漏字;语调平淡,感情不充沛;句词之间没有轻重缓急的变化等等。分析原因,不难发现,中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不多,知识面窄,在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够深切,所以也就不能够完全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范读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够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增强语感和思维能力。好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感染学生, 提高学生朗读及欣赏课文的能力。正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正确的范读最能够把课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 树立正确的理念,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有效的范读,必须正确看待新课程,认真学习新标准,辩证地处理好几个关系,树立正确的新理念,让理念来指导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1.1 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把握实施“教与学”平衡的基本原则。

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主导有二个任务,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果,教师一味地成为课堂的主宰,无视学生的主体,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程序去“主导”,学生就成了教师教学的试验品。反之,如果一味地注重学生主体,即使目标发生偏差、错误时,也不加以引导、纠正,这样的课堂也将是失败的课堂。所以,教师既要把学生真正视作实实在在、具体的、有着丰富情感、蕴含着生命潜能的人,真诚地对待他们,放手信任他们,也要考虑到学生意识形态的不完善,认识水平的不到位,容易产生片面认识的现状,真诚地对待学生,科学地关爱学生,辩证地评价学生,使两者能够和谐统一。

1.2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以教案为本位,教学过程就是教案的程序化翻版。新课改则强调动态生成,把教学当作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做一个课前的有心人,把教案从显性为主转向隐性为主,把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习为设计中心,更要做一个临场的智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动态生成的新资源,把握动态生成的新机会,既不能唯预设,更不能唯生成,让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充分展现,使课堂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抓住最佳的时机,实现课堂的高效

于永正老师说过: “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 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 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如人意时,处于“愤, 悱” 之时, 教师范读一番, 将会是事半功倍。[1]还要注意范读的时机,不同阶段、不同时机的范读,都有其不同的功效。

2.1 范读在初读课文时。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目标是相对容易达成的。但有的课文生词、长句较多,比较难读准,这时适时的范读,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朗读中障碍。例如《西湖》一文中的生字新词较多,有的难读准。如“山峦、层层叠叠、掠过、镶嵌、掩映、轻柔、夜幕初垂、阮公墩”等。教师的范读,可以将这些生字新词准确地教会学生,起到正音的效果,避免让错误“先入为主”。本课中也有不少长句子,如“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一句话57个字,学生很容易产生破词破句的现象或停顿不当的错误。学生读不好,就无法想象“绿”、“青”、“浓”、“淡”的多彩秀美的画面,更无法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的美妙意境。此时,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对远山的美已了然于胸,无需再作过细技巧性的朗读指导。当学生再读这句话,就会别有一番韵味。

2.2 范读在朗读欠佳时

在学生朗读欠佳时,与其在那儿一遍又一遍对学生说“这个词要读得重些,那个词要读得轻些”;“这儿要读得高昂点,那儿应读得平缓点”,还不如声情并茂地范读。处于“愤, 悱” 之时的学生,一定会乐在其中。

2.3 范读在引生入境时

入境方能入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步入语境,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通过范读,教师可以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2]如《花瓣飘香》、《荷花》、《槐香五月》等等。这些课文文句优美生动,感情充沛强烈,教师此时范读,能成为文本的代言人,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情感,震撼学生,使他们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