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淤地坝的人文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淤地坝的人文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黄土高原是全球黄土分布面积最广、厚度最深、地层分布最全的高地,面积约64.2万km2,属于黄河中游流域的一部分。该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气候干燥、降雨集中,且多以短历时的暴雨形式出现。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剧烈的人类活动,使该地区的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年侵蚀模数高达5000t/km2~20000t/km2,严重威胁着黄河下游人民的生命安全。可以说,能否在黄土高原地区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是根治黄河水患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及国民经济繁荣昌盛的进程。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 人文思考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众所周知,治理水土流失的三大措施为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淤地坝系作为主要的工程措施,利用水土流失的自然过程,集大面积上的水、沙、肥在小块坝地上使用,从而获得高产稳产的农田,深受黄土高原地区群众的喜爱,同时淤地坝可以迅速的拦截入黄泥沙,减少河道淤积,又为治河部门所关注,所以淤地坝有机的统一了当地致富和治河的关系,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人文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索淤地坝建设发展的思路,为黄土高原淤地坝规划建设和当地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依据。

一、淤地坝的形成及现状

现存最早的淤地坝叫“聚湫”,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明代龙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坍塌,形成天然聚湫,后经人工休整而形成高60m、淤地54hm2的淤地坝。1945年黄委会批准关中水土保持实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随着社会条件的不断发展,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经历了由重点试验到全面发展,由农民群众打坝为主到政府组织和出资建设,由缺乏规划、设计到不断完善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黄土高原地区几十年的淤地坝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坝系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发展区域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能缓解退耕还林所带来的粮食紧缺问题。淤地坝系建设作为近期全国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国家给予高度重视,这是黄土高原淤地坝在发挥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客观反映。

但是淤地坝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直困扰着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以及坝系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在淤地坝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坝体的频繁水毁,坝系建设、规划不科学,坝地盐碱化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阻碍着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和发展。事实上,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发展之所以走走停停,断断续续,并屡遭非难,其最大根源就在于坝系水毁事件频频发生。

二、淤地坝建设的人文思考

淤地坝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发挥淤地坝的水土保持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时代目标,需要将淤地坝建设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淤地坝的优势,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发展。

1、林草生态恢复建设与淤地坝建设的关系

林草措施是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它与工程措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林草措施为工程措施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同时工程措施也为林草措施的运行提供了保证。实践表明,离开工程措施,林草生长所需的水分得不到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离开了林草措施,泥沙淤积使工程寿命大大缩短,甚至造成洪水摧毁水利工程的现象。据黄委天水水保站罗玉沟对比流域实测资料推算,有林草措施保护的工程运行年限将是无林草措施保护的2倍以上。

林草措施与淤地坝建设同步发展,是生态环境标本兼治的需要。淤地坝所拦截的泥沙主要来自坡面和沟道重力侵蚀。大量的泥沙主要来自坡面,控制坡面进入沟道的泥沙将主要由林草措施来完成。据天水水保站径流观测资料介绍,有林草措施的坡面要比没林草措施的坡面减少泥沙达69%。沟道有了淤地坝,坡面仍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坡面面积远远大于沟道面积,坡面泥沙并没有出沟而留在淤地坝里,且建坝护沟正是为了保护坡面、防止重力侵蚀。因此,坡面采取林草措施是从源头上进行治理的做法,是治沟的标本兼治之举。坡面治理达到一定程度后,为沟道进行淤地坝治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林草措施是保证淤地坝长期健康运行的需要。据有关气象资料预测,今后若干年内,气候将由南涝北旱逐渐转为北涝南旱。如果这个预测实现,沟道中的淤地坝因设计标准偏低,可能无法承受来自坡面的大量来水来沙,没有坡面林草措施的保护,淤地坝的“生存”将面临严重的挑战。与此同时,大量的降雨给原本干旱的黄土高原的植物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植物能够良好生长,实际上也是对淤地坝的保护。如果这个预测不能实现,即使是干旱年份,林草措施在涵养水源的同时,如遇突发暴雨,也能有效拦截雨水,延长汇流时间,削减洪峰流量,减小洪水对淤地坝的冲击。良好的植物措施,等于延长了淤地坝的使用年限,降低了淤地坝的投资成本。因此,林草建设是维护淤地坝长期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之一。

2、从淤地坝看“三农”问题

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而且是一些基本的难题。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收入的来源也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而中国的农业又受人多地少之困,难以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技术落后,人均劳动收入较低。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市场容量的能力有限。有关研究表明,淤地坝能较好的缓解这些问题,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都具有积极作用。

打坝淤地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提高粮食产量,如何实现这些粮食的经济效益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土豆和高粱是当地产量极高的作物,但是因为交通等客观原因无法出售;而当地粮食加工企业极少,无法将农民自己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限制的。如果能在当地建几个淀粉制造厂和酿酒厂,生产出来的淀粉和高粱酒向外出售,而并不局限于当地农村这个小市场,这样将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

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保证淤地坝规划、设计和建设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是目前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淤地坝建设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淤地坝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发展,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时代目标。

参考文献:

郭文元,贾志军等.晋西淤地坝试验研究文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实践与研究二.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10.

郑宝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效益与存在问题.绥德:黄河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2003.

李昭淑.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前景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1995,9(3):43-49.

陕西省水保局陕北淤地坝调查组.1994年陕北地区淤地坝水毁情况调查[J]. 人民黄河,1995(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