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强市建设视域下的市民素质提升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强市建设视域下的市民素质提升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水准、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文化强市建设的进程。市民素质是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造素质和城市意识素质的内在统一。提高市民素质是文化强市建设的迫切要求、根本保证和追求目标。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提升市民素质的对策是文化强市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先导。

Abstract: Citizen quality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city's civilization standard, cultural tast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so citizen quality's level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of strongly-cultural city. Citizen quality is the inner unifi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scientific quality, creative quality and quality of city consciousness. Improvement of citizen quality is the urgent requirement, fundamental guarantee and goals of pursuit of construction of strongly-cultural c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ide of smooth construction of strongly-cultural city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 of improving citizen quality.

关键词: 文化强市建设;市民素质;教育;提升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strongly-cultural city;citizen quality;education;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320-03

0 引言

十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思路。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意味着,如何通过文化强市建设来增强城市竞争力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是完成这项战略任务的基点。而这项战略的实施不仅倚重于文化的繁荣与创新,更取决于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市民素质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意识到,市民的素质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文化强市建设成败的关键。

1.1 提高市民素质是文化强市建设的迫切要求 文化强市建设,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培育仅靠法律、制度的显性规范和刚性架构显然是不够的,不仅要以先进文化和现念为支撑,更需要高素质市民的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经济运行方式、管理体制等发生转变,也使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深刻的变革。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便日趋突出,人们希望从文化中寻找精神的家园,得到抚慰愉悦,得到休养生息,充实提高。同时在社会转型期,一些腐朽文化,封建迷信、愚昧的落后文化等仍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加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为文化建设和文化环境的塑造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这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文化强市建设为契机,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和城市独特地域文化的建设,引导激发广大市民对先进文化、高雅艺术、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追求,提高市民对腐朽、落后文化的辨认能力,逐步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同时高素质的市民又是构成、塑造和保持这一文化环境的主要力量和有效方式。他们所具备的国家民族观念、权利义务意识等素质为城市市民素质的养成以及在实践中有效践履和谐环境建设夯实了基础,这势必有力地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进程。

1.2 提高市民素质是文化强市建设的根本保证 市民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和细胞,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实践主体,其是否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拥有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的精神素质,关系到一个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景,影响着文化强市建设的质量和进程。市民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越高,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就越大。一旦文化强市建设成为市民阶层的共识,那势必激发每位市民的内在动力,以饱满的热情、充分的自信投身于文化强市建设中,形成合力;较强素质的市民队伍又是城市的标识和形象,促使文化强市建设坚守正确的前进方向,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盼,符合文化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周边地区乃至遥远乡村有着极强的辐射力,提高广大市民素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能起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反之,市民的主体意识淡薄或者素质缺失,势必会影响文化强市建设战略任务的完成。因此,较高素质的成熟的市民是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的根本保证。

1.3 提高市民素质是文化强市建设的追求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文化强市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使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建设过程必然要求和伴随着市民素质的提升。造就高素质的市民不仅是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更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首先,文化强市建设的起点、过程和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人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人的素质又统率和支配着文化强市建设的规模、质量和方向,对其发展起着驾驭、组织和协调作用;文化强市建设的成效又最终回馈于人的发展。其次,高素质市民是城市文化特点的体现。文化是人的第二生命,人所拥有的文化特征决定了人具有的素质。城市是人口最积聚的地方,有何种素质的人组成的群体,就有何种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文化强市就是要发挥先进文化对市民的陶冶、凝聚作用,用先进的文化改造影响市民素质的深层精神观念和思想文化,调节指导市民的生活方式,使文化强市建设的成果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再次,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城市中新型的居民群体、新型的生活习惯以及市民与政府之间新的关系样式的出现,都与市民素质紧密相关。

2 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市民素质要求

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的市民在思维方式、价值信仰、知识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形成的集体人格。它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实力的整体体现。从市民素质的内容与文化强市建设的要求来看,主要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造素质、城市意识素质。

2.1 人文素质 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使文化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文化强市建设的宗旨。它与传统的发展方式不同,要求建设者必须深入发掘城市中最有优势和潜力、最具城市特色的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以文化发展主要指标的,具有较强文化综合实力的城市。这种内在要求直接决定了市民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与之匹配。人文素质通常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较高的政治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政治品格体现市民身份的合格程度,较高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市民文明程度。第二是具有一定文化的视野和眼界。在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是倚重经济还是文化,是急功近利还是长远谋划,直接影响着文化强市建设的定位、主攻方向和行为方式。第三是审美素质,它标志市民的文化修养和内在文明的程度,它体现为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和一定的审美理想、价值和情趣。

2.2 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不但深深地影响人类近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革命力量,且所蕴含的宽容、理解、民主、开放、合作等观念与现代社会的许多理念紧密相连。市民科学素质高低决定了文化强市建设中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直接影响其发展理念和方式转变。具体包括三方面:第一,必要的科学知识。体现市民对基本的科学技术理念、原理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技常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科学精神引领下的价值取向。体现为市民具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理性怀疑、多元思考、实践检验的价值取向。第三,理性的思维。体现为市民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水平。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遇到的问题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思维。

2.3 创造素质 创造素质是人在从事创造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构成状态,体现为对原有知识、能力、观念的突破与框架性重组,对旧规范、旧制度的变革和整体性重构,对未知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创造并非精英所独有,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潜力和本质。通常包含创造意识、创造勇气和创造才能三个要素。三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造意识是“激发器”,创造勇气是“推进器”,创造才能是“作业器”。市民是否具有创造素质特别是是否具有创造意识,或者创造意识程度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城市地域文化改造与创新的速度、城市独特风格的传承与发展的力度、文化强市建设进程的程度,它影响着城市人群价值体系的走向、生活情趣的高低、城市气质与品位的雅俗,影响着城市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市民的创造素质是地域文化得到彰显,避免文化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个性重要因素。

2.4 城市意识素质 人的意识在城市的发展进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城市形成、发展方向以及生活方式。我们把它称为城市意识。城市意识区别于个体意识,它是一个群体的集体意识,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内涵逐渐丰富。城市意识素质是指民众对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观念的集中体现。它是城市人群集体意识的积淀和固化,包含了民众对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现解。具体包括城市环境伦理意识、城市规划设计意识、城市管理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民众自律的行为规范等内容。具有城市意识素质的市民与城市之间建立的是沟通、相融关系,对城市这一居住家园有强烈归属感和责任感,具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开放、宽容的心态主动关注、参与城市发展,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文化强市的建设。

3 文化强市建设中提升市民素质的对策

市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文化观念、教育策略、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促进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3.1 优化市民素质提升的文化观念 任何文化的本质都是指向人的,城市文化同样不例外。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被塑造者。任何人一出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文化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来进一步优化市民的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一是要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以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城市的区域优势及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凝聚成独具特色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使之影响渗透到各个行业和环节中,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城市市民的向心力。二是要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强市建设的氛围。人民群众是历史和文化的创造者。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就必须以“全民”为主体,坚持全民参与文化强市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的管理,参与城市、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民认同,不断提高市民的人文、科学、创造、城市意识素质,使提高自身的素质最终内化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追求。三是要营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氛围。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文化娱乐、文化创意、影视及音像制品、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具有浓郁地域文化气息的特色产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更广泛及时地传播先进文化,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质量上乘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增强市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3.2 优化市民素质提升的教育策略 市民素质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文化强市最鲜活的标识。必须加强对市民素质的培育,使市民素质状况尽快与文化强市的要求相称,符合城市现代化对人的要求。一是开展全方位的市民素质教育。通过城市意识素质教育,培养市民的主体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市民的社会责任感,让每个市民主动关心城市的发展。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市民的文明素质和人文精神。使能自觉遵守公众生活准则,关心社区邻里,尊老爱幼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成为每个市民自觉行动。通过科学素质与创造素质教育,培养市民开放意识和变革精神。逐渐使每个市民摈弃小农意识和市井习气,乐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以及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新市民。二是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尤其是身边的典型和区域的历史名人,对市民素质起着积极的感召、引领作用。易于激发市民去学习和效仿,进而从典型身上感悟到高尚道德情操,逐步上升为稳定的信念,转化为市民的道德行为。三是构建城市市民素质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要充分调动和整合城市各方力量,构建城市市民素质教育的网络,形成普教、职教、成教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素质教育网络工程,发挥基层党校、干校、政校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市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3.3 优化市民素质提升的法律制度 市民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教育,但教育本身只能起规劝作用。当社会提倡的道德原则、文明行为还未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时,就必须辅之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提升市民的素质同样离不开法制建设。通过法制建设可以建立有序、健康的社会秩序,形成正确、良好的行为导向。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合理的制度是现代社会生活秩序脊梁,它能有效地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为人们遵守制度提供秩序保证和意义支撑。制度建设和创新,要紧密结合行业、岗位的特点,并通过严格的管理保证制度的执行,在法律、制度的惩戒和监督下引导人们向善。二是要加强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执行力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市民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严格执法和城市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率作用。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对于严重危害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要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惩罚,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气。要确立依法治市的原则,使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行为规范制度化、法定化。三是要健全保障市民素质提升的法制机制。要立足国情市情,结合城市民众心理和民俗风情,借鉴古今中外各类国家、城市市民素质教育的有益经验,积极构建保障市民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实现市民素质教育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3.4 优化市民素质提升的社会环境 人的素质,既是创造社会环境的先决条件,又是其产物。要提高市民的素质,必须发挥先进文化的影响,营造尊重知识、人才,崇尚道德、科学,充分调动市民积极性、主动性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要完善文化设施。大力改善提升市民素质的硬件环境。通过加大投入,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改建、扩建、新建一批反映城市经济实力、传承城市文化精神、彰显城市内涵的精品工程和设施,如主题公园、文化广场、博物馆、图书馆等,既塑造了城市形象,又为提高市民素质提供了依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与市民素质教育活动配套的设施,及时增添或更新各种设施,为市民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提供条件。还要统筹发展,兼顾完善城乡的文化设施,使文化建设辐射到农村。二是要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决定了市民素质提高的程度。尊重并合理使用高素质人才的组织与社会,必然能在市民中起到激发、引领作用,造就优秀人才成批涌现的可喜局面。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形成公道正派的用人机制。通过树好典型,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为市民素质建设创造优化的政策、制度环境。三是要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良好的舆论导向可以正确地引导市民的言行。应多加强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引导和舆论监督,通过解疑释惑,平衡社会心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注释: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

参考文献:

[1]鲍宗豪.市民文明素质评价研究——以对北京东城区市民文明素质的评价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08(4):37-48.

[2]韩慧,臧秀玲.创新型城市构建中公民意识的功能、现状及培育[J].理论学刊,2011(9):85-88.

[3]贾京生.世界城市与市民素质——论市民文化素质是建北京世界城市的重要根基[J].美与时代(上),2011(04):9-13.

[4]王桂安.提高市民素质与创建文明城市[J].发展论坛,2002(10):28-30.

[5]张志刚.市民素质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J].行政论坛,2002(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