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神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神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日炎炎,酷热如火,消暑成了首要的问题。一谈起消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西瓜,喝绿豆汤,泡茶、金银花茶,到江河、游泳馆去游冰,这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仅有这些还不够、还不彻底,很多人忽视了精神、心理消暑。

目前温度是一日一日往上窜,热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若再加上找工作不顺,工作上的失误,就会焦虑、烦燥,进而刺激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和交感神经兴奋现象:血中儿茶酚胺含量上升,心率、呼吸加快,心脏搏动“提速”,肝糖原释放,继而引起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基础代谢率上升,产热增加,结果导致机体耐热能力下降。耐热能力下降,更感觉到热,心情也就会越来越烦燥,形成“越怕热越热”的恶性循环。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古人认为,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宋代诗人陆游也劝世人面对酷暑,不要慌乱,一定要心平气和,宁神静气。古人嵇康的《养生论》对“心理避暑”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也就是说在心情烦燥时听一段空灵的轻音乐,注意培养浪漫情绪,想像绿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心理消暑可采取以下方法:

幽静避暑:在古代,理想的消暑之地当属山、林、水、楼、寺。据载,宋代时即盛行暑夏出城纳凉,所到之处即大山深处:“六月山深处,松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尘飞。”宋人杨万里认为,波光粼粼的莲池是消暑纳凉的极好场所。我们也可到名山、大川、古刹去“避暑”。

垂钓柳暑:夏天的早晨或午后,撑竿垂钓于白杨遮盖、绿柳垂波的河湖岸畔,呼吸着水边的新鲜空气,欣赏着水中的百态游鱼,正是:风平,水清,心宁,垂钓之乐不在鱼,在于清凉世界。既宁神静气,又健脑强身,还增添了生活乐趣。

弈棋遣暑:广西邓旭红即兴赋诗道:“对弈林荫下,存亡楚汉争;茗甘何晓味,烟灼哪知疼?人静无蝉噪,沉思任鸟鸣,相拼忘万事,忽见满天星。”随着棋局的变化,那夏日的热焰早消失得无影无踪。

另外,可在房内挂一些瀑布、冬雪、寒冰等题材的风景画,有增强凉爽的暗示效果。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家中的窗帘、床单、桌布、枕巾、沙发套等都换成上述冷色基调的颜色,制造出一种“冷”的环境。居室内不要用耀目的灯,也不宜用五颜六色的彩灯,那样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最好用八瓦荧光灯或绿色小功率灯泡,可减少灯光照射产生的热量,营造幽静,凉快的小环境。选播一些行云流水的轻音乐,使你仿佛置身于山谷松涛声声的大自然美景中。

为此,我们消暑、纳凉应该由物质转化为精神,从形式到内容,由外而内,不要把冷热放在“心上”为好,消除了心头的内热,火也会觉得发凉。面对高温天气不反感、不埋怨、不烦燥,以平静的心态,顺应自然的存在。这样才会不焦躁,存静心,从而凉从心中起。酷热的夏天,胸中漾一湖沁凉的碧波,炎炎暑气便会被过滤成和煦的春风,凉凉的秋意就会早早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