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江舟:把生命融进墨语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江舟:把生命融进墨语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江舟,1961年生,祖籍安徽。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高大魁梧、性格豪爽,军人出身的张江舟,说到自己的作品,谈到近期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时,流露出性格中的另一面。“说实话是既高兴又忐忑。从艺术经历来讲,这应该是我52岁人生的第一个展览,是件愉快的事。但画画是把自己最内心的东西讲出来,我认为,作品就是画家最大的隐私。这批画记录了若干年来我内心的很多感动、美好以及痛楚。现在把它们放在大家面前,有点像把一个裸的人丢在人群中让人关注,心情多少有点复杂。”张江舟说。

从老山之痛到汶川之《殇》

张江舟从小就在军队大院里长大,15岁就当兵的他,又有了20年的军人生涯。这期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上过老山前线,亲身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面对过生死的抉择。对于这段往事,张江舟一直不愿多谈,只是淡淡地说:“我在军队的这段时间,应该说无论如何都会打下烙印的,目前所有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乃至观念的形成,可能和这段经历都有关系。”这段难忘的经历是他生命里最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他心底最柔软的一处。

“作为一名军人,江舟在战场提干、在战场入党,可以想象,在面对生死选择的时候,他的表现应该是非常出色的。”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谈到了一段往事:“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差广西,第二天他突然‘失踪’了,回来的时候两眼红肿。后来我们追问才知道,我们去的那个地方竟然埋着他的战友,他独自去祭奠战友,陪了一整天。” 张江舟的同事、好哥们梁占岩,同样是军人出身、当过兵、去过老山前线,说起这事来也深有感触:“在我的了解里,江舟是内心坦荡、性情直率的硬朗朗的一条汉子,但是那天当我看到他满脸泪水、擦拭后黑乎乎的一张脏脸,却也是那么干干净净的、心灵纯净的一张脸,我觉得那是他最可爱的时刻。”

经历过生死考验与战火洗礼的张江舟,对国家、对民族、对生命,有着深刻的体会。这种感悟,直接促成了他为“5.12汶川大地震”所创作的《殇》系列作品。“汶川地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有一种冲动,一直想画一些东西,因为在这种大灾难面前,你无动于衷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又不愿意去画那种惨烈的地震场面,画那种灾难场面的忠实记录,更不愿意去简单地表现一些抗震救灾的一些场面。因为在这方面,摄像机比我们画家在这方面的呈现要充分的多。所以有时候会感觉到做一个画家很无力。”张江舟说。

一直到2009年的春节,经过长时间的笔墨尝试与情感积淀,张江舟才开始画《殇》系列作品。“春节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一段时间,有静静的8天可以完全属于自己。”多年来总是忙于工作,他终于一口气画了10幅左右的《殇》系列作品。“这批作品我没有把它做这种灾难场面的再现,也没有做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简单描述,我更多是想通过这批作品,传达汶川地震带给我内心的一些关涉生命、关涉生死的一些思考。”

在此之后,张江舟又陆续创作了近40幅作品,继续其对生命意义、生与死等终极思考的探索。

纯化笔墨语言的自由天地

“张江舟笔下的人物,不特别强调他们的职业身份与具体行为,而着重表现他们由姿情体现的当下状态;画群像但避免情节性叙述,造型符合写实尺度但不求三维纵深感,这就为笔墨提供了相对自由的天地。”郎绍君评价说。

张江舟早期的水墨人物在题材上比较宽泛,其中较多的是乡土人物,后来他逐渐集中于表现都市人物,着力探索水墨语言对都市人物的表达,做了大量“实验性”的探索。但是,就在他可以驾轻就熟地画都市青年主题的时候,他又为自己设置了新的课题,从对人物的关注上升到对生命的关注,从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到对大写的“人”的生命关切。“这样一位很熟悉的画坛近友,却以一大批近年的水墨新作展现出让人惊异的面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对张江舟的这种探索也给予高度评价。

这一步步的跋涉里,有《花逝》、《极地光》等的笔墨探索;有《高地》、《士兵》等军旅生涯的纪念;有《殇?戊子记忆》系列作品的情感迸发;也有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时3年,高3.5米、长6米的巨作《热血?北平一二生运动》。

在创作《热血?北平一二生运动》时,张江舟一直坚持着“不可流于概念图解,不可流于道德说教”。对这件作品,他有着自己的感触:“不要怀疑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价值。在消费文化、通俗文化弥漫的今天,此种精神,和其在艺术创作中显现出的崇高壮美审美追求的缺失,使此次创作工程凸现急迫的艺术功能和深刻的现实文化意义。”

这幅作品曾几易其稿,张江舟还专门找朋友帮忙,找到二三十个青年男女做模特。在定稿后,先是用了两周时间完成了大关系的铺排,又用了4个月做局部调整。那段时间他闭门谢客,每日画到深夜,经常是走出画室天已经亮了。张江舟说:“现在看来,以如此大的气力投入此画,其意义不仅是完成了一张画。漫长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对自身知识积累的梳理与整合,是对写生水墨人物画创作方法原理的探索与深化。它一再验证了我对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基本认识,即情节、内容、形象固然重要,但是只有作为绘画语言的构图、造型、色彩、笔墨的精神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才是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成熟之日。”

就这样,张江舟在直面当代、悲天悯人的精神砺炼中,实现着笔墨语言的创造。著名批评家刘骁纯说:“张江舟的着意点不在物而在心,在于表达对现实生存状态挥之不去的焦虑、不平、无奈、眷恋、激动、感伤、向往、淡然等等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他不得不借笔墨直接抒发胸臆。当前假写意成风,我欣赏张江舟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