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和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而语感能力又与语文素质有着密切的性惯性,它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我们该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聋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提高语言揣摩能力、想象能力入手,以及这两种能力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着力,从而培养与提高聋生的语感能力。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聋生;语感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64-02

语感,夏丐尊先生曾形象地作过这样的解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解作红色,“夜”但解作昼的反对吧。“园”但解作种菜的地方,“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字也在此。”叶圣陶先生更概括地指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这就是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和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而语感能力又与语文素质有着密切的性惯性,它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我们该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聋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提高语言揣摩能力、想象能力入手,以及这两种能力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着力,大概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语言揣摩能力的培养

语言揣摩能力,是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思考、推敲,以求获得丰富而正确的了解力的思想能力。在小学,对语言的揣摩主要包括对语言正确性的揣摩、对语言形象性的揣摩和对语言情感性的揣摩,也就是说语言的揣摩能力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对语言正确性的揣摩,是对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认识的最基本要素。它可以提高对语言理解的思维广度;从对某个字、词、句的理解扩展到这些字、词、句所在的语言环境中去。在训练中,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容易混淆的某些语言,通过对比的方法,认识其正确性。

比如对课文《繁星》中的“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悬着半明半昧的星”教学,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句子用“躺”而不用“睡”,用“悬”不用“挂”呢?学生通过对比揣摩,会领悟到“躺”才能“仰望”,“睡”闭着眼就不能仰望了。“挂”是要有一定的牵连的,而星星没有牵连,只能用“悬”。

再如《飞机遇险的时候》有这么一句“飞机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了一座座山峰。”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掠”有哪些近义词呢?为什么课文要用“掠”呢?比如“飞”吧,“飞”只是高高地经过。而“掠”却是紧贴着高速地经过。下面是一座座山峰,稍不小心你飞机就会粉身碎骨,一个“掠”字把飞机可能遇险的情势显示了出来,从而更突出在危险的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格。

当然,对语言正确性的分析还应包括:抽象的语法分析、逻辑分析,以至思想、感情、观点与风格的分析等等,这里就不意义赘言了。

2、对语言形象性的揣摩,是对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认识的中介环节。它可以提高对语言的再现能力――从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回到所代表的事物与现象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具和联系生活现象来帮助实现。

比如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课文分别用了“摇”“甩”“摆”来形象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如何帮助学生揣摩这三个词的形象性,进而体会其正确性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表格的做法来实现:

用词

特点

方法

小鱼用“摇”

老黄牛用“甩”

燕子用“摆”

想起有关事物 船上的橹等 马戏团的鞭子等 墙上的钟摆等

体会形象特点 窄而长 细而长 窄而短

体会活动特点 较慢 快且灵活 有节奏感

文学的形象性常常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来实现,尤其是比喻、比拟等等,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喻体的特点去揣摩本体的形象性。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中欢笑着。”

作者把杨梅当作可爱的动物,甚至人物来描写。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抓住有关词语从所比拟的喻体中揣摩到经过严冬的杨梅树对春天春雨的渴求;揣摩到春天春雨对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植物在春雨中舒适地生长的镜头;揣摩到大地回春,万物竞发,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情态。从喻体到本体有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揣摩其形象性的过程中,聋生还可以在心中创造出自我塑造的形象出来。

3、对语言情感性的揣摩,是对语言文字深层的认识。它可以使读者与作者进行神交。

对语言情感性的揣摩,一般可以通过文章所描述的形象活抒情性的语言来进行。

比如讲授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边绘简笔画,边启发学生体会诗句所寄托的感情。

这两句融合了作者的所见所感。作者在与友人道别时站立于江边,直至友人所乘之舟在视野中消失仍久久不愿离去。

上句一个“孤”字意味深长:在茫茫的江岸上船只频频,但作者的眼中只有友人所乘之舟,其它视而不见,可见作者心系友人。再者,“孤”字既表现了友人离去后自身的孤寂之感,也反映了作者认为友人离开自己也一样会感到孤寂。一个“孤”字形象地连起了多种感觉。

下句的“唯”字是作者的概叹“友人在江岸上消失了,瞬间好像宇宙万物都随友人离去而失却了:滚滚的长江也形象地表现了 当时奔激之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握住一两个形象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寄托的深情厚意了。

抒情性的语言常是直抒胸臆的,它以散文居多,如《繁星》《再见了,亲人》这类课文可启发聋生在默读吟诵中,从声音形态的抑扬顿挫中揣摩作者的情感。

当然从文字到形象到情感均要凭借想象。

二、语言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言文字具有间接性的作用,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中介物。读者要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取得正确而丰富的了解力,就必须要进行再创造,这个再创造过程靠的是想象力。可是,想象力是提高语感的重要手段。对小学生来说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抓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再造想象,另一个是迁移性想象。

1、再造想象力的培养

阅读中的再造想象,是以学生生活表象为基础,再现作品中的生活图景的思维过程。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入意的关键。

聋校小学语文阶段的教材主要是记叙文。记叙文所记叙、描写的对象主要是人物、事情与景物。

人物的再造想象,要启发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内心的描写语言中作综合想象,从而体会出人物的总体特征。比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的健康、活泼、勇敢、机敏、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形象,是通过闰土的外貌描写、闰土刺猹的行动和闰土的讲述的捕鸟、捡贝壳、看瓜、跳鱼的事情中构建出来的。我们要启发聋生从所构建的各因素中作综合性的再现想象,人物的总体形象特点就从他们的心里呼之欲出了。

事情的再造想象牵涉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从典型环境的再现中体会事情的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帮助聋生再现自己在大年夜里家庭团聚时,欢乐、热闹、温馨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便达到了对语言准确而丰富的了解的目的。

再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如果我们能帮助聋生再现泸定桥的自然天险;再现红军所处的情势环境:潜游重兵后有追兵,整天没吃饭,全身淋湿,摸黑前进,时间紧迫等等,就能体会出红军机智、勇敢、为革命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会到题目中的“飞”和“夺”所包含的意义了。

景物的再造想象则应抓住有关视觉、听觉的描述去进行。例如《瀑布》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抓住“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去再现瀑布那宏亮的声音;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去领略瀑布的色彩;从“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中体会瀑布的形状。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鸟》从视觉上的黄、翠、白和晶莹的千秋雪,从听觉上的黄鹂之鸣叫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声、色、动、静,远、近、线、点、面结合的绚丽而生动的春天立体画。只要教师启发引导得当,这幅美丽图景便会从学生的心灵中涌现出来并能透过图画体会出作者希望社会动乱早日结束,以便乘船离开四川的心情。

2、迁移性想象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迁移性想象,是根据文字语言材料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由此及彼地进行开发,这个开发,一般包括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从单向往多向的思维过程。这是对语言文字获得丰富了解力的关键。

从局部到整体迁移,是从典型到一般性的迁移开发。它有如“一叶知秋”,有如“见瓶水之冰而至天下之寒,鱼鳖之藏”,其思维起点在理解与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共鸣点上。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启发学生赏识了桂林山水美之后进而迁移到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它之所以能迁移是因为其类别相同,均是山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共鸣点,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表象才能启发学生提高这种迁移的能力。

从表层向深层的迁移,是挖掘语言文字深层意义的纵深性的思维。这个思维过程的轨迹组合必须合乎一定的逻辑序列。比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可以对小女孩的同情,迁移到对小女孩所处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再迁移到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爱。这个迁移过程是符合逻辑的。

从单向到多向的迁移,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放射性迁移。它是从局部到整体与从表层向深层思维的综合。比如在教《泊船瓜洲》名句“春风有绿江南岸”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迁移出如下种种的心理图景:一是和煦的温柔的春风景象;二是江南春色美景的意象;三是从严冬的冰封景色到春和景明的变化过程;四是作者美好的心境等等。

语感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紧紧贴着学生的接受水平,依靠着学生的心理积蓄,包括:知识、见闻、感情等等,从素质的角度进行综合性、沉淀性与开发性的教育;在教学手段运用中都应大量地运用强化学生感受的图表、模具、多媒体信息化手段以及默读、朗读等等。

语感教育可以促进语文素质,以至心理素质的发展,在研究探索语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地发现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率的经验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