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胃镜检查心理护理实施的效果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过程中心理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在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均给予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设立同样例数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均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血压、呼吸、心率、顺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完成检查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实施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对侵入性检查的适应能力,顺利地完成检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胃镜检查;心理护理
随着胃镜的普及,人们对胃镜的认知度、接受度均有大幅增加,但是,当真正进入胃镜室,作为一个受检者,面临管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心理反应,并由此而产生的不良的生理反应。直接影响了检查的效果,并为以后的复查设置了心理障碍。使得检查无法按预期进行。为此,本文探讨在检查前及检查中采取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心理及躯体应激反应,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6―82岁,平均(51岁;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7―80岁,平均52岁。所有患者均初次行胃镜检查,排除有严重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者。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大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表现出过分担忧,心理负担较大,对治疗过程和仪器不熟悉,因此普遍存在着紧张、恐惧情绪,甚至拒绝接受检查,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对检查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患者解释检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整个检查操作的程序,说明检查过程无疼痛及对组织有轻微创伤,注意检查过程的配合等,让患者情绪稳定,对医护人员信任。本组病例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情绪比较稳定,均顺利完成检查过程。患者在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检查前在供选择的音乐中,先让患者选择喜爱的轻音乐或让患者自带最喜爱的音乐光碟、MP3等媒介。提前10 min进入治疗准备室,向患者耐心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简要介绍受术者的情况及检查的过程及安全性,解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及其应对技巧,可能受情绪、注意力等影响,帮助患者摆好,检查中护士陪伴在身边,让患者握住护士的手,指导其进行平静缓慢规律的深呼吸等;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检查事项的告知。不作进一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检查均由同一医生和助手进行操作。
1.2.2观测方法分别于检查前、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测量血压均使用立柱式水银血压计,取坐位,以右侧上肢肱动脉为准;以桡动脉测脉搏,均由同一人员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电子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评定两组患者紧张、恐惧的程度[1],一级:无恐惧感或有轻度恐惧,无或有轻度不适感,但不回避;二级:有恐惧感并试图回避;三级:有强烈恐惧感,尽力回避,且需护士协助固定才进行检查。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紧张、恐惧程度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检查过程中紧张、恐惧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胃镜检查所需时间比较胃镜前端镜头下降至十二指肠降段及部所需时间。观察组胃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及部所用时间为(3.57±2.12)min,对照组所用时间为(6.05±2.5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胃镜检查中血压、呼吸、心率变化值的比较,有一定的差异.
3讨论
尽管胃镜经过多年改进,其柔软性,操控性,及患者的耐受性均有大幅的提高,但是,毕竟是一项侵入性的检查,患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惧怕胃镜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出现不适感觉,怀疑医生的技术水平,担心医生在胃镜检查操作中使其产生疼痛或损伤胃组织,或怀疑胃镜检查器械消毒不严而感染其他疾病。对胃镜检查能否顺利进行,术中是否会疼痛产生期待性焦虑。还有担心胃镜检查后导致肠胃功能失调影响全身健康等。有些患者对电子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等因素,不但容易引起患者躯体性应激反应,表现为恶心及血压、脉搏变化,而且还可引起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出现情绪紧张、恐惧等,同时,两者又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协同,增加了复合应激效应。本研究显示,对胃镜检查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紧张、恐惧程度以及插镜成功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生躯体、心理应激的强度明显减轻,检查时间也明显缩短。
对于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调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患者对电子胃镜检查时的副反应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不客观的。认知疗法认为:个体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及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其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不正确或扭曲的认知,如果更改或修正这些不正确或扭曲的认知,则可改善其心理和行为[2]。胃镜检查患者由于对检查过程认识不足,导致检查前处于紧张状态,机体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说明对胃镜检查患者实施正确的针对性健康宣教是必要的。本研究中,观察组30例在检查中出现憋气、头部发晕现象,使检查难以继续进行。及时发现这一变化并予以有效的关怀和帮助,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鼓励其进行适度的深呼吸,并预吸氧后,症状消失,使检查得以顺利完成。
音乐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一直以来就受到重视。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音乐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深层次的。音乐具有影响心理和生理的独特作用,它能提高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3]。通过其旋律节拍和声色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调节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到调节心理和生理状态,达到镇静、镇痛、调节心率、调整血流量、降低血压等作用。另外音乐通过听觉和传入神经传入机体,与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并被人体吸收,从而激发人的能量。临床实践亦证明,适宜的音乐可以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在应激状态下如手术、分娩等,使患者呼吸平稳,血压、心率稳定,有助于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并可通过影响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对胃镜检查产生的抵触情绪、不良反应均较小,而对照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中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幅度较大,观察组血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显示轻松愉快的音乐还能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病人恐惧程度、稳定血压、减少恶心发生次数的作用;表明音乐具有稳定血压、呼吸、心率的作用。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对侵入性检查的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调整到较好适应状态,对于减少或减轻患者的躯体性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缩短检查所需时间、增加患者的顺从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晓红.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1,16(4):2401.
[2]陈晓英 音乐护理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0-51
[3]周霞,,张燕.帮助病人做好内镜检查的心理准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