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研究上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近10年来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5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胃瘫的常见临床表现为术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时出现呕吐,胃肠减压>600ml/日,持续>10天。上消化道造影有诊断价值。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术后胃瘫多经保守治疗获得痊愈,预后良好。

关键词 术后胃瘫 保守治疗 预后

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8~65岁,平均38岁。其中胃癌9例,十二指肠肿瘤2例,胆管癌2例,胃溃疡1例,胰头癌1例。手术方式: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2例。

讨 论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为术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时出现呕吐、上腹胀、有时可有顽固呃逆,无明显腹痛,因肠蠕动多正常,可有排气及少量排便。查体可见上腹部振水音。患者口服泛影葡胺可见残胃无蠕动或蠕动差,造影剂可呈线状或漏斗状通过吻合口,残胃大量潴留液。胃镜检查可排除机械性梗阻,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

诊断:①根据术后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时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②胃肠减压>600ml/日,持续>10天[1]。③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胃蠕动弱或无蠕动,吻合口无明显狭窄。无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④无明显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与低钠血症。⑤未应用影响胃蠕动的药物。

病因:病因不甚明确,由于胃大部手术使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手术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我们发现胃部恶性肿瘤术前有梗阻表现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者、精神紧张、抑郁的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的可能性较大。

治疗:①禁饮食、胃肠减压:严格禁饮食及持续胃肠减压,每天胃肠引流量比较大,注意补液时加上每天额外丢失量,补充足够热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有条件可用TPN,也可在胃镜下将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注入胃肠道营养剂。我们的经验是对胃部恶性肿瘤术前有梗阻者,手术时间长考虑有术后胃瘫可能者手术前插营养管,术中将其插入十二指肠或行空肠造瘘。术后早期行胃肠内营养。②洗胃:每天可用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洗胃,1~2次/日,可消除吻合口水肿,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胃协调蠕动。③促进胃肠蠕道动药物:可每天肌注新斯的明1mg,1次/日,也可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口服或胃管内注促胃动力药物。目前常用的促动力性药物有胃复安,红霉素,多潘立酮和西利,这些药物能增加胃窦收缩频率和幅度,加强胃窦十二指肠收缩的协调,用于治疗胃瘫,能加速胃排空,改善临床症状。但是胃复安和多潘立酮长期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而西利长期应用仍有较好疗效。④胃镜治疗,胃镜不仅对胃瘫诊断有帮助,也有一定治疗作用[2]。可能是对胃壁是一种适度刺激,激发了有效蠕动。有些患者经胃镜检查后病情很快好转。

预后: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治疗时间14~47天,无需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全达,蔡志民.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6):524-527.

2 蔡一亭,秦新裕.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3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