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科学课”有效教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不断提出围绕“核心知识概念”进行教学的思想。所谓核心知识概念,是指那些结构明确、适用范围广、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基础知识。随着课改的深入,以核心知识概念达成简约而有效的教学这一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
一、为什么要围绕核心知识概念展开教学
核心,即一组事物中关键性的成员和因素。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核心的。在广袤的太阳系中,太阳就是“核心”;在微小的细胞中,细胞核就是“核心。在人类社会中也是有核心的,文化的凝聚力、主流价值观都是“核心”的具体体现。“核心”的存在,使得混沌的世界变得顺畅有序,减少了成员之间的争执损耗,从而有利于整体的发展。由此,在科学课中提出核心知识概念的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当前,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各种版本教材纷纷登台,一线教师经常抱怨小学科学课教材知识太多,很难教深刻。在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师生像一群下山的小猴,捡了这个,丢了那个。看起来忙个不停,到最后所获甚少。如果我们具备核心知识概念意识,就能够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作出统筹安排,将现有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与优化,以核心知识概念凝聚精练的教学内容,从而达成有效教学。
目前,小学科学课采取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探究性学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还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是不会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因此,只有紧扣核心知识,提纲挈领,才能纲举目张,达到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必要的科学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应用则是在掌握了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能动反应,如果学生在无核心的教学中晕头转向,是很难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的!
核心知识概念犹如一颗思想的种子,具有思维生长力。记得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叫《植物妈妈有办法》,文中描写蒲公英妈妈让它的孩子变成伞兵,苍耳妈妈将种子沾在动物的身上带到远方。提出核心知识概念,其目的就是希望科学课教师也能像植物妈妈那样,将核心知识概念视为思想的种子,让学生随身携带到适合的环境中生根发芽。
二、要围绕哪些核心知识概念展开教学
修造房屋时最重要的是加固其支撑结构。以砌墙为例,有的隔墙不砌不要紧,还会增加房屋空间,但是承重墙不砌,房屋就会倒塌。同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的知识不学、少学或暂时学不好并不要紧,在后续学习中可以自我补充和完善,但核心知识概念的理解、掌握不到位,就会影响下一步的主动建构学习,影响问题顺利解决,降低学习的质态。任何科学领域都包括很多知识概念,小学科学课教学也应该充分体现基础性和普及性,其教学内容可以简约一些。如,选择那些能帮助学生理解该领域的重要特征及学生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最基础的核心知识概念。以英国科学教育专家Wynne Harlen为首的国际科学院联盟的专家团队指出,从幼儿、小学到初中阶段儿童的科学教育,主要有14大核心知识概念:
(1)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
(2)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
(3)改变一个物体及其运动状态需要有静力作用其上。(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
(4)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会发生能量的转化,但是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5)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四年级上册“天气”)
(6)宇宙中有几十亿个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星系,即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六年级下册“宇宙”)
(7)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8)生物需要能量和物质的供给,为此,它经常依赖其他生物或与其他生物竞争。
(9)遗传信息会在生物体中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10)生物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
(11)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原因。
(12)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
(13)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
(14)科学的运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
这种观点也得到我国权威部门的认可,我国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育部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课题及在《“做中学”内容标准》中,都列出了学生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条目。
三、围绕核心知识概念教学要注意什么
1.处理好核心知识概念与非核心知识概念的关系。核心知识概念不能多,也不能乱,核心知识概念是要紧紧抓住不放的。但是,正如太阳系中如果没有地球等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太阳还能否成为核心?细胞核心如果没有细胞膜、细胞质等包裹,它的核心地位是否还能存在?因此,学知识概念还需要非核心知识概念来支撑,并且核心知识概念和非核心知识概念的内容呈现还要有一定的比例。对于核心知识概念来说,非核心知识概念同样重要,将非核心知识概念处理得当,有利于核心知识概念的掌握。
2.处理好科学概念学习与过程、技能和方法“习得”之间的关系。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科学课并不需要过多强调概念的学习,培养能力是最主要的,过程与方法是重点,其实,有科学研究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过程、技能和方法与内容息息相关,不同的内容需要用不同的技能和方法来学习,过程、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是在对科学问题的探索中逐步“习得”的。概念是学生构建复杂能力的基石,只有认识和理解了主要概念,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迁移和灵活使用科学概念,触类旁通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处理好科学概念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做”的关系。科学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在“做中学”,教师围绕科学概念组织教学时,要注意:
(1)一次探究活动宜集中探讨一两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
(2)不宜向学生提出涉及复杂系统,超出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
(3)在探究活动中,应尽可能包含定量测量表达的内容。
(4)在教学中,不宜让学生围绕社会问题进行探究。
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多方面的学习潜能,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总之,在一大堆纷繁知识中确立核心知识概念的地位,安排好核心知识概念呈现的时机,处理好核心知识概念与非核心知识概念的关系,促使核心知识概念实现它的生长力等,是处理核心知识概念最重要的步骤。我们期待着更多老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