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事业单位大多依靠财政供给,其经费经常是捉襟见肘。既能管理使用好有限的经费,又能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能力,这是事业单位管理层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1-0056-03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它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财政来源由公共财政全额支出;二是基本上为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或市场无法提供的服务;三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一、事业单位的特征与其财务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有别于其他机构:(一)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对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高,范围也越广。因此,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二)公益性。事业单位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比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三)知识密集性。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其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因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颁布实施,分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确立,自上而下形成了新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它在旧的制度基础上,更原则、更具体、更规范地体现事业单位发展和服务过程中资金营运现状和信息量的传递,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各项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也必然发生变化,资金渠道也与过去有较大区别,特别是资产、技术和人力方面已不同于过去。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从管理内容、管理要素、管理层次上设计更能适应新形势的制度和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其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是事业绩效最大化,它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也受制于事业单位目标。在西方,非营利组织选择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是财务收支平衡,其次是净收入最大化;也有的选择成本最小化、避免财务危机和净捐赠最大化。在这些选择中,无论是财务收支平衡还是成本最小化,其最终目的是净收入最大化。换言之,净收入最大化必然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也能体现收支平衡目标。因此,西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净收入最大化,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绩效是指在任何特定活动下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事业单位双重目标的特点,其不能仅仅强调满足于净收入最大化,应同时注重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或商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以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更为准确。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应包括,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四个方面。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和单位自身管理的不断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趋规范。同时,也必须看到,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落实制度不够严格。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大多流于形式,内容简单,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还不健全。有的事业单位虽有财务规章制度,但内部管理松散,难以落实规章制度,这也常常是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第二,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对财政补助依赖性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多数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尤其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创收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脆弱,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或内部循环,导致资金常常是捉襟见肘。

第三,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支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预算管理工作不够深入细致,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与决算脱节。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虽然预算管理已被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和职工认识和接受,但仍未得到足够重视。编制工作尚未在单位内全面展开,各部门缺乏协作分工,各负其责,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和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不能作为支出的重要依据。预算的约束力不强,挤占挪用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支出不能以预算为准,开支内容未经批准超出开支范围,擅自提高开支标准;预算的绩效考评制度不科学、不健全。

第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财务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一方面,部分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合理设置财务管理岗位,财务人员配备不齐,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凭证的审核、支票、印鉴的保存等没有做到完全分离,使得财务管理岗位和人员之间没能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后续工作滞后,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不够,加上财务人员自学、钻研能力差,有些单位的财会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核算常识都不能掌握,这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甚至出现账目混乱,资产流失,会计信息不真实等现象。

第五,固定资产管理处置与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一方面,存在财务与资产管理相脱节,管账与管物脱节,致使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也造成管钱管物脱节、购用脱节、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建立责任追查机制,对管理人员配备要求不严。没有建立资产盘点、清查机制,或者执行不力,对固定资产保管、使用是否正常一无所知,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漏洞。一些单位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及其补充通知学习掌握不够,银行账户管理比较随意,不能按照规定设置账户,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分散等现象。银行账户不能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其管理不能有效执行备案、年检制度。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对支出实行全方位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实行全方位监督,这是提高经费使用最佳效益的有效途经,也是防止经费跑、冒、滴、漏的重要手段。目前,财务监督系统的约束力度很不够。笔者认为,实行全方位监督必须建立完整的财务监督法规。1.结构完整合理。在经费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实现经费合理分配,必须制定内容完整、方法简单、结构合理的监督机制。2.操作性强。制定一项措施制度,必须方便可行,便于操作。比如,哪些经费可以开支,哪些经费不能列报,经费管理的透明度要高、要细,以便增强全方位监督力度。3.提高财务监督权益。加强财务监督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目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监督措施不利,管理失控造成的。为此,要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同时保证财务监督检查的正当权益,避免打击报复、压制监查人员的不良现象,使财务监督法规执行有力,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第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财会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会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行为准则。1.培养敬业爱岗,尽职尽责意识。忠诚党和国家的财会事业,热爱财会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干好本职工作。2.诚实守信,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按照财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财会事务,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3.自尊自爱,廉洁清正。财务人员要爱惜自己的身份,珍惜自己的品格,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洁身自好,决不利用职权,贪污腐化。4.精打细算,严谨务实。发扬艰苦奋斗、俭朴节约、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技术方法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服务。

第三,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技巧。新的形势要求财务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学习国家颁布的财税法律法规,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吃透、领会国家对财税管理的政策,不断充实自身能力、提高财务技能技巧,加强职业素养,确保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工作是“稳定”的工作,不是随机而动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不间断地加强技术性学习,深度提高技术技能,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既适应单位发展需要,也适应自身前途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除了学习业务知识外,还要学习有关财税知识,领会国家财税政策,熟悉国家每一个时期财税管理的文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准,将自己培养成知识全面,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并根据新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第四,创造良好环境,确保财务人才队伍稳定。事业单位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努力在单位内部营造有利于财务人员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认真解决财务人员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财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确保财务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刘蓓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9,(04).

[2] 孙莉.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0).

[3] 黄荣.加强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与监督之我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