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需求的服装功能化设计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需求的服装功能化设计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需求进行服装能化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市场需求与趋势的分析与判断,结合人体的运动特征、生理状况及环境因素,确定使用者在特定环境中生理需求,继而进一步设计出功能服装的面料、款式、版型。

关键词:服装;功能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性能检测

中图分类号:TS941.17 文献标志码:A

A Demands-driven Model for Functional Clothing Design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ed a demands-driven functional clothing design model. Integrating analysis of demands of user, trends of market, natural of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 conditions, key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wearer’s physiological and functional/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were identified, design details in the terms of fabric, garment style, pattern structure, and even manufacturing process were specified.

Key words: clothing;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functional design;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2013年以来,我国的纺织产品在国际主要纺织品市场上,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产业转移等因素造成的新兴纺织发展地区的挑战。以价格为竞争优势的中国纺织产品在市场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化的角度进行探讨,如何为竞争激烈的市场设计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服装。

1 功能性服装的市场需求

1.1 企业需要竞争优势

如何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人员需要考量的问题之一。市场经济学理论已经揭示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 4 个方面的优势: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因此建立起产品优势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一条有效途径。

1.2 市场与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由于其各自所处地位不同而要求不同(表 1)。

从表 1 中可以得到,消费者是以个体出现,其不再仅仅要求穿得好看,同时也进一步要求穿得健康、舒服,满足从生理到心理多方位的需求。运动精神,户外运动已经成为都市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模式,服装与运动相结合,不仅为服装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而且也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功能性的服务,这将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服装设计的方向之一。而生产者则主要考量产品从开发、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最终到达用户的全过程,并注重在这个过程中创造赢利。

2 功能性服装

自从人类穿上服装以来,服装就提供了蔽体与保暖的功能。功能性服装这一概念在纺织服装领域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利用检索工具(SciFinder)对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检索,对自1980起收录的文献(包括专利与论文)进行统计(检索时间:2013-10-10),可以看到目前对功能面料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地高于对功能服装的关注(2012年收录记录中有845条记录是与功能面料相关,而与功能服装相关的只有189条)(图 1)。同时还可以发现有关功能性产品的研究在进入本世纪后得到了广泛地重视。至2013年10月功能服装的收录记录(191)已经超过了2012年的全年收录记录(189)。类似的趋势在功能面料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功能性服装是一种服装或装置,从设计开始就有意识地针对某一些特定环境或外界可能的伤害,提供一个可预期的、超出常规的防护性能或某种功能的服装产品。这一类产品(面料或服装)通常被归类于技术纺织品(technical or industrial textiles)。1995年Adanur就指出防护服是指利用对服装面料与服装结构进行相关设计,以保护人们降低或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损伤或死亡。

根据上述定义,相对于时装类的服装设计(更多的是设计师个人创造性的自由发挥),功能性服装设计最大特点是从设计的第一步起,就有明确的设计要求,包括:谁是着装者?在什么环境下从事何种工作?可能会受到外界何种影响?对人可能造成什么伤害?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潜在危险,其对功能服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Deepti Gupta在2011年根据最终应用将功能服装进行了分类(表2)。

3.2 应用场景分析

就功能服装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一件产品使用者是谁?在什么地方使用?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工作?在这一给定的场景中,存在着哪些可能的外界威胁?如:长时间阳光下的暴晒;极端的高(低)温;有害辐射源的存在及其强度;是否可能需要抵抗枪弹或棍棒的袭击;是否可能存在有害化学品的伤害等等。

服装使用的场地直接影响了穿着者对服装的要求。在特殊场合,例如在火场,环境温度随时可以达到100 ℃以上,中心温度有可能达到1 000 ℃。这就对特种功能服装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阻燃、隔热的要求。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了工作性质影响着消费者对服装选择的意愿,比如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消费者倾向选择商务正装,但是如果在炼钢炉前,防溅射、高温的劳动防护服更合适。这是由服装-人体-环境这一微气候环境中的热平衡造成的舒适感决定的。

3.3 使用者需求分析

从人体生理层面去分析在特定环境下,人体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工作(运动)最好表现下的生理特征及需求;分析在特定环境下人体心理需求,工作(运动)最好表现下的心理特征及需求。

不同的人种与人群由于其生理构造的差异,其要求会不一样。例如:黑色皮肤的人种在太阳直射下皮肤出现红斑所需要的时间比亚洲黄色人种要长,比白色人种更长许多。通过对具体生理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提出对服装的面料特性与版型设计的针对性要求。

人在运动中自身会消耗能量,一部分用于做功,一部分就转变成热量。这些热量需要经过服装与环境进行交流。如果无法散失到环境中,则会积累在人体体内,造成核心体温的上升。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外界的气温可以由黑龙江的-40 ℃变化到夏天长江流域的长时间的40 ℃的高温天气,这之间有近80 ℃的温度变化范围。人体自身的温度调节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医学研究已经揭示如果人体核心体温低于30 ℃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神智不清;反之如果高于39 ℃,常识告诉我们这是进医院急诊的一个判断条件,如果长时间高于40 ℃则极有可能出现热昏迷了。

又比如高强度运动下女性的往复位移对软组织会造成伤害,引起不适疼痛。适当的承托及固定会减少伤害的发生。这要求运动文胸的设计充分考虑结构、组织特性、及运动状态下的位移特征,从而设计出舒适、有效、美观的文胸。

3.4 服装款式结构确定

在确定服装的基本防护功能要求后,还要进一步对产品需求进行细化考察。明确其他一些元素,如是否有行业的习俗与约定。例如我国军服、武警、公安行业,虽然就热生理分析而言,这一类工作服装有着相当多的共性,但是不同种类的工作服却有着鲜明的行业特色。

通常服装设计师并没有能力以一己之力显著地改动整个行业的约定。但是可以在这约定的基础上对版型、结构、功能等进行改进,以提高着装的舒适性与功能性。有研究报道,当人在站着与坐着两种不同的姿态下,臀围长度会有4% ~ 6%的变化;大腿的围度有12% ~ 14%的变化;当抱臂在胸前的时候,肩宽比双臂自然向下伸长了13% ~ 16%。这些信息都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静态时的版型要求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动作的状态,较好地解决在工作或运动过程中由于体态的变化,造成的身体尺寸的差异,使服装对动作幅度的限止与影响得到降低,提高着装的舒适性。

随着新的功能材料与服装结构的出现,为在服装不同结构部位使用不同功能特性的面料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攀岩服装中,膝盖与臀部都可以使用高耐磨的面料。相似功能的面料还可以用于滑雪裤的裤口端。滑雪服可以在腋下增加通风排气结构以增强在运动后服装内热量的快速散发。

3.5 面料特性的确定

确定了需求、款式与版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能够满足消费者期望的,达到设计要求的功能面料。需求的确定,具体而言就是确定了危险的种类,以及人体受到损伤的可能性。从某种角度来说,防护功能越强大越好,穿着者受到的保护就越多,相对而言安全系数也越高。但是事物的另一方面就是:成本的上升,以及着装舒适性的牺牲,也有可能带来的对行动方式或范围的限止。因此,此阶段的重点整合以上使用需求,寻求设计上的平衡统一,设计出能根据所存在的风险,提供适当的保护的功能服装,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资源浪费。

要实现对面料功能特性的定量化的描述,客观的测量方法与标准就必不可少。根据相关的功能服装设计指引或要求,将相关的消费者需求转化成相应的具体技术参数。通常可以分成几个基本领域:(1)安全性:阻燃、防水、防油、防辐射、各类机械强度等;(2)热舒适性:吸湿透气、液态水(汗)传递、热量传递及服装微环境热平衡等;(3)运动舒适性:运动自由度、重量、皮肤接触感、着装压力与伸展弹性等。

具体而言,这一方面有很多指标,例如:有毒有害物质、拉伸断裂强度、撕裂强度、pH值、缩水率、耐水压、透湿度、各种色牢度、表面沾水性等。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测试方法与标准的选择对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

面料选择中的另一个问题,是面对需求如何确定面料的特性,以面料的防水透湿指标为例,无论是以美国标准ASTM-E96还是日本标准JIS-L 1099B1进行测量都是指标越高越好。除去成本因素的考量,性能数据多少是合理的选择?根据笔者自身的体验,在中雨中登山,进入衣服内的雨水主要并不是从面料中来,而是从功能服装的结构部位,如衣领、袖口、下摆等开放处直接进入。有面料公司曾经做过相关的研究报道,如果面料耐水压300 mmH2O以上的面料可以抵御 1 mm/h以下的雨量;12 000 mmH2O以上的面料可以抵御大约30 mm/h的雨量。

因此在达到设计功能要求的面料中,可以进一步再就生产工艺的可行性与加工成本等因素做进一步的筛选,最后得到对各方要求达到平衡的面料。

3.6 服装功能相关的检测

就功能服装来说,服装的功能性必需要明确标注,以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或面临的风险做出正确选择。如户外运动类产品,防风、挡雨、保温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因此这一方面的面料服装性能应该在服装的标注中有所表示。对于一些特别的防护需求,欧盟标准局也由不同的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包括:(1)TC 122专业委员会:负责制订人体工程学相关标准。的EN 9920 —2009标准预测不同款式与面料组合在不同环境下的保温特性及透湿特性;(2)TC 162专业委员会:负责与防护服相关的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的制订。累计已经约43个标准。这一些标准包括:测试方法;特种防护规范:如化学渗透、防火、防辐射等;(3)TC 248专业委员会:负责纺织品及其相关制品的标准制订。

其中ENV 14237:2002(Textiles in the healthcare system),规范了保健类服装系统的要求;新的CEN/TR 16422:2012(Classification of thermoregulatory properties),更是对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从事不同强度的运动,其服装系统中各层(底层、中间保温层、外层)导热、导湿能力及测量方法提出了建议。这一些数据都为设计师进行服装的功能化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支持。

4 功能与正装相结合的实例

正装是人们出席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社交文明息息相关,既是一种社交礼仪形式,也是穿着者身份地位的体现。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体工程学与纺织新材料的进步,正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功能性正装”指的是在保留正装其服饰文化与基本形制的同时,更加强调穿着舒适性能与功能服用性能的服装(图 3)。

该服装是基于复杂多变环境穿着环境而设计的功能服装,能够适应旅行、低强度户外活动以及正式社交场合等多种要求。主要面料为软壳(Soft-shell)面料,具有防风、防雨、保温、弹性、高机械耐磨强度、轻量化等功能特性。通过结构设计,如图 3 所示,该服装可以根据场景,特别是环境温度的变化变换 3 种形式,即西装、中山装、以及连帽中山装,一方面通过改变服装的覆盖率达到适应环境温度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面料的选择增加弹性来降低服装对运动的束缚。通过服装样式的变换,达到满足不同场合下的服饰礼仪的要求。

5 总结

服装是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道保护屏障。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与伤害源,因此服装除了承担社会与文化元素载体的功能外,还担负起提高人们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义务。现代消费者不仅追求服装漂亮的外观,而且喜欢利用最新科技的成果,来使着装更舒服,能帮助改进工作或对抗自然变化的能力,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需要进行功能性服装设计的基本模型。通过对市场、文化及流行趋势的深入了解与把握,结合对穿着者生理心理需求分析,通过对外部与风险,如极端的冷热,风雨等评估,及不同运动强度下穿着者的生理需求;通过对运动状态的分析,进一步确定对服装的款式、版型的要求;通过具体面料功能特性的选择与确定,从而完成以最终用户的需求出发,根据防护特性的要求结合成本控制完成功能服装的设计。最终成品的效果除了日常的成衣质量检测外,仍需要通过成衣的功能检测,需要在服装上清楚标注服装的防护能力及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胡军岩, 李翼, 屠永坚.知识经济架构下的技术转移[J].纺织导报,2011(10):4.

[2] Li Y,Yao L,Hu J Y.Clothing expenditure and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Chinese consumers[J].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1999,90(2):121-135.

[3] Hatch C petitiveness by design:an institutionalist perspective on the resurgence of a "mature" industry in a high-wage economy[J].Economic Geography,2013,89(3):261-284.

[4] Hu J.Characterization of sensory comfort of apparel products, in Institute Textile and Clothing[D].2006,Hong Kong: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5] Gupta D.Functional clothing—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J]. Indian Journal of Fibre & Textile Research,2011,36(12):7.

[6] Gam H J,et al. C2CAD: a sustainable apparel design and production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ot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21(4):166-179.

[7] Adanur S,Tewari A.An overview of military textiles[J].Indian Journal of Fibre & Textile Research,1997,22(4):348-352.

[8] Shishoo R.Textiles In Sport[M].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