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昆山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昆山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了昆山市蔬菜产业的特点、剖析了产销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昆山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可为昆山市蔬菜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昆山;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昆山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是典型的工业化城市,虽然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足1%,但蔬菜产业非常重要,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城市供应、丰富市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蔬菜产业是昆山当前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展方向。

1 昆山市蔬菜产业生产经营现状

昆山地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本地农户一向以稻麦生产为主,很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来,昆山市委、市政府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大力推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市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昆山提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高效农业,蔬菜产业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1.1 面积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尽管近年昆山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但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并没出现大幅下滑,仍能保持平稳态势发展。常年蔬菜面积基本保持在1 666 hm2以上,播种面积(包括复种面积)5 333 hm2左右,蔬菜总产量稳定在13万t以上。据统计,2012年底全市常年蔬菜面积1 700 hm2,播种面积(包括复种面积)5 080 hm2,总产量13.82万t。

1.2 设施得到快速发展

近年来,昆山积极推进蔬菜设施化生产,通过项目和政策扶持,有效推动了设施农业的提档升级、提质增效,设施化栽培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全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909 hm2,占常年菜地面积的53.5%。在设施结构上,毛竹棚结构的中小棚所占比例正逐年下降,而钢管大棚、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的所占比例则逐年提高,蔬菜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3 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昆山市始终把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引进推广名特优稀和国内外新品种,主要栽培品种实现了全面更新,全市蔬菜品种结构得到合理优化,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做好新品种引进筛选的基础上,蔬菜技术部门也注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集成,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并以蔬菜标准园创建、蔬菜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展示为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如设施立体栽培、节水灌溉、集约化育苗、嫁接换根、水旱轮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昆山市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1]。

1.4 规模种植比例不断提高

近2年,昆山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的契机,大力推进规模蔬菜基地建设,提出了“市建设千亩基地、镇建设百亩菜园”的思路,特别是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昆山的蔬菜规模化程度正逐年提高。2012年,蔬菜规模种植面积1 253 hm2,规模种植比例已达到73.7%,其中百亩以上蔬菜基地23个,种植面积453 hm2,五亩以上蔬菜规模种植户共619户,种植面积800 hm2。

1.5 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

近年来,昆山市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以其特有的优势,促进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较好地发挥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市现有蔬菜产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3家,苏州市级4家,昆山市级4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蔬菜生产专业化组织已成为昆山发展蔬菜产业,促进菜农增收的新“引擎”。

1.6 种植效益持续增长

随着昆山市蔬菜规模经营生产方式的形成,设施栽培比例的增加,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蔬菜产业的效益一直保持持续增长,667 m2蔬菜效益超过5 000元,已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有力抓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7 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截至2012年底,全市蔬菜“三品”认证总量达到30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6个、绿色食品213个、有机食品5个。同时构建了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检测中心,各区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检测站,各主要基地为检测点的“三级检测网络”[2],全市目前共建有各级检测点31个,配备专职检测员36名,并全部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实时监测功能。2012年共完成蔬菜检测批次10 300批次,合格率99.69%,有效保障了地产蔬菜安全上市。

1.8 功能不断拓展

随着昆山都市农业的发展,许多企业深度挖掘都市农业潜力,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不少品牌基地已经不局限于销售优质放心农产品,而是尝试着扩大农业半径,推行新的消费理念。据调查,昆山全市拓展蔬菜产业新功能的企业基地共有6家,功能涉及农业观光、采摘、菜园认养、阳台蔬菜等。

2 昆山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镇区间发展不平衡且面积保持稳定难度大

昆山的蔬菜产业在全市11个镇区间发展极不平衡,镇区间常年蔬菜面积、产量差异极其显著,总体来说,昆山南部蔬菜面积大于北部地区面积。而且随着昆山城镇建设的加快,现有菜地将面临被征用开发的严峻考验,菜地面积保持稳定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2 劳动力严重匮乏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昆山农村“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现象日渐突出。目前昆山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近80%年龄都在50岁以上,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年劳动力,近90%学历在初中以下,且后继无人。规模生产的蔬菜基地普遍存在招工困难现象,许多基地农忙时节经常是花高价也请不到农工。

2.3 科技进步制约明显

目前昆山蔬菜生产受科技进步制约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减轻劳动强度的适合设施作业的小型机械、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智能化控制设备装备水平低;蔬菜生产偏多使用化肥、农药,造成设施栽培有害物质积累、土壤病害蔓延,重茬连作障碍现象严重;蔬菜采后包装、贮运、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水平较低等。

2.4 品种结构仍需调优

受种植劳动强度和比较效益的影响,昆山蔬菜种植品种正向以产量高、效益较稳定、省工的茄果类、瓜豆类等发展,造成保障市民日常所需、本地供应的叶菜类种植不足,从而使昆山的叶菜类供应趋于紧缺。特别是在春淡季节、伏缺季节及重大节日和恶劣天气情况下,供需矛盾更加凸现。此外,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的珍稀特色蔬菜品种开发力度也不够。

2.5 产销对接仍不畅通

目前昆山的蔬菜产销渠道亟待畅通,当前蔬菜的流通过程主要是种植户田头—菜贩收购—柏庐农贸批发市场批发—农贸市场零售的模式,产地直销的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蔬菜流通需要经过多层中间环节,不仅造成“卖难买贵”的现象,而且造成地产菜大量集中上市时销售困难。

3 昆山市蔬菜产业发展目标与生产布局

3.1 发展思路

随着昆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也急剧膨胀,2012年全市人口约为250万,每天蔬菜消费量约1 500 t,全年消费量54.8万t左右,蔬菜供给绝大部分依靠外地调运,自给率只有25%左右。因此,围绕昆山市农业今后的调整方向和发展定位,立足于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未来昆山市蔬菜产业将按照“市场为主,外协基地与自建基地同步发展”和“市建千亩基地、镇建百亩菜园“的思路,积极整合、建设零星蔬菜地,把有限的菜地资源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并努力做到生产规模化、基地设施化、品种优质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标准化,打造具有昆山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3.2 发展目标

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发展、保供有效、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文件要求,结合昆山市实际情况,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保供稳价与市场调控机制,深化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生产布局合理、规模集中连片、设施装备先进、品种技术适用、质量安全可控、经营机制活跃、流通渠道畅通、公共服务健全”的目标。

3.3 重点发展区域

根据昆山市蔬菜产业镇区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结合昆山城市发展用地的需求方向和昆山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今后昆山蔬菜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应根据现有基础,重点发展以下3个区域。

3.3.1 近城区

重点在高新区、巴城、周市等镇区,建设具有保障供应,满足市民农业认知、观光休闲、农事参与、寓教于乐的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并形成瓜果蔬菜产业的科学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的核心功能区域。

3.3.2 城南片区

包括张浦、锦溪、周庄等镇,该片区是昆山现代农业的主推区域,蔬菜产品的主产区域,新品种、新技术的主要推广区域,重点建设连片的叶菜生产基地和规模设施栽培基地。

3.3.3 东南片区

涵盖千灯、淀山湖、花桥等镇区,该片区靠近上海,高端消费群体较多,重点发展绿叶蔬菜和高档精细蔬菜,建成兼具保供和增收功能的蔬菜基地。

4 昆山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4.1 加快规模化蔬菜基地建设

4.1.1 建设一批永久性地产蔬菜基地

要加大对蔬菜规模化种植的指导和引导,巩固和扩大现有的各类规模化蔬菜基地,改变纷乱零散的种植局面。对现有的蔬菜基地,要通过自有基地扩展、联合农户扩展、辐射区域扩展等方式,实现连片种植、规模生产,鼓励扶持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扩大生产规模,以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引导菜农适度规模种植,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逐步解决一家一户生产带来的技术推广、产品销售、质量监管困难的问题。

4.1.2 积极拓展市外基地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市民得益”的思路,以昆山市农业龙头企业、蔬菜经营单位为签约主体,与市外的蔬菜基地签订产销供货协议,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保障市场的稳定供应。

4.2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4.2.1 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聘请技术顾问、产学研合作形式寻求智力帮助。加强蔬菜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新形势下的蔬菜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4.2.2 加快品种调优与技术集成应用

以夏季耐热叶菜和冬春设施蔬菜品种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蔬菜品种引进筛选力度,抓好试验示范,以此带动调节蔬菜种类及品种结构。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全面开展蔬菜标准园建设,加快先进、实用的蔬菜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蔬菜生产全程标准化,切实提升蔬菜生产水平。

4.2.3 推进设施装备优化升级

对基地现有设施装备进行提档升级,根据生产需要建设钢管大棚和连栋管大棚,加大遮阳网、防虫网、喷滴灌、杀虫灯等配套设施的应用。加快发展小型耕作、育苗、定植、整枝、植保、采摘等蔬菜生产机械,推广物联网示范应用,以缓解蔬菜生产劳动力日趋紧张的困境。积极推进田头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冷藏库房以及清洗、分级、包装等设备建设,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4.2.4 完善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

发挥现有玉叶工厂化育苗中心的功能,深入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规模化生产做好种苗配套服务,采取购苗补贴政策,向全市规模基地和大户推广蔬菜商品苗,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3 加快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在蔬菜基地中深入宣传蔬菜行业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并全面贯彻应用。继续完善建设好市、镇、基地三级检测网络,严把基地准出关。加强基地土壤、灌溉用水、重金属含量等动态监测,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3]。

4.4 生产经营管理与机制创新

4.4.1 扶持蔬菜专业种植户

对建设的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引导菜农适度规模种植。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4.4.2 发展“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面积不是很大,雇佣劳动力较少,经营较为灵活,管理较为便捷,从而容易获得较高效益。因此,昆山今后应着力对现有蔬菜规模经营户进行转型,从中挑选优秀者培育成新型“家庭农场”。

4.4.3 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

对建设的百亩菜园等基地,每个基地至少成立1家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管理模式,重点加强集约化育苗、统防统治、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等方面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4.4.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落实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推广订单农业,以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建立较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企业名牌农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4.5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4.5.1 建设蔬菜产销信息监测网络平台

以规模基地、专业市场为基础,建成贯穿产销两端、覆盖全市、服务社会,具有较强时效性和前瞻性的蔬菜生产和市场信息体系,及时准确、全面的生产和预警信息,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稳运行。

4.5.2 畅通批发市场销售渠道

统筹考虑昆山人口不断膨胀和今后规模经营不断发展的现状,可考虑在城北再建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由政府调控,充分体现公益性,拿出一定摊位,开设昆山市蔬菜基地、蔬菜合作社专销区,市外签约基地专销区,对这些摊位采取优惠政策。

4.5.3 增加公益性农贸市场和直供店等零售网点

回收一部分农贸市场,让农贸市场逐步回归公益化,设立一部分自产自销摊位,确保地产菜进入市场销售,使地产菜真正能起到平抑菜价的作用。同时鼓励本地基地、企业、专业合作社开设直营店、对其实行奖励政策,不断增加蔬菜零售网点,降低中间环节经营成本,稳定蔬菜价格。

4.5.4 多形式产销对接

积极拓展其他形式的流通形式,如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标准化菜市场、宾馆、酒店、工厂、学校直接对接等流通形式。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搭建产销平台,做好农超、农校、农企、农餐等对接,把这种方式常态化,构建新型农产品直销体系。

4.6 拓展延伸蔬菜业产业链

当前,蔬菜产业作为昆山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市民对蔬菜创意产品及其生活、生态服务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昆山的蔬菜产业应根据本地区当前形势,发挥区位优势和挖掘产业潜力,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跳出农业搞农业,延伸产业功能,挖掘蔬菜产业在加工、休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潜力,采取深加工、观光、采摘、农家乐等多形式的经营方式,推出健康食品、阳光菜园、家庭盆栽、土地认养、亲子活动等产品和服务,努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通过增值服务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4.7 加强政策扶持与加大资金投入

从国际经验看,财政补贴是发达国家稳定蔬菜价格的普遍做法,我国上海等地区目前也形成了系统性的蔬菜产业财政支持体系。借鉴国外和国内成功的经验,昆山目前也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要抓住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契机,出台相关政策对蔬菜产业进行扶持,对蔬菜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均科,谢正荣,翟超群.昆山市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8-9,45.

[2] 邹惠平,仇建国.昆山市蔬菜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81,77.

[3] 陈群,谢正荣,仇建国,等.昆山市蔬菜市场准入工作的做法和思考[J].长江蔬菜,2008(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