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生岂是百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生岂是百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品简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作者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最近以来我总是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最爱问的问题。快到了四十岁的年纪,大多数人已经很“入世”了,不屑或不敢再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它还是会悄然从心底冒出,让我黯然神伤。这千古之问,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就是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但却并不解决我们平凡人的问题。一位老人,在临终之前,通过他的学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人生无常,岁月催人老,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和病痛,在衰老和病痛来临时,你可以感叹青春一去不返,但却无法拒绝衰老和病痛。死亡是黑色的,但莫里的心态却是金黄色的,他说:“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现在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是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人生即是这样,当你放下姿态,坦然接受生活对你的安排,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无从挑剔。我们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抱怨、痛恨和不满,人生苦短,我们无法去快乐地享受过程。普通人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神仙向往凡人的生活,很少有人真正接受自己的生活。人生如梦,追求幸福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价值条例上都需要加上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这一条。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快乐生活本就是一种现实的人生价值,一种超脱的人生意义。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浑浑噩噩。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让你的目标有意义的价值观。”当我们从校园走入社会,我们就会想“生活的风帆开始启航”之类的句子;当我们看百岁老人时,就会发出“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兼有人生阅历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不谈人生,是因为太浅显吗?显然不是。是因为太深奥吗,只能说是有一点。真正的人生是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概述的。

余秋雨说过,“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那么怎样的人才能谈论人生?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是饱经风霜的旅行家、探险家,还是……我们认为应该是老人。老人离自己生命的终点很近很近,有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迸发出超常的智慧来阐述人生,虽然断断续续,却是极其珍贵,人们在挽救他们生命的时候却不知道有更重要的挽救!

莫里老人知道自己会死,也知道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接受了老天赐予他说“再见”的权利。他用戏谐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非常诚恳,犹如在做人生检讨。他每说一句关于死亡的忠告,强而有力,一针见血,仿佛每一句都刺痛心扉,带来强大的震撼力,他告诉我们:“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就学会了怎样去活。”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没有死亡,生命就没有价值。”莫里老人说。

他们共上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节是葬礼。

莫里老人走得很安详、舒坦,葬礼也很简洁,只是几个亲朋好友,正如他所愿。

“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不敢接受。”这是他临终时说的。我哭了,不是痛,是震撼,是人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