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本科生导师制在新疆高校民汉教学并轨中的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本科生导师制在新疆高校民汉教学并轨中的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对促进民汉教学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提高民族教学质量,促进民汉教学融合,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够适应民汉并轨的导师制。民族教师的师资水平能够满足民汉并轨的导师制教学,促进了民汉师生的融合。在新疆高校推行民汉教学并轨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可以提高民族教学的质量,增强民族学生的竞争力,也可以促进民汉师生的融合,使其共同进步。

[关键词]民汉教学并轨 本科生导师制 新疆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001-03

在新疆高校本科生的结构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左右。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新疆的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直都不同,他们进入高校后也一直实行“双语双轨”的教学体系,即平行运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系统,新疆教育界称之为“两条平行线”现象。[1]因为学生入校时的基础不同,再加上入校以后分别在民汉两个分离的教学系统中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决定了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质量有一定差别。但是,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同样的就业市场,为了不使民族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提高民族学生的竞争力,推行民汉教学并轨即民汉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本科生导师制对民汉教学并轨的意义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其实质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2]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是一种由导师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强调因材施教而产生的每位导师指导数名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3]本科生导师的责任在于如何有机地把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针对学生个性培养塑造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8年开始在民族班和汉族班中推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这几个学期的运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促进民汉教学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提高了民族教学质量

由于民族学生入学时汉语基础薄弱,入校后学校采用民族语言教学。但是由于以民族文字出版的各类教材和教学资料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民族文字的教材更新也较慢,所以导致民族学生没有享受到和汉族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外在环境使民族学生要想提高素质,快速增加知识储量和提高知识更新的速度,必须能够运用汉语来获取大量的信息,这就使得民汉教学一体化迫在眉睫。实施导师制对民汉学生统一要求和管理,有助于促进民族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民族教学的质量。

(二)促进民汉教学融合

在民族班和汉族班中实行导师制时,导师所带的学生有民族学生也有汉族学生,在实际的指导过程中,这些学生一起见面,共同参与讨论、课题等活动,能极大地促进民汉学生的融合,也有利于民族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民汉教学的不断融合和并轨。

(三)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是同样的就业市场,要想使民族学生在就业中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民族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实行民汉一体化的本科生导师制,以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教学资源来培养民族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适应外部竞争的要求。

二、实行基于导师制的民汉教学并轨的可行性分析

(一)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够适应民汉并轨的导师制

随着新疆初等教育阶段“双语”教育工作力度的加大,民族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的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此外,为了提高民族教学质量,实行民汉教学一体化,新疆财经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民族教学改革的探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民族教学改革步伐和力度明显加大,1995年学校引入汉语水平考试(HSK),进行汉语教学改革,推行少数民族班级用汉语授课。1999年,学校明确规定:除个别特殊民族班和课程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汉语授课和使用优秀汉语教材。并且安排一定数量的汉族教师为民族班上课。此外,学校还决定把HSK考试成绩作为升级、毕业及取得学士学位的条件。这些举措使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大提高,已经能够适应民汉一体化的导师制教学。

(二)民族教师的师资水平能够满足民汉并轨的导师制教学

为了提高民族教师用汉语教学的水平,新疆财经大学对民族教师实施了大规模的汉语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民族教师参加脱岗汉语强化班培训,鼓励少数民族教师迅速通过汉语关,为实现汉语授课扫清了语言障碍。[4]学校还大力支持民族教师参加国内高校进修培训、攻读学位或出国学习深造,特别是自2005年起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少数民族骨干培养计划”的契机,鼓励少数民族教师去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少数民族的师资力量大大提高,能够适应民汉一体化的导师制教学改革。

三、新疆财经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民汉教学并轨的调查

从2008年起,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个民族班和一个汉族班实行导师制,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座谈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了确保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减少不同导师指导效果的差异性,学院对民汉师生提出了一致的要求。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做了调查。

(一)新疆财经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民汉教学并轨的实施情况调查

1.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民汉学生对实施导师制的看法,本文对民汉学生的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民族班和汉族班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问卷84份,其中有效问卷83份。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无论民汉学生对实行导师制都持认同的态度,学生对期望导师指导的内容也有相似的要求,这些调查结果说明通过导师制的方式推行民汉教学一体化是可行的。

在民族班的调查问卷中,有26.19%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很有必要,有66.67%人认为有必要;在汉族班的调查问卷中,有53.8%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很有必要,2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汉族班还是民族班,在被调查人数中超过80%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有必要,特别是民族班的学生认为实施导师制很有必要(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调查统计表

通过调查还发现,41%的民汉学生希望能够从导师那里获得对专业困惑的解答,37%的民汉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导师的指导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在民族班和汉族班关于导师的指导频率和指导形式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导师应该每个月指导学生1-2次,指导形式首选是面谈,其次为单独指导。这些数据说明民汉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导师比较详尽的面对面的指导,希望导师能够对自己专业提高和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2.对导师的访谈调查

为了了解导师对实施导师制的看法,笔者对人力资源专业的导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可知,导师们普遍认为实施民汉并轨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民族学生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这说明了实施民汉教学一体化是必要的,而且本科生导师制也是实施民汉教学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二)民汉并轨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调查

为了了解导师制的实施对民汉教学一体化改革的效果,笔者对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进行了大量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对教师也具有一定的提高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导师的影响下,学生坚定了政治立场,增强了遵纪守法的意识,特别是在“7・5”事件之后,导师的引导增强了学生的大局意识,提高了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在导师的关心和引导下,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提高,补考率和重修率显著下降,这一点在民族学生中更加明显。另外,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了民汉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促进了民汉师生的融合。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一个导师所带的学生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汉族学生,他们要同时参加导师组织的活动或课题,并且要合作完成任务,这就促进了民汉师生间和学生间的融合,对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对民汉教学并轨的建议和展望

目前,在新疆高校推行民汉教学的并轨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一方面可以提高民族教学的质量,增强民族学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汉师生的融合,使其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推行民汉教学一体化,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合理的制度。高校应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制度条例来鼓励教师探索各种民汉教学一体化的路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确保民汉教学并轨运行的规范性、有序性和有效性。

第二,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实施民汉教学一体化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为此,一方面学校和学院要加大对各族师资力量培养的力度,通过组织民汉教师到国内其他高校学习、考察的方式,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水平。还可以组织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和趋势,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探索多路径的民汉教学一体化实践。新疆财经大学二十多年来不断探索民汉教学一体化的途径,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实施民汉学生本科生导师制一体化的实践也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今后,还需要探索其他的途径来促进民汉教学并轨,如实行民汉混合编班学,实行民汉学生培养方案的并轨,民汉学生统一实习,合作参与科研小组、学习小组等,通过多种路径促进高校民汉教学一体化的科学发展。

虽然各民族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真正实现民汉融合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但是,各民族学生共用一个教育平台,共享同样的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加强各民族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艾光辉,郭志辉.立足新疆特殊区情,打造财经院校办学特色[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1):40-43 .

[2]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0-22,40.

[3] 刘月兰,王玲.边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4):63-65.

[4] 阿斯哈尔・吐尔逊.依托“双语”教学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J].语言与翻译(汉文),2010,(1):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