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食物口腔里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通过学习上一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学生知道了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本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到口腔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口腔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的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作为口腔的一部分——牙齿,又可以分为三类,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教材通过呈现这样一个系统化的人体结构,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认识。

根据教材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牙齿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牙齿、舌头和唾液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食物的初步消化。

2 能力目标

观察牙齿的形状、分布和数量;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校“人人做研究,人人有课题”的特色,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笔者所做的小课题——改善活动材料,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3 围绕设计理念来展开实验教学

第一个实验是观察牙齿 观察牙齿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笔者把教材安排的第二个活动调整为第一个活动。这样的调整改变了以往按教材顺序教学的模式,也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改理念。牙齿的分布、形状是这个环节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借助儿童牙列模型。最初笔者是让小组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牙齿,在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由于牙齿长得不好,不愿意让别人观察他的牙齿,实验无法开展。后来笔者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但由于角度和光线的问题,实验效果不明显。最后,笔者选择用牙列模型,模型上的牙齿的形状、数量、分布都是标准的,学生可以从正面看,从侧面看,可以打开来看,还可以用手触摸,再结合笔者所设计的实验表格,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牙齿的形状、分布和数量,并根据牙齿的形状给牙齿命名,如表1所示。

为了让学生理解牙齿的作用,老师给学生吃一根长条形的食物,因为这种食物很长,不能一口吞下,必须经过门齿切断,臼齿磨碎,希望学生通过体验,能说出门齿和臼齿的作用。而此处,犬齿的作用是难点,因为人的犬齿并不发达,学生大多无法体验到犬齿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借助了一段“狮子捕食”的视频。视频的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狮子尖尖的犬齿上,教师顺势提出了一个问题:狮子是什么食性的动物?肉食性动物,经过这样整合资源,学生就能理解犬齿是用来撕裂肉食的。

第二个实验是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牙齿、舌头和唾液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食物的初步消化。舌头和唾液的作用是这个环节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师给学生准备了馒头、饼干和花生,这三种食物的形状和软硬度都不一样。通过咀嚼、对比,学生发现这三种食物都变碎、变湿了,学生很容易理解食物变碎是牙齿的作用,变湿是唾液的作用。对于舌头的作用,学生只能理解品尝味道,而舌头的搅拌作用,学生很容易忽略。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口腔左边的食物是怎么到右边来的呢?经过学生讨论得出是舌头翻动了食物,引出舌头的搅拌作用。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还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面镜子,让他们对着镜子观察食物的变化,并设计了表2所示表格。

表2的设计将“短时间咀嚼”“长时间咀嚼”量化为“5次”和“15次”,让学生知道咀嚼次数不同,食物的变化状态也不一样。

4 板书设计(图1)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它能突出这节课的重点,主要内容一目了然。理想的实验课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超越模式,摆脱束缚;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超越课堂,关注生成;超越教师,尊重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