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不同静脉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和标本溶血率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不同静脉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和标本溶血率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儿静脉采血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操作,但常因抽血难度大及标本出现溶血等问题而影响检验结果,从而影响疾病诊疗。溶血是造成血标本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选择科学合理的采血方法,既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又能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我们自2011年1月以来,对我院儿科几种常用的采血方法的一针成功率和标本溶血率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5月新入院,既需静脉输液又需静脉采血的患儿927例,其中男476例,女451例;年龄0~14岁,其中0~岁251例,1~岁376例,3~岁300例。排除自身存在高溶血状态的患儿(如烧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即按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3组,A组311例,B组312例,C组304例。

1.2 方法

1.2.1 采血器具 安尔碘、75%酒精、剃毛刀、3M敷贴、静脉留置针、真空采血器、真空采血管。

1.2.2 采血方法 为了减少采血人员的操作误差,对参与人员均进行了采血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操作考试。根据不同分组,选择患儿头皮或四肢等浅表静脉,常规消毒。

A组:用真空采血器穿刺成功后,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

B组:选择24G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3M敷贴固定,将真空采血管与留置针连接进行采血,采血完毕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实行输液。

C组:选择22G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3M敷贴固定,将真空采血管与留置针连接进行采血,采血完毕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实行输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的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溶血率。采血后将血标本立即由专人送至检验科,常规离心后由2人肉眼判断有无溶血,当有异议时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以Hb>200 mg/L为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6.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F检验,定性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一针成功率比较

3组静脉采血一针成功率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与B组比较;2)与C组比较;3)与A组比较;4) 0.0125为3个率两两比较α=0.05假设检验结果显著性判定的界限值(表3同)

2.2 标本溶血率比较

3组标本溶血率比较,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3种采血方法进行两两比较,A组和B组、A组和C组之间,溶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3 讨论

静脉采血是儿科常用的诊疗护理之一,具有难度大、家长不易接受的特点,特别是新生儿和肥胖儿。文本结果可见,单纯真空采血器采血的一针成功率达到了95.50%,24G静脉留置针和22G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一针成功率分别为93.59%和88.16%,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与婴幼儿静脉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如婴幼儿静脉细小、短、弯曲、血管充盈度差、血流缓慢等。真空采血器穿刺入静脉见回血即可插入真空采血管自动采血,而静脉留置针穿刺入血管后,为了能更好固定,在见回血后还要再送入一段针管,因此容易造成扎破血管而引起穿刺失败。24G静脉留置针的针管比22G静脉留置针细,更适合在婴幼儿细小的静脉中穿刺,所以一针穿刺成功率比较高。

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既可避免二次穿刺,减少病患痛苦,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从表3可见,单纯真空采血器采血引起的溶血率为5.47%,低于24G、22G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的溶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部分文献\[1-2\]报道的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标本溶血率低于真空采血器采血的情况不一致,原因可能与所选用的留置针型号不同及小儿静脉细小与成人不同有关。静脉留置针塑料软管在负压的情况下,软管的管道会倾斜及弯曲,从而造成溶血的发生,而真空采血器的钢针管壁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固定通畅的血流途径\[3\],此可能是真空采血器采血标本溶血率低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儿科临床,真空采血器采血是目前采集静脉血液最理想的方法。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在目前尚无更好的方法能同时兼顾采血和输液的情况下,因为能“一针两用”,减轻患儿痛苦,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

4 参考文献

[1]杨小云,陈慧,丁祥华.真空负压管连接留置针用于小儿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114.

[2]李丽娟,沈美娟.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06,121.

[3]Grant MS. The effect of blood drawing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on the hemolysis of ED laboratory blood samples\[J\].J Emerg Nurs ,2003,29(2):116-121.

(收稿日期:201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