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交互性的特征。网络文化的这些特征,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网络文化弱化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网络文化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竞争与冲突。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形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把握住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内外舆论环境,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网络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8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课题。网络文化发展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因此,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掌控网络文化的话语权,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至关重要。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具有广泛受众群体而衍生出来的全球性、跨越民族界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它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思维模式及活动方式。简单来说,网络文化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的综合。网络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通过网络媒介传播而派生出的文化现象,是技术与文化的联姻。一般而言,网络文化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事件、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精神。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的特征是由网络媒介决定的,网络媒介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而进行的传播形式。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交互性的特征。

1.开放性特征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发表言论的自由性上。互联网上不同主题的网站、新闻组、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基本上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同时,网民还能与世界各地网民进行联络和交流。各种观点、思想、文化在网络上汇聚,突破了传统的国籍和区域的界限。

2.多元性特征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网民思想观念的多元性上。形形的文化样式、价值观念通过网络的高速传递呈现在众人面前,满足了不同品位、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差异性、独立性、创新性、宽容性在网络上得以认同,文化与文化之间得以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冲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3.平等性特征

网络文化的平等性主要体现在网民身份地位的平等上。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文化是没有屏障的。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同时,人们在互动和交流上也实现了平等,削弱了传统严格的等级观念。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人类将逐步跨入“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新天地。

4.交互性特征

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是指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在网络中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又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接受引导,这极大地解放了在现实社会中受到各种约束和压抑的思想和感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激发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二、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都汇聚在网络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网络文化已成为一个思想文化斗争的阵地,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一)网络文化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与传统媒体采用宏大的叙事形式,规范化、严肃性的表达方式相比,网络文化在话语和文体上,主要呈现出碎片化、简单化和游戏化的特点。这种表达方式正潜移默化地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话语碎片化导致表达内容的重复和范围的狭窄,表达流于表面、较为肤浅,呈现出娱乐化的表征,甚至出现“口水化”的趋势。这些大量流行的网络话语,颠覆着传统政治语言或是社会语言。以微博为例,其最显著的语言特点是短小精悍,碎片化、不注重整体性,大量标新立异的网络话语受到了年轻一代的追捧。然而,与之相比,一篇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却难以吸引大众眼球。这就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大众面前筑起了一道“鸿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被逐步消解。

(二)网络文化弱化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

在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之前,政府控制舆论的方式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通过点对面、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模式来主导报刊、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话语权;通过官方的意识形态宣传和灌输,有意识地影响公众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大众所获得的都是筛选后的信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开放和便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是信息源。由此,张扬个性、拒绝权威、摒弃主导的草根文化在网络上迅速蔓延。这就导致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逐渐削弱,政治权力的绝对传播权威不复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受到巨大冲击。

(三)网络文化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竞争与冲突

每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拥有各自特色的历史文化。伴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浪潮,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形式各异的思潮陆续入境,开启了思想文化交锋的大闸门,形成了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倾向。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都纷纷涌入到网络文化中,各种思潮和观念相互激荡,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文化竞争和冲突的漩涡。网络文化的竞争和冲突,已超出了语言文字本身的范畴,已逐步延伸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西方国家正是利用垄断性科技优势,向世界各国大肆传播其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进而掌控着网络文化的话语权。在中外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被重新审视。一旦媒体宣传与现实期望存在落差,民众就会产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怀疑和不认同,导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淡化”和“失语”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