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做了对比。其次,从城乡产业、二元经济体系及其他体制和政策方面分析了影响城乡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劳动力转移、金融财政体制变革、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018-02
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比
从纵向来看,1978—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增长速度的步伐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1978—2000年,从绝对数上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初的343.4元增加到6859.6元,增长了近20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最初的133.6元增加到2366.4元,增长了近18倍。2001—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3.18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约2.95倍。(具体数据参照:《统计年鉴2012》第十章第二节)
从横向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之间的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从绝对数来看,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10元扩大到1990年的824元、2000年的4027元、2011年的14832.5元。从增长幅度来看,1991—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1995—1998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1999—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而正是1990—1994年,1999—2009年这15年的增幅差距,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大幅度变化。(数据来源参照:《统计年鉴2012》第十章第二节)
城乡收入增长比例对比
此外,从城乡收入差距图(上图)的单条曲线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而且,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时,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图中两条收入曲线的对比可知,城乡收入曲线呈现剪刀差的趋势;这说明1978—2011年,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的扩大。
2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
2.1 城乡产业特性
现今,农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还是起着主导作用,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始终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同时,农产品市场价格体系的不完善、信息不完全及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制约了农业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农业收入又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因此,农业自身的特性限制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相比之下,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侧重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逐年上升,已经打破了传统农业主导国民经济的局面。因此,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非均衡性必然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化。
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为了维持城市人口的低工资与低消费,国家又陆续出台了户籍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分割开来,形成了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2.3 其他体制、政策因素
城乡之间由于政府体制及政策的差异性,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财税体制、医疗体制、高等教育及户籍、土地等方面,这主要是由政府实行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市偏向农村的各种经济、分配、财政政策造成的。
3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3.1 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劳动力转移,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务农人数,增加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因此,我们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和转移空间;继续扩大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将推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未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适当扩大现有城市的吸收能力;发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动力市场等。同时也应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推进农村城镇化。此外创新城乡分配体制,重点向农民倾斜;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3.2 发挥政府效应,调整财政、金融体制
政府应发挥其投资导向的作用,调整财政体制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首先,建立健全财政支农体系,压缩“黄箱”政策,增加“绿箱”政策,将对中间环节的支持转向直接生产者。其次,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财政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实施“五个统筹”发展,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再次,完善现有的邮政储蓄制度。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农村,成为资金回流农村的主渠道。最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合作金融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农业保险机构,成立农业风险基金,由国家、保险公司、农民共同承担农业风险。
3.3 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
一方面,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办法,如广播、电视、技术手册、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技带头人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村的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教育,这不仅是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相对稳定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队伍,是普及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保证。
农村社会的发展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短木效应”的作用,即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农村发展水平。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的基本途径是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应从发展农业经济、农村及农业相关制度的完善及推进城市化进程等多种渠道来寻求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达,周子英,杨李荣.城乡消费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00-102.
[2]邓淑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19-21.
[3]马燕玲,肖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调节政策选择[J].经济分析,2008(8):66-68.
[4]卢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3):265-267.
[5]丁登林.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达州新论,2006(2):26-28.
[6]陈落初. 苏北地区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分析[J].中国市场,2012(44).
[7]朱善利.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体制改革[J].中国市场,2011(3).
[8]彭清华,王正华. 新形势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特点及其对比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市场,2011(36).
[9]张志怀. 收入分配不公才是收入分配的首要问题[J].中国市场,2011(31).
[10]郑翠霞. 云南省漾濞县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比较分析[J].中国市场,2011(32).
[11]陈丽娜. 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