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语文课堂教学“收”、“放”艺术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语文课堂教学“收”、“放”艺术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能“放”,又要能“收”。“放”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和作用,而是有的放矢地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样,“收”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剥夺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权利,更不是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真知的开放空间,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收放;艺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43-02

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无论是幽默、严谨、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还是精炼、美观、醒目的板书设计;是诱导、启发、激活、点拨的教学方法,还是纵横古今,驰骋南北的教学内容,无不散发着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而教师的有放有收、收放自如的课堂控制,其实在于收放之间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

所谓“放”,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因循守旧的、死气沉沉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即使是那些侃侃而谈、妙趣横生、令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的成功典范,也或多或少牵制着学生的思维,限制着学生质疑、实践的空间和勇气,更何况众多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是教师滔滔不绝、竭尽全力,而学生无动于衷、昏昏欲睡,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无波无澜。这种注入式的教学课堂,犹如教师把自己反复咀嚼过的东西硬塞入学生嘴中,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有些学生甚至说“课文一讲完就没意思了”。这一句话真是把教师的苦心努力全部给抹杀了,这着实反映了传统语文教学学生得不到主动参与、张扬自我的事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得“放”得开。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放得开呢?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丢弃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地、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束赞许的目光都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而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思辨更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二是语文教师应该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课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使学生进入一个广阔的自由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究、乐于实践的学习空间。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亦学术也,运用在人亦”。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许多语文教师不断尝试、探索,创造出不少生动、新颖,让学生兴致盎然、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和课型。例如,近几年倡导推广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很好的教学方式。它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种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实现问题的解决,并进行思想表述和成功交流活动。这种方式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自主、活跃。其他如小说改编成课本剧、将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展开辩论,让学生当导游介绍课文中的景观等等,都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得到锻炼。

的确,能放得开是当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那么,能放得开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就是一堂成功的教学呢?教师给学生创造的一种自主、开放的氛围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觉得不尽然。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的无序性,反映到课堂上的状态是千变万化,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产生许多超越我们思维的创造性火花时;当学生由于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及知识储量的局限使之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盲目甚至偏激的时候;当学生海阔天空,课堂一片混乱的时候……此时,教师如若不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组织、而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置若罔闻或甚至束手无策,那么不仅会泯灭这些可贵的智慧火花,使学生感到迷茫,没有头绪,甚至会使课堂成为一盘散沙,偏离学习的方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当使语文课堂“放”得开,还应当能“收”得拢。

所谓“收”,就是恰当地发挥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熟练的掌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教师又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洞察力和果断地控制课堂调节气氛的教学机智以及适时的点拨思维、引导解疑的教学能力,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作个比喻的话,教师就应当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无论前方是风浪、礁石还是险滩,都能沉着机智、胸有成竹地驾驶着课堂学习这艘轮船在知识的海洋向着既定的目标航行。而只有具备这种驾驭能力的教师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充分的体现,才能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有一回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教学观摩课上,由于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当讨论分析门子这个人物形象时,学生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期间,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他说:“门子身上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此言一出,立即获得了许多同学的赞同。

可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能“放”,又要能“收”。“放”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和作用,而是有的放矢地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样,“收”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剥夺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权利,更不是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真知的开放空间,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