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锥形束CT影像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锥形束CT影像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和根管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按年龄段分组,各随机选择70张,共420张锥形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横断面影像,针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管数目、近中颊侧第二根管根管口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锥形束CT能在根管口横断面上清晰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存在和分布。 结论 锥形束CT可以真实反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解剖形态,图像清晰,给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 锥形束CT;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根管影像

[中图分类号] R78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21-02

Cone-beam CT imaging study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in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

XIE Yiting LUO Jun LIU Peng LIN Juhong

Th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14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MB2) in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 by cone-beam CT, and to provide imaging evid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root canal.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grouped by age, 70 images were randomly chosen from each group, all of 420 cone-beam CT images. The cross-sectional images of the root canal in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 were intercepted. The mesiobuccal root canal number of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Results Cone-beam CT could clearly show the exist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in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 in the cross-sectional images of root canal. Conclusion Cone-beam CT can truly reflect the anatomical shape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in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 and the image is clear, which provide an important and favorabl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Cone-beam CT;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in maxillary first permanent molar; Root canal images

临床上经常进行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治疗,而失败往往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遗漏[1-2]。因此,上颌第一磨牙复杂的根管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受关注的问题。在体内临床研究包括患者的回顾性评价记录、X线影像学评估、根管显微镜探查。在体外实验室研究主要使用离体牙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透明标本法。牙齿和根管是三维立体结构,而X线牙片是二维平面摄影技术,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根管,特别是根尖区形态是其最大也是很难克服的一个问题。它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一直被人质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牙科专用CT陆续推出,并逐步应用于口腔疾病的诊断与评估。锥形束CT(CBCT)在牙体组织成像方面更有优势,由于CBCT可以清晰显示髓腔形态,可从三维角度来分析根管的变化,对根管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及参数:卡瓦盛邦公司出产的Kavo 3D eXam,扫描像素:0.25立体像素,扫描时间:26.9 s。实验对象为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拍摄CBCT的患者,将患者按年龄分为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6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70张,共420张CBCT图像。

1.2 方法

将收集的CBCT图像经过计算机三维重建和选择0.125 mm的图像断层,对未进行牙髓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在根管口水平横断面针对近中颊根的根管口数目进行计算,并利用软件自带的测量工具对MB2根管口到近中颊根管口(MB)和腭根管口(P)的距离进行测量分析。所有CBCT图像均由同一人拍摄,图像分析由另一人完成。

1.3 观测指标

MB-MB2:近颊根管口的中心点到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的直线距离;MB-P:近颊根管口的中心点到腭侧根管口中心点的直线距离;MB2-P: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中心点到腭侧根管口中心点的直线距离。比较不同年龄组利用CBCT上颌第一磨牙MB2的检出率的差异以及MB-MB2、MB-P和MB2-P三者平均数据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B2检出率

本实验中利用锥形束CT影像对MB2进行影像分析,其中以10~19岁和20~29岁两个年龄组内检出MB2的数目和比率最高,分别为47和67.14%。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的上颌第一磨牙MB2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的MB2检出率(例)

2.2 根管口间距离

本次实验共有上颌第一磨牙420颗,经多种方法探查,共发现179颗牙存在MB2(占42.62%)。表2中分别给出了6个不同年龄组别的近颊根管口的中心点到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的直线距离(MB-MB2);近颊根管口的中心点到腭侧根管口中心点的直线距离(MB-P);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中心点到腭侧根管口中心点的直线距离(MB2-P)三个根管口间距检测指标的平均值,从统计数据可知,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指标数据相差很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上颌第一磨牙各项根管口间距指标(mm)

2.3 锥形束CT上颌影像

CBCT的空间分辨率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上颌图像,并通过轴线定位MB2,使我们通过锥形束CT影像能够清楚地找到MB2的位置。见图1。

3 讨论

多变的根管形态,尤其是后牙多根,对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困难。牙医需要熟悉不同根管结构,根管治疗才有可能成功。研究表明MB2的出现率受研究人群、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及评价标准的影响,在离体牙为51.5%~95.2%,在人体的研究则为18.6%~77.2%;采用牙科手术显微镜(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DOM)后,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出现率提高到71.2%。本实验中检出率最高为67.14%,最低为4.28%,平均为42.62%,略低于真实值,但远远高出X线片的检出率,说明锥形束CT在临床上的可信度大大超出X线片,医师可以根据锥形束CT的图像在根管治疗前不伤害牙体组织的情况下有效估计患牙根管变异程度和根管治疗的难易程度。

本实验中MB2出现率最高的为10~19岁和20~29岁组,最低为60~69岁组,原因很可能是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虽然有研究认为,牙本质的增龄性变化可以使根管和根管口变得非常细小,但很少导致根管完全闭锁,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出现率与患者年龄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继发牙本质的形成,当根管横切面积减小到锥形束CT可分辨的最小值之下时,锥形束CT无法显示其结构,出现率的准确性降低。进一步提高对细小解剖结构的分辨率也是目前锥形束CT技术发展的方向。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30~39岁组开始MB2的出现率就大大降低了,这也提示继发牙本质在中年形成比较活跃。

从表2中可以看出,无论哪两个组MB2至MB、MB至P以及MB2至P的距离都很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一结果提示MB2的位置较为恒定,不随年龄变化,这也为临床上寻找MB2提供了方向。

锥形束CT具有极小的三维像素,可实现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成像功能,并且能够快速地获取图像,减少等待时间,迅速获得最全面的口腔及上下颌视图,三维立体结构影像,利用更多灰度提高细节分辨率,增加对比度,提供高品质的影像效果。

[参考文献]

[1] Wolcott J,Ishley D,Kennedy W,et al.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second mesiobuccal canals in endodontically treated and retreated maxillary molars [J]. J Endod,2002,28(6):477-479.

[2] Imura N,Hata GI,Toda T,et al. Two canals in mesiobuccal roots of maxillary molars [J]. Int Endod J,1998,31(6):410-414.

[3] 孙书昱,刘,周经涛,等.锥形束CT结合手术显微镜在上颌磨牙颊侧根管口下方分叉患牙治疗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3):282-285.

[4] 陈全,张晓,张刚,等.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诊断应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7):398-402.

[5] 李苏徽.在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中近颊第二根管的意义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99.

[6] 高晓蔚,吴佩玲.牙科手术显微镜用于检出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实验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4):391-393.

(收稿日期:2011-02-15 本文编辑:张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