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不良资产的概念,并对我国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从传统的处置方法中汲取精华,设计新的处置方案,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处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历次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爆发无一不与银行不良资产相关。无论是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新兴工业国还是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都再现了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导致银行危机的情况,因此化解银行体系的巨额不良资产已成为各国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和国际金融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及特点

(一)不良资产界定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所谓不良状态,就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就银行信贷资产而言,是指贷款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回收,甚至本金都难以回收或无法回收的状况。因此,银行不良资产可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银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资产。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1.理论原因

(1)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

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是,任何经济主体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但是,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理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及人类自身的限制,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事件的每一方面。因此,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追寻的并非是“最优”标准,而是“次优”的“满意”标准。

(2)借款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理论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经济人天生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这种“道义上的不负责的随意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使得人们有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内在激励。

2.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自07年美国产生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宏观经济形势仍不能过于乐观。不良资产的增加也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地产信贷、消费信贷以及信托业,或将成为今后新不良资产的来源。

(2)国内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部分行业盈利前景不容乐观。中国银行业在基建领域集中了超大规模的信贷投放,这在未来可能形成新一批的不良资产,因为基建项目需要区分层次,比如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资产质量的稳定性较高;但区、县政府投资的一些项目,存在不确定性。

3.中国不良资产的特点

(1)我国不良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十分严重。

(2)我国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信用贷款上。

(3)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质量状况总体表现良好,前景不容乐观。

(4)我国不良资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地域因素,与银行所在地的经济状况、资环境、政府相关政策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一)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传统方法

1.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MC)集中处置不良资产

1999年,为处置银行业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后,出资400亿元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先后收购了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25000余亿元。

十几年来,AMC通过打包出售、招标、拍卖、协议转让、竞价、诉讼追偿、债转股等方式集中处置不良资产,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要依法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外,它还肩负着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特殊历史使命。

然而,自2004年审计署通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开始,AMC开始受到社会和大众的质疑。首先,先天不足是AMC运作出现问题的致命伤;其次,同时成立四家具有同样职能的机构,各自独立运行,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再次,有限的存续寿命,狭窄的业务范围,亦使AMC在工作中束手束脚;最后,也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的,是由于AMC经营战略失误造成的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从以上这四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AMC的转型已迫在眉睫。

2.资产证券化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并不是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佳方式。我国的不良资产主要由信用贷款构成。但是,从国外经验来看,用于证券化的资产并非是不良信用贷款,而是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因此,我国还不具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另外,资产证券化也需要一定的风险。而我国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时,主要采取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方法,不良资产证券化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适合当前形势下的不良资产处置

3.其它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传统方式

商业银行在处置自身不良资产时也常常应用以下方法

(1)利润冲销:银行用当年所得利润的一部分去提取拨备和消化包袱,冲销坏账,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2)利用外资等直接的资本注入方式。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不仅引进了资金、充实了资本,还转变了国有银行管理理念,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既达到了引资目的又达到了引智目的。但进入中资银行的海外投资者目的非常明了,就是为了赚取暴利,而不是来帮助我们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因此中国银行业的崛起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3)强化呆账准备金制度、注销坏账、优化资产、分离不良资产、交由专门机构处理、培育资产重组的中介机构和中介专家、推出新的信贷资产衍生产品以降低风险等等,以上措施也可以有效促进不良资产的处置。

(二)现有阶段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设计

1.促进AMC转型

AMC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成为中国第一代名副其实的金融控股公司,这符合21世纪金融混业经营的世界趋势,也是AMC10年来经营处置资产过程中的业务留底使然。AMC的转型对于其进一步处置不良资产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往的AMC好比一个事业性单位,为了完成财政部下派的硬性指标,尽快消化手头上的不良资产,采取的措施往往伤害到国家的利益。当AMC转型之后,处置不良资产作为公司的一项业务进行,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也就可以避免。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市场状况,以及各AMC办事处具有的资源优势、政策手段和长远发展需要,金融资产处置变现工作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为:以资产处置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回收资金、提升资产价值、减少损失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债务重组、资产管理为重点,不断培育市场和聚集人才,将国内内各AMC确立为资产重组和资产管理的市场专家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为主业、具备投资银行功能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的全能型金融控股公司。

2.加快不良资产债权的市场化进程

不良贷款资产债权的市场化,就是指能够使不良贷款资产的债券进入市场交易,将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以各种方式向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转换,具体形式有:

(1)由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机构,用财政债券或政府担保债券方式直接收购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实现债权向债券的转换。

(2)由中介机构收购不良贷款资产的债权,将债务进行重组后,实现债权向股权的转变。

(3)建立不良资产交易中心,组建有组织、有固定地点,通过集中竞价公开买卖不良资产的交易场所,实现不良资产的真正市场化运营。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使不良资产债权流动起来,从而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成本最小的目的。

3.建立中国特色的不良资产处置体系

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特有的国情及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来处理问题,其最好的出路就是根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体制,而不是只片面的打包出售或实施资产证券化。

(1)要将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与强化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结合起来,以防范新的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

(2)要将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同深化银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彻底的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只有建立在深化银行自身体制改革的基础上。

(3)要将化解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我们应强化企业和银行自身约束,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融资体制的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健全和法律法规的配套建设,根除产生新的不良资产的根源。

4.因地制宜设计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以“吉林模式”“重庆模式”为例

从中国不良资产的特点可得知,我国不同地域的不良资产都因历史状况和地理位置不同有着自己特殊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因此在处置不同地域的银行不良资产时,要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妥善设计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下面,是近年来两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1)整体打包回购的“重庆模式”。概括起来,这种模式就是由地方政府出钱一次性买下国有改制企业欠银行的债务,按照债务总额的20%~30%一次性把这笔钱给商业银行,然后再由当地国资委下属企业来具体处置。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府合作处置不良资产的“吉林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政府也直接参与了处置不良资产。既可以结合改制使不良资产的回收作到最大化,也可以防止新的逃废债务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之下银行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依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制定相关具有中国特色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单靠银行自己的力量是没办法完全处置好庞大的不良资产,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集中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最后,在设计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时,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FDIC, Asset Management Contracting in Managing Crisis: The FDIC Eperience [M] FDIC, 1998:333-371.

[2]Watanable Mariko. China’s Non-performing Loan Problem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cs[M], Japan, March, 2000.

[3]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6-8.

[4]郭明远.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与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5]段豪丽.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08.

[6]李娟.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7]张丽丽.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法规[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8]姜惠然.行过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复旦大学,2008.

[9]许兵,薄丽丽.“坏账银行”与“好账银行”两种模式的救市效应探析[J].中国货币市场,2009,5:16-21.

[10]刘虹.四大资管公司转型悬疑[J].管理,2008,10:38-39.

[11]胥蓓蕾,余文飞.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现状分析[J].经济观察,2008,2:26-27.

[12]郑子轩.资产管理公司十年轮回[J].金融,2009,23;73-74.

[13]胡斌.不良资产的界定与处理方式的探讨[J].中国商界,2008,8:69\81.

[14]胡建忠.不良资产分类研究―基于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09,2:60-63.

[15]于洪强,陈军伟.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8:74.

[16]林冬元.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贡献要给予理性评价[J].经济纵横,2009,12:26-29.

[17]洪传尧,符瑞武,伦祖炜.关于基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J].时代金融,98-99.

[18]华静.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研究[J].金融纵横,2009,10:54-57.

[19]王敏慧.资产证券化是否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良药[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99-101.

作者姓名:陈 晨,女,黑龙江人,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国民经济学专业2011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