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发电企业环境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环境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可持续发展

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是指发电企业因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为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的环境负荷,或为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而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活动所发生的、旨在取得环保效果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货币化计算的各种耗费,内容包括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废渣、废水等污染物排放,废渣、废水回收再利用与处置,向国家交纳的各种排污费,绿色采购,环境管理,支援社会环保活动等方面的成本。核算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对外报告,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恰当地反映环境成本支出,以便公允地反映报告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二是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在环境成本报告中报告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以便管理当局为今后的环境成本支出做出科学决策。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采用的按作业对成本进行归集并将成本分配到与作业相关的项目上的方法,按照“项目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条途径,将资源的消耗(成本)分配到各项目上。这种方法适用于与产量不相关的成本分配,将这一方法应用与环境成本的计算,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将其分配给引起环境成本发生的项目,而且可以通过作业分析,消除或降低污染环境的作业的影响,从而降低环境成本并进而节约生产总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一、发电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协调环境成本与环保效果、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争取以较小的环境成本投入取得较好的的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效益。具体地说,就是在达到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环境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强制要求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支出,如对改建的火电机组安装脱硫装置所发生的支出,企业就不能从经济效益发拒绝安装,这是管理层进行环境成本支出决策的基本原则。为降低环境成本支出,必须找出影响环境成本的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己经发生,这是确认企业环境成本的首要条件如何确认企业环境成本事项的发生,关键要判别企业的交易或事项是否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并且其是否会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导致企业的资产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致使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其次企业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者合理估计。正如前面所述,企业的环境成本内容比较广泛,其金额能不能合理计量或者合理估计是确认企业环境成本,其中,有些支出的发生能够确认,并可以量化。在具体实务中,我们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即分清当期的与非当期,合理确定企业当期的环境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介绍及应用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一条寻找这些影响因素的途径,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是寻找到合适的作业成本库,确定适当的成本动因。发电企业从原料购进到电力销售整个过程中,以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成本为主。购进环节的环境成本主要体现为因购买含硫化物较少的燃煤而多支付的部分,购进环节支出增加,有可能会带来生产环节支出,比如排污费的降低,严格说来从购进到销售全过程考察环境成本,才能提供全面的环境成本信息,才能有助于决策者通盘虑环境成本支出。发电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划分为如下环境成本作业成本,环境成本的影响因素可以细化为各项成本动因,如燃煤数量、灰渣数量、废水数量等。这些成本动因与环境成本水平呈正相关,降低其中一项即可降低相关的环境成本。至于如何降低动因,还需要从技术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寻找影响这些成本动因的因素,这个过程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给出的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动因,只是对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作业及成动因作了简单描述,旨在说明环境成本管理的一般原理。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动因。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一片新领域,既涉及经济因素,又涉及技术因素,需要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通力合作。在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严格要求的巨大压力下,通过环境成本管理提高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性。

三、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性层面,采用不同的节能技术、处理污染技术来提出可持续径和对策;二是管理性层面,从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管理实务和观念、体制等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提出对策。评价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方法,突破了以往方法模型只在某方面进行单一评价的局限性,能综合评价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效益,为合理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北浩.《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王里》,《冶金丛刊》,2006(5)

[2]耍旭祥.王冀平.《节能增效发展之本――化工节能降耗解析》,《化工管理》,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