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甘肃方言主要指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汉语方言。第三人称代词大都有两套。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复杂多样,有附加型、变音型、合音型三种。第三人称代词非“他”型的来源是多源的。大多数复数词尾的语义都与人集居之所有关。
[关键词]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类型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2-0028-03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分布有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哈萨克等民族,除回族说汉语,其他各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本文甘肃方言为“甘肃汉语方言”的简称。甘肃方言,从语言分区角度说,有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还有少数以方言岛形式分布的西南官话;从地理分布角度说,有陇东方言(包括庆阳、平凉二市六盘山以东地区的方言)、陇中方言(包括六盘山以西的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的县区的方言)、陇南方言(包括陇南市及天水市境内的一部分的方言)、河州方言(包括今临夏州和甘南州境内说汉语的地方的方言。河州是个历史地理名词,范围与古代的略有不同)、兰州及周围地区方言,河西走廊方言。由于甘肃的地形呈东南—西北走向分布,地域跨度大,再加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所以其方言也颇具特色。代词是一个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词汇的主要成员,而人称代词是最能代表一个方言特征的成员,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所使用材料涉及甘肃方言的73个点,全为作者调查所得,有的是实地调查的,有的是对西北师范大学在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调查的。本文主要描写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特点,我们从类型和来源两方面入手。
一、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类型
人称代词是一种方言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基本词,是一个封闭的特殊的类,可以做穷尽性的调查研究。目前,汉语言学术界一般把人称代词从语义的角度分为三小类,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合起来也有称为“三身代词”的),每类下面又按称代的人数的多少分为单数和复数两组。本节即按这种分类表述。
(一)单数人称代词的类型
第一、二人称代词单数都为单音节形式,其声、韵母各地不尽相同,但其声调都为上声,文中一律用汉字转写为“我”和“你”。第三人称代词在甘肃方言里有两套形式,我们此前已撰文论述(2006,雒鹏),不管是“他”型还是非“他”型,基本都是单音节形式。“他”型基本形式为 ,声调为阴平,非“他”型基本形式也为单音节,声韵调形式众多。
1.单数第一、二人称代词的类型
“我”在甘肃方言里的类型,我们主要从声母方面归类,大致有5种,即 声母。韵母比较整齐,有 等5种。① 声母类型: 、 、 ,② 声母类型: ,③ 声母类型: ,④ 声母类型: ,⑤ 声母类型:
“你”在甘肃方言里的类型,从声母方面来考察基本是n声母,只有陇西等地是 声母,韵母都为 ,声调全是上声。可认为是二种类型。① 声母类型: , ② 声母类型: 。
2.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类型
甘肃方言里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一般都有两套,一为“他”型,一为非“他”型。前者基本形式为 ,与普通话的“他”一致,后者形式较多,比较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类,我们以汉字的转写来命名(用字基本都是方言里或普通话里的同音字或音近字),无字可写的用方框“”来表示: ①苶 类, ② 类,③掏 类,④言 类, ⑤家 类,?譾?訛接 类, ⑦那 类,⑧彼 类,⑨霸 类,⑩伢 ,?輥?輯?訛哦个 ,银家 。
(二)复数人称带词的类型
甘肃方言复数人称代词,大部分为双音节,有少数是单音节形式。双音节形式的一般都是单数形式加表复数的词缀语素构成;单音节形式有的是单数形式音变来的,有的是合音后形成的。
1.复数人称代词的双音节形式类型
甘肃方言中复数人称代词的双体音节形式十分多样,见下表:
上表中的加“啦”型主要分布在河州方言里,严格说是表双数的。
2. 复数人称代词单音节形式的类型
(1)变音型
这种类型的情况主要是一、二人称的单数形式,声调由上声变为阴平,第三人称本身为阴平。
(2)合音型
这种类型的情况是单数形式与一个表示多数意义的语素合音变来的,声调由原来的上声变为平声,也有不变的。三身代词内部的变化,有些同步,有些不同步。大致有以下几种小类:
甘肃方言一、二人称代词,不论单复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形式与第一、二人称的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少数方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如还有双数的语法意义,如临夏方言。最明显的特点,从方言的分区方面来看,属于中原官话的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复数都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秦州区方言例外),属兰银官话的没有包括式。
二、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来源
(一)单数人称代词的来源
甘肃方言单数第一、二人称代词“我”、“你”跟普通话一样,其来源都可认为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只是读音不同而已。第三人称代词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由于其比一、二人称出现的晚造成的,且与借用远指代词和旁称代词的形式有关。
1.第一、二人称代词的来源
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不同读音形式,反应了其演变的历史层次。“我”中古音地位为“果开一上哿疑”,声母为疑母,拟音为[ ],所以甘肃方言里[ ]类型的读法,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的形式。[k]类型,是与[ ]同部位的塞音,疑母读塞音的现象,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说这是“唐五代西北方言的一种特征”。(具体见该书科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2~143页)罗先生的证据是藏汉对音材料,且书中的疑母拟音为“ ”,是个浊塞音,这个浊塞音清化后就是 了。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里依据《掌中珠》和参考台湾学者龚煌城的研究,认为宋代西北方言的疑母拟音为[ ],在今甘肃方言里,[ ]弱化脱落就剩下清化的[ ]了。“我”读n声母,只是与 部位不同而已,发音方法还是相同的,这在甘肃方言里能够找到很多的佐证,比如靖远方言果开一平歌和去箇的疑母字都是n声母,只有“我”是 母字(这是因为“我”是常用字,口语里一直是 声母)。“我”读零声母 韵母,这是由 形式脱落 变来的,进一步 中的u又读为带有唇齿特征的v,最后变成一个声母v,就成了 形式。后面的这两种形式是比较晚出现的。“你”在甘肃方言里大多数是n声母,只有陇西周边的一些方言里读[ ]声母,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韵母i高化产生摩擦,影响声母加重塞音并带摩擦造成的。
2.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来源
单数第三人称代词的非“他”型在甘肃方言里很普遍,其形式大多与远指代词和旁称代词有关。比如广河的“哦个”既是第三人称代词,又是远指代词。关于这个现象我们不细述,因为据大家学者的研究可知,语言里的第三人称代词与远指代词有渊源关系,这是一个世界语言里的普遍现象,大量类型学研究的结论也可作证。至于旁称代词做第三人称代词的,如“人家”的合音形式“伢”“苶”“年”等等,本身就有指称第三者的意味,所以做第三人称代词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有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此处不论。
(二)复数人称代词的来源
甘肃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构成有双音节形式的和单音节形式的两类,前者为附加式,即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一个表“多数”义的音节,这个音节转写成文字就是一个汉字,具体有“们”、“木”、“尼”、“的”、“介”、“几”、“都”、“室”、“屋”等九种。
1.附加式
“们”、“木”两个的声母都是m,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近代汉语的文献里,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有“们”“懑”“每”等写法。“木”我们认为是“们”的轻声影响韵母弱化变来的。孙立新的研究提到陕西的一些方言里有当“们”讲的“呣”,与甘肃的“木”的读音应该一致,孙先生依据江蓝生先生的《说“麽”与“们”同源》一文里的观点,认为“呣”由“物”变来。如果此说确证,那么,甘肃的“木”,我们也可认为是由“物”变来。
“尼”我们认为是“里”的音变,“介”是“家”的音变,“里”也可写作“俚”字。甘肃方言里,作方位词用的“里”有读音为“ni”的。“家”的韵母由于轻声而弱化读“介”的音,在汉语方言里也是常见的。据张惠英先生的研究,“家”“们”“俚”实际就是来自表示家庭、门户、宅里的一组同义词“家、门、里”,都是以人或人们集居之所来表示复数。准此,甘肃方言里的“室”“屋”做复数词尾也可为张先生的观点提供佐证。“室”“屋”都是人们集居的地方。加“屋”型比较特殊,主要见于通渭老派方言,不加“屋”的话,前面的形式也可表示复数。
“的”是表领属的助词,担当复数人称词尾在山西、陕西的一些方言里也很常见(见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一书201页)。
“几”有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的意思,“都”有表示总括的意思,二者都可拿来表示多数,所以也可以做复数的词尾。
2. 变音式和合音式
变音式主要见于陇东地区的宁县、正宁方言里,单数人称代词第一、二身读上声,复数形式都读阴平。
合音式内部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为单数一、二人称与一个表示多数意义的词结合,久而久之,合音成一个音节。有的方言里一、二、三身同步,但大部分方言里不同步,一、二身后是一个词,第三身后是另外一个词。
复数第一、二人称为“熬/袄 、鸟 、搞 、偶 、扭 ”形式的,我们认为是一、二人称单数与“都”的合音,我们可以比照附加式里的加“都”型。“都”在甘肃方言里一般读 音,跟第二人称单数合音为 或 音,跟第一人称合音,韵母多变为[ ]。据黄雪贞先生永定话研究的资料,这种属于客家话的方言中有用“兜”作复数词尾的,张惠英先生认为“‘兜’之用作复数人称代词词尾,犹如‘家、门、里’之用作复数人称代词词尾。”“兜”在厦门话中有表示家的意思可佐证。
三、结语
甘肃方言人称代词单数第一身和第三身非“他”型形式多样,第一身既有对古汉语语音的继承,也有发展创新;第三身非“他”型既有来自旁称代词的,也有来自远指代词的。复数人称代词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第一身的包括式和排除式既有不平衡性,也有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前者的表现为中原官话有区别,而兰银官话没有区别,后者又以地理的不同而表现出同一性,陇中方言里多为“曹”,其他地方多为“咱们”。变音型和合音型如果放在甘肃方言内部来看,好像佷有特色,但如果放在整个汉语方言的大背景下来看,又表现出一些类型学上的特点。
总之,对甘肃方言人称代词的研究,既可揭示其特点,又可为汉语方言代词的研究提供一份新颖的材料,并为汉语方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龚煌城.汉藏语研究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李范文.宋代西北方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李蓝.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A].方言[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34~243.
[5]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6]日·太田辰夫.蒋绍愚,徐昌华.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8]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9]汪化云.西北方言指代词兼第三身代词现象的再探讨[A].语言科学[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7~31.
[10]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邢向东.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2]邢向东,王临惠,张维佳,李小平.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3]张斌,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张振兴.方言研究与社会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77~93.
[15]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