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分天注定+7分靠养成=宝宝良好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分天注定+7分靠养成=宝宝良好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无道理,因为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其实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三分遗传,七分塑造,爸妈给的基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修行靠个人,所以宝宝们,你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了吗?也许20年后,最英伦的绅士、最上流的名媛不是你,但你一定是一位健康、激情、充满氧气的优雅人士。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则

关于“要不要定规矩”之妈咪大讨论

1楼 儿子越来越难管了,真的很担心他的性格!

儿子还差3个月就3岁了,现在觉得他脾气出奇的坏。比如刚才不小心从小凳子上滑到地上,也没怎么摔着,就发脾气了,把凳子一把扔好远,还大叫“打!”这样的戏码每天不同场合不同形式上演好几出,总之就是稍不满意就扔东西,要不就尖叫。我教他也不听,有时候也打他,后来发现打了也没用,又改成说教,告诉他要安静一点,要男子汉一点,要绅士一点,有了困难要向身边的大人寻求帮助……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他油盐不进。我真不知道现在该不该给他立规则,可是怎样他都不听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立规则呢?

2楼 给他自由的环境

我不赞成太早给宝宝立规则,一来,他还小,根本不懂你说的这些规则,二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成长,无拘无束的环境才有利于他天性的自然成长。过多的规则可能会让他缩手缩脚,胆小。

3楼 规则要早立

我家在宝宝几个月大就给他立规则了。比如从加辅食起,就坐在BB凳上,不玩玩具,关电视,这样下来,宝宝现在也是快三岁,吃饭很自觉,没有像有的孩子那样追着喂都喂不进饭的情况。规矩越早定越好实施,否则等到“麻烦的两岁”到来时,够家长头痛的。

4楼 认清规则

我想,有的妈妈是误解了规则的意思,规则不是凡事都约束宝宝,不是为自己省事,而是让宝宝在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家的规则很简单,主要是关于一些安全、吃饭、睡觉等生活中有利于他生长的规则。

楼主说宝宝摔东西,我觉得这是孩子的一种发泄方式,有了情绪一定要发泄,妈妈可以跟宝宝约定,不乱发脾气,摔椅子可能把别人打痛,椅子摔坏了也就没法坐了。你可以跟他共情,紧紧地抱着宝宝说,妈妈很理解你的心情,妈妈也会生气,但如果妈妈生气也摔东西的话,宝宝会被吓到的。然后约定生气时可以干什么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以及环境的事情来转移情绪。

当然,过程可能会难一点,但只要妈妈坚持,就一定可以看到成果。

规则与自由

从前面妈妈们的讨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的妈妈不愿意太早给宝宝定规则,是害怕限制了宝宝的自由。

在宝宝2~3岁时,几乎所有宝宝都会出现叛逆期。这其实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说明孩子出现了主动性,什么事情都要求由自己来完成,什么事都想试试看。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规则性是心理社会化的开始。培养规则不是让宝宝失去自由,而是让他的生活更有秩序性,从而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父母在立规则和执行规则前,一定要清楚:规则不是父母的权力、规则不是父母用以控制小孩的手段,不是束缚孩子按父母意识行事的绳索。

为什么要订立规则

有两大理由支持家长为宝宝订定规则:

1 为了宝宝的安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好奇心旺盛和肢体灵活度有限,加之危险意识的缺乏,常常会做一些“危险动作”。因此,家长要给宝宝设定一些基本的安全底线,让他习惯于在底线内探索、发现。

拉扯电线

拉扯电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而你在这时候要坚定地告诉宝宝:“不行!”然后想办法让他分心。宝宝能维持专心的时间长度很短,他的记忆力也是很短暂的,而这种特性也正好能让你把宝宝从一个活动中分心出来。拿个新玩具给他看,带他做其他游戏,他会很快忘记电线这回事。

你也可以想一些办法把电线隐藏起来,如此一来宝宝就不能去玩它们了。

有些方法可以让宝宝记得并遵循你的指示,也就是说你要永远都很快速地反应、反应永远都很有一致性、永远都用一样的话来作反应。例如,你可以说:“不行,那个东西是危险的,不能玩。”

你不能阻止宝宝去进行探索,但他记忆维持的时间很短暂,所以他也将不容易记得你的指导,因此你要快速地对危险行为做出反应。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对你的宝宝发脾气。因为宝宝不是故意让自己面临危险而激怒你,而是需要你的协助以了解什么是危险,所以你要用同样的响应方式来响应宝宝。

2 为了让宝宝学习自律,逐步完成心理社会。当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会发现有许多问题要进行处理,有时候,除了去要求别人,更多的是要求自己,这就是自律。

排队等待与延迟满足

宝宝去公园玩最喜欢的秋千,而秋千只有少数几架,上面已经有小朋友在玩。宝宝大闹,一定要让小朋友下来,自己上去,他还不懂得先来后到的游戏规则,只知道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先来的小朋友可以先玩,之后才轮到后来的小朋友。然后用别的游戏分散他的注意。

当然,当你的宝宝在玩秋千的时候,你同样不可以用你成人的谦让精神强迫宝宝立即下来,因为,你的宝宝是先来的,你要保持规则的一致性。

怎样为宝宝定规则

由于宝宝此时的理解能力有限,你在为宝宝设定底线时可使用以下的原则:

1 所订定的规则是要能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和尊严的,而不要定一些让宝宝对自己感觉很不好的规定。

例如:当宝宝与别的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矛盾,不要斥责宝宝,而是温柔而坚定地提醒他,或者就让他们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矛盾,当然要在安全的前提下。

2 所制订的规则是简明、让宝宝明确理解的。

宝宝需要你一而再地明确告知规则,据说,一个规则要重复500遍才会让宝宝记住。

例如:宝宝以打你为乐,若是在你告知宝宝那么做会造成伤害之后他又再度打人的话,你就把宝宝放下来,然后告诉他:“当你打我的时候,我就不能抱你了,因为我不会让你来伤害我的。”

3 所制订的规则是要可执行的。

如果你强求一个两岁的孩子在你做饭的时候安安静静地坐着,这条规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要避免使用类似:“如果你把水泼出来的话,我就再也不让你在水里玩了”的方式威胁。

4 对规则的执行要有一致性。

执行规则的一致性不因时间、地点、陪伴人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要同自己的丈夫、长辈沟通好规则。宝宝需要知道:所有的规则对他的安全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且它们是不会每天变来变去的。

例如:“宝宝吃饭时不可以看电视”是你所定的规则,那么这个规则要适用在任何时间地点,包括去朋友家玩时也不能改变。如果你一旦破坏了规则一次,宝宝就会一而再的去对规则进行挑战。

5 要做好家中儿童防护的工作。

让家成为宝宝可以安全游戏及探索的地方。如此一来,你也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制定及执行规则。

例如:当你把花盆放在阳台上时,宝宝因为好奇而去攀爬,造成危险。而你只要把盆栽放在宝宝看得见爬不上的地方,自然就不用去订“不许爬阳台”的规则以及随时防着宝宝去阳台玩盆栽。之前提到的把电线隐藏好也是一样的道理。

6 要就事论事,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只会给我添麻烦”这样的话,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从而丧失信心。

7 惩罚一定要及时。

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8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

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他看来,向你身上泼水或是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他,“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9 规则不宜多,多则无规则。

如果处处都是规则,那就等于没有约束,所以规则的制定,总要先捡你觉得特别重要的若干条来强调,分个轻重缓急。2、3岁的孩子,重点强调三至五条规则差不多了,优先级高的规则,做不到要惩罚;其他的更多的规则,优先级就设置低一些,做到了有奖励,做不到不罚。

10 当规则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父母越平静,教育效果越好。让宝宝服从的应该是父母讲的道理,而不是说话声音的大小。

絮叨的数落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

惩罚――关禁闭“使用说明书”(3岁以上适用)

孩子犯错之后,让他到空房间里冷静10分钟,比打他5下屁股效果更好。在使用关禁闭这个武器之前,先看看使用说明书。

1 制定游戏规则。首先要确定什么时候使用这个手段,而且事先确定实施紧闭的地点(这个地点应该是没有玩具,没有伙伴,没有电视机的地方)。空旷的操场、楼梯问的下方、餐厅的一角都可以――不要是一个黑洞洞的房间。

2 事先发出警告。为了公平起见,你应该在实施惩罚前给孩子一个改正坏行为的机会。告诉他正在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如果他不马上停止,那么就会受到惩罚。

3 灵活掌握时间。禁闭的时间应该和孩子的年龄相对应,对于3~4岁的孩子,4分钟就足够了。但是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有些孩子再短一些都可以,而有些孩子则需要适当延长。时间应该由父母灵活掌握,一旦孩子表示悔改,就应该解除禁闭了。

4 用积极的态度帮他进入角色。解除禁闭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提示。不要说“你刚才跟弟弟抢球是很不对的”,而要说“怎么样,准备好和弟弟一起玩球了吗?”

好的睡眠习惯让宝宝受益一生

睡眠规则也许是你最应该给宝宝制定的第一个规则,把宝宝睡眠放在儿童早期教育首位,因为它有助你帮宝宝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让宝宝从小拥有优质睡眠。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成人曾出现睡眠障碍,精神科专家根据数据和临床经验表示:超过半数成人的睡眠障碍根源是在婴儿期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发育。宝宝睡眠不足时,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Cortisol的激素。导致宝宝紧张和焦虑,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研究表明,快速眼动睡眠(REM)不足的宝宝,生长发育较为迟缓。

一个关于婴幼儿睡眠情况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儿童无法独立睡眠,84%的家长有计划培养宝宝健康睡眠习惯,但同时56%以上的父母深受孩子不良睡眠习惯的困扰。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事实!造成这个矛盾的原因之一是父母相关知识缺乏,不了解培养孩子独立睡眠等睡眠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宝宝睡眠的规律。

宝宝的睡眠模式与成年人有什么不同?

我们常形容一个人睡觉安稳为“睡得像个婴儿”,但是,你不要真的以为“睡得像个婴儿”就是安稳的睡眠。宝宝的睡眠,尤其在最初几个月里,其特点就是总会中断,因为宝宝的睡眠周期比成年人要短。

这对全家人来说就意味着大家的睡眠都不得不常常中断。宝宝从深睡眠转换浅睡眠时常常会醒过来。在最初几个月,宝宝需要别人帮助才能睡着和重新入睡。而且,你经常需要花大量时间帮助一个婴儿睡得足够深,才能把他放到床上。

宝宝的睡眠习惯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3个月

一天大约睡15个小时,晚上9个小时,其他6个小时会在白天分3次睡。

6个月

白天睡两觉,每次大概2个小时,剩下的就是晚上的睡眠了。

9个月

全天14时,白天小睡时间至少30分钟。

1岁

每天睡13个半小时多一点,晚上睡11个小时。

2~3岁

12~13小时

4~5岁

11~12小时

7~13岁

9~10时

婴儿睡眠习惯训练

在宝宝出生头三个月,通常父母都会为宝宝的睡眠担忧,尤其是昼夜颠倒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宝宝几乎整晚都被家长轮流抱在怀里哄睡。其实很多宝宝的睡眠问题是被家长过度干预造成的。在进行睡眠训练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应该做哪些准备。

了解宝宝表示疲倦的表现。

在最初的6~8周,你的宝宝一次醒着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2个小时。如果宝宝醒来后,过了太久才让他睡觉,他可能会因为过度疲倦而难以入睡。注意观察宝宝困倦的表现。看看他是不是在揉眼睛、拉自己的耳朵,或者出现了淡淡的黑眼圈。如果宝宝开始有这些表现,或者其他疲倦的表现,就应该让他睡觉了。很快,你就能对宝宝每天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形成一种第六感――你的直觉会告诉你宝宝什么时候要睡觉了。

开始让宝宝了解白天和夜晚的不同。

有些宝宝是小夜猫子(怀孕时你可能就感觉到了),在你想要睡觉的时候,他却清醒得很。在最初的几天里,你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等宝宝2周大时,你就可以开始教他区分白天和夜晚了。宝宝白天醒着的时候,尽量多跟他一起玩耍,让他的房间有充足的光线,也不用特意减少日常的生活噪音,比如电话铃声、电视音量、洗衣机嗡鸣声。如果宝宝在需要吃奶的时候仍然在睡觉,你要叫醒他。晚上,小家伙醒来吃奶时,不要跟他玩,屋里的光线调暗一点,保持四周安静,不要跟他多说话。不久,宝宝就会开始意识到是晚上睡觉的时间了。

父母自己要重视、有信心,固定孩子的睡眠时间。

如果孩子出现睡眠中醒来、啼哭等情况是正常的,符合孩子的自身生理特点,但孩子啼哭等不意味着孩子已经完全清醒,一般没有外界干扰时候是可以重新入睡的。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关键是父母自己要重视、有信心,固定孩子的睡眠时间;养成不抱、不摇、不拍、自然入睡的习惯。

让宝宝有机会自己入睡。

等宝宝长到6~8周时,开始让他有机会自己入睡。一般来说,宝宝6个月起,完全可以自己入睡。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睡眠障碍中心副主任、宝宝中心美国网站睡眠顾问朱迪・明德尔的建议是:在宝宝困倦但还清醒的时候把他放到床上。明德尔不建议摇晃着哄宝宝入睡,或让他边吃奶边入睡(即使在6~8周这个阶段)。他认为,“父母们认为这个时候宝宝还小,这样做对将来不会有影响。但事实上你现在的做法的确是会对宝宝产生影响的。”宝宝正在学习建立他们的睡眠习惯。如果你在最初的8周里每晚都是摇晃着哄他入睡的话,那么他以后也会习以为常地要用同样的方式才能入睡。

在我国,很多家长的习惯作法是,一旦发现孩子有睡意就着急地抱着、摇晃、拍打,意图让孩子尽快入睡,殊不知给孩子建立的错误心理印象――睡觉与上述行为是相关的。

让宝宝安睡绝招

从3~4个月开始,宝宝大脑开始分泌一种叫做褪黑素(Melatonin)的睡眠调节激素。如果你发现她的睡眠时间开始更长了,那么就可以开始调整她的睡眠时间了。从调整和引导开始,慢慢让他适应睡整晚。

睡眠训练最佳时间是6~12个月。之后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困难。15个月左右,随着宝宝独立性的“觉醒”,让她独立入睡可能又稍微相对容易。尽量在18个月以内完成睡眠训练。

1 良好、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尽快入睡,而且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2 晚饭不要吃得太多、太饱,睡前1~2小时内,不要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不要饮水太多。

3 每天按时就寝,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建立一个睡前“程序”,比如洗澡、换睡衣、看书等,每天固定这样一个程序,帮助宝宝认识到:现在到了睡觉时间了,应该放松了。

4 待宝宝可以自己入睡后,在他醒着的时候把他放入小床,让他独立入睡。会独立入睡的宝宝,即使半夜醒来,也不需要大人安抚,可以自己入睡。

宝宝,今天,你乖乖地吃饭了吗

一到吃饭时间,很多家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小的在前面跑,大的在后面追,就算小逃兵被强按在餐椅上了,也是东张西望,一刻不肯安生。等到好话说尽,手段使完,家长们已经是精疲力竭了。难道吃饭就这么难吗?其实,聪明的妈妈都是有绝招的,她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1 宝宝战术

吃一顿饭东跑西跑,跑全场!

妈咪对策

给宝宝专用的餐桌椅,养成吃饭就是要坐着的好习惯

把电视关掉、玩具收起来,全家人一起坐到餐桌旁用餐,要求孩子乖乖坐下来吃饭之前,别忘了自己先做好榜样。专家保姆认为,给宝宝一个固定的吃饭用椅,并且让他养成吃饭就是要坐在椅子上的习惯很重要。

每一次用餐,一定要让宝宝坐在椅子上,让他知道如果他要离开位置、跑去玩,就表示他现在不饿,不要吃饭;如果要吃,就要坐在椅子上才能吃。不习惯乖乖坐下来吃饭的宝宝,如果跑去玩一玩又跑回来想要吃,这个时候请父母先让孩子坐到椅子上后再吃饭,专家保姆强调,针对吃饭时爱跑来跑去的孩子,让他知道离开位置就不要吃饭,要吃就要乖乖回到位置上坐好,这个反复的动作很重要,大人一定要坚持,几趟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如果家长认为一会儿要抱着宝宝坐上椅子,一会儿又要抱下来,爬上爬下的动作实在太麻烦,那么请起码做到“定点”吃饭的原则,就是请宝宝回到坐在餐桌旁的妈咪身边吃饭,切忌辛苦地追在宝宝后面喂饭。

2 宝宝战术

“吃饭好不好?”“不要!”完全不吃or只吃一点点就不吃。

妈咪对策

用跟孩子相同的语言来和他们说话,孩子其实都听得懂。

“那就不要吃啊!”专家很干脆地说,“少吃一餐还好吧!觉得饿,下一餐他就会吃更多了。”因为工作关系,长时间和孩子相处的专家保姆,认为自己就像个孩子王,如果吃饭时遇到孩子爱吃不吃的状况,她会故意跟孩子说:“下午有布丁点心,你不会饿所以不用吃,耶!那就可以给我吃了!”或是利用同伴的力量问其他孩子说:“小安饭饭没吃完,是不是不会饿啊?”这个时候其他孩子就会回答:“对!”“那他等一下的布丁点心就可以分给我们大家吃!”“好!”这招对付1岁多的宝宝好有效,专家保姆表示,用跟他们相同的语言来和孩子说话,他们其实都听得懂喔!

专家建议,父母不妨替宝宝选用可爱图案的餐具来引起宝宝的兴趣,或者爸妈可以表演好好吃的戏码:“饭饭好好吃喔!来,妈咪吃一口、爸比吃一口,BABY吃一口!”一人一口,配合夸张表情或声音的演出,宝宝因为觉得喜欢、好玩,也会吃得更多、更开心!

3 宝宝战术

饭菜吃到嘴巴里后,又吐出来!

妈咪对策

给宝宝适合的食物,并让吃饭变得有趣!

先分清楚宝宝会吐出来是病理性还是心理性,排除是病理性因素的话,这个时候专家保姆会这样跟宝宝说(比方宝宝把不喜欢吃的青菜吐出来):“你肚子里的饭饭想要跟青菜做好朋友耶,你的嘴巴可以帮我把青菜咬一咬吞进去,让他们两个在一起吗?拜托”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特性:爱帮助人,再加上孩子觉得好玩,所以就会开心地把青菜吃到肚子里去!让吃饭变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有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吃饭。

4 宝宝战术

饭菜掉的满桌、满地、满身都是!

妈咪对策

宝宝开心吃饭、妈妈耐心+细心。

这是宝宝学习吃饭必经的历程,请家长多点耐心,千万要忍住想碎碎念的冲动!给孩子自我学习与成长的空间,家长请默默在旁观察并适时给予鼓励。专家保姆提醒,不要担心孩子动作慢、弄乱或弄脏,想清楚,你愿意现在苦一下,还是将来苦一辈子。家长愿不愿意花时间等待,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关键。

5 宝宝战术

坐不住,一直想爬出去或站起来。

妈咪对策

建立危机意识,让孩子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你站起来很危险喔!后面没有人扶住你,如果你跌倒了,我救不了你喔!”“宝贝椅不喜欢你站起来,如果你站起来它就不想让你坐坐,吃布丁的时候你没有位子坐就不能吃了!”专家保姆会告诉孩子前因后果,让孩子知道因为你不乖乖坐好,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宝宝如厕,男女有别

什么时候孩子才可以接受“如厕训练”呢?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有迹可循的,你要对这些行为迹象多加留意,再就其表现考虑训练的可行性。这听起来好像很需要一番复杂的侦探活动,但实际上并不难,小孩如果有哥哥姐姐的话,要辨明这些迹象就更容易了。

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孩子如果有以下表现,就表示他可以接受如厕训练了。

1 孩子经常说“我可以自己来做”,这表示他想变得更独立。

2 他已形成自己的排便习惯,比较定时,而且在快要大便的时候会脸红、神情专注。

3 他能自如地自行穿上裤子和脱下裤子。

4 男孩子很有兴趣跟他爸爸一起上厕所,并模仿爸爸的动作。

5 他的体格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己走到放置便盆的地方,坐在便盆上解决。

6 他知道尿尿和大便的区别,他可能会在你给他换尿布的时候提到这些。

7 你可能发现他能较长时间不尿湿尿布,最长能达到3~6小时的持续干爽状态。这显示他的膀胱功能和控制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8 他能理解你的话,并听从一些简单的指令,譬如“去把你的小熊拿来。”

9 他开始能意识到自己需要大小便时的那些感觉,而且能表现出来,譬如样子看起来很不自在、身体蜷缩起来。很快他就能学会在大小便之前告诉你他的这些需要。

10 如果尿布湿了,他会觉得不舒服,而且会向你抱怨求助。

11 他可能在每次尿湿之后都会把纸尿裤扯下来,这意味着他可能一天要用上10条纸尿裤。如果真的是这样,简单地计计成本,你就会发觉是时候让孩子学习用便盆解决问题了。

1 有关身体的知识

告诉孩子身体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包括人体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小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用把孩子的身体各部位――指给他看并告诉他怎样称呼这些部位的办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让他们看你是怎样大小便的,当然,最好让同性的父母为他们示范。不必顾虑这样做会使孩子神经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想法。

2 排泄用语

孩子需要学会用语言或手势告诉父母他们要大小便。说话晚的孩子显然更多的是用手势。孩子怎样表达都可以:上厕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个词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 训练孩子的排便意识

你的孩子知道他什么时候想要排便吗?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裤子还是尿裤子了吗?这些是保证训练成功的重要技能。许多幼儿不到1岁时就能够发出他就要排便的信号。当他们长大一些时,这些外部信号往往消失了,但他们的父母可以意识到孩子在做什么,特别是当他们总是走到屋角排便时。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早期的表现帮助孩子理解或讲出他们大小便的感觉。

4 如厕训练 男女有别

当宝宝有了性别概念之后,男女宝宝的小便方式就有了很天的不同。在保育实践中发现,中大班的男宝宝有时会窥视女宝宝的性器官,而有的女宝宝则因为不愿当着男宝宝的面如厕,只能选择憋尿,这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如厕训练”也要男女有别。

在训练上,爸爸的亲自教育对于男宝宝掌握正确的小便方法大有帮助,而妈妈则要告诉女宝宝小便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男宝宝

1 教他先学会坐,然后再站

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一开始应该先让宝宝在大小便的时候都坐下,这样他就能明白两者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用这种方式,他就不会由于小便时可以到处溅的乐趣而分散注意力了,并能学会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儿子一起玩“消防员”游戏

对于男宝宝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应由爸爸来言传身教,学习如何使用厕所。鉴于男宝宝的淘气个性,爸爸应给予准确的示范,教他如何“瞄准”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张有颜色的纸,让他瞄准纸片撒尿。对于男宝宝来说,有时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员”游戏,同时也增加了他上厕所的积极性,更快地摆脱尿布。有时男宝宝可能在大便时想要站起来撒尿,这是因为排便过程往往伴随着撒尿,所以对这种情况而言,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宝宝使用便盆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宝宝排便训练的5个注意事项

1 要让宝宝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你不能加速这个进程,只能观察和诱导。

2 让宝宝自己决定是否需要排便,你可以给他提醒和建议,但决不能强迫。

3 用自然而豁达的态度对待宝宝不能自控大小便,这是每一个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由阶段,更不要流露出厌恶的态度。

4 一旦发现宝宝有要大小便的表示,一定要迅速做出反应,不能拖延,因为宝宝只能自我控制很短的时间。

5 每当宝宝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时,应及时表扬,让他产生一种自豪感。

女宝宝

女宝宝的模仿训练

女宝宝的训练主要由妈妈来完成,她们更喜欢使用便盆,特别是有可爱动物形状的便盆。妈妈在训练女宝宝小便的同时要教给她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不穿太复杂的衣服

训练女宝宝大小便的一个重要事项是,千万不要给她穿太复杂的衣裤,让她难脱难解。宝宝通常会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时候才告诉妈妈,本来就比较紧张,很难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裤子怎么解也解不开等不必要的挫折,那么,尿裤子肯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了。

绝大部分宝宝是在2岁4个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训练,到3岁左右完成夜间训练,并且男宝宝所花费的训练时间要超过女宝宝。所以等宝宝真正到了适合如厕训练的年龄再开始训练,会使他的如厕自理能力培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公主小绅士的礼仪修养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礼貌有教养的人,他们也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与人际关系。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作风,这将是他受益一生的财富。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礼仪修养。

带孩子出去做客应注意什么事?

幼儿专家建议,父母可在家里和小孩玩扮家家酒的游戏,透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小孩会学一对一的情境与对话:

主人门开了,要先问好,主人请了,才能进去。到里面不能像在自己家里,到处乱跑或随便翻东西。

主人招待餐点时,要说谢谢。

大人在谈话时,小孩不能打断或插话。

如果主人家中也有小孩,则可带些玩具,和小主人一起分享。离去时,一定要对主人表示感谢之意,也要提醒小孩,不能私自带走别人的玩具或物品。

有时让小孩也当当小主人,让他们明白当主人的辛苦,也让他们看到不同客人的好坏,久了自然会明白该如何当个好客人。同时,也能在过程中学到分享的精神与乐趣。

如果想让孩子在一些正式的家庭或者朋友聚会当中表现出与父母合作的态度,那么做父母的要提前做到以下几点:

1 尽可能地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直接去与别人接触,不要由父母决定他应该和哪些人在一起,应该给大家唱歌还是背诗。

2 平时多多与亲戚朋友们相互通信、通话联络,可以使他们了解到你的孩子逐渐长大了,懂事了,以免将来聚会的时候还把他当小宝贝对待,送给他天线宝宝,而不是他喜欢的自己组装的四驱车。一旦孩子感觉到被小看了,他就会很不高兴的。

3 让三四岁的孩子与亲戚朋友们多接触多来往才能使他们相互更熟悉,他们的关系也更亲密。孩子们都是短期记忆,即便是最亲爱的妈妈,如果一年不见面,再看见妈妈的时候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淡、疏远的。

4 相互交换礼物。每逢生日和节日的时候,礼物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能够使家庭或朋友之间更亲密。孩子

可以准备自己亲手做的礼物。

5 制作家庭相册。把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还有姥姥姥爷、舅舅家的照片整理摆放好,让孩子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孩子看到人不叫该怎么办?

见到人问候,的确是最基本的礼貌,但似懂非懂的小孩却不是每次都乐意这么做,因此常让一旁的大人着急,如果是碰到殷殷期盼的爷爷奶奶,恐怕就更糟。

亲子教育专家董媛卿建议父母放轻松,因为小孩没和长辈住在一起,感情不够,叫不出来很正常。但有方法可循,养成小孩见人打招呼的习惯。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留时间给小孩叫人,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小孩还没打招呼,就急着催小孩,结果愈催愈糟。一旁的大人该做的是鼓励,鼓励他们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小孩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大大赞赏小孩今天的表现。当孩子受到表扬,他们会继续保持礼貌的行为。

大人讲话,小孩一直插嘴怎么办?

全美知名的心理咨询专家理察・卡尔森博士曾在《别为小事抓狂指南――父母篇》的书中建议父母,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们的要求,否则他们会不断重复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的:“这是不礼貌的。”但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亲爱的,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另一个好方法是与孩发展一套默契。比如说,当你与人交谈时,他可以跑来捏你的手,表示他有需要,而你也可以轻轻回捏一下,表示你知道了,会尽快来处理,在这安静的默契中,教他学会尊重大人的谈话。

但要避免出糗,父母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孩子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比如说,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小孩,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当然,父母的身教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妈妈常讲好话赞美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较甜。如果父母严苛批评,小孩也难说出好话。除了身教,父母也可善用童书绘本。因为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孩子温柔关怀的能力。

诚如斯宾赛所说:“礼仪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要向孩子传递出‘对人的需要关心以及学习合作’的精神。”从基本的打招呼问好,到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或更进一步的说好话赞美人,都是培养孩子学习文明礼仪的好方法。

找到快乐阅读的钥匙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才情通达,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著的追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爱好读书是一个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读书对于完善孩子的世界观、摄取知识信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硬件准备

给孩子布置一个书房。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提供单独的书房,条件不具备的家庭,可以把孩子的卧房装点成书房,至少要提供一个存书、读书的场所,哪怕是提供一张书桌,并围绕书桌装点书架。即使现在宝宝还没有进入幼儿园,或者刚进入幼儿园,但你都可以为他准备一个小书架或小书框,高度一定要适合宝宝,让他自己能自如地选择图书。让宝宝从小对书有兴趣,是养成读书习惯的第一步。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软件准备

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不但要经常讲祖上或者古人中那些爱护书、爱读书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必须有一个读书的好习惯,哪怕是在孩子面前做样子,也要把样子做足。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榜样。

另外,还要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成就感。妈妈每天的睡前故事就是读书的启蒙,待到孩子听熟了,让他与你一起来讲故事,甚至让他自己完成,这样他才能充分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始于兴趣:几乎所有的习惯,都需要重复。”当孩子发现读书的乐趣时,自然就会乐意读书、主动读书,一段时间之后,读书便会成为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好的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因此,努力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读书,如果成为一种外在压力,便是一种折磨,孩子便会反感它、讨厌它。

有的妈妈说:“为什么我家的宝宝一点都不爱听故事,每次听着听着就走神或跑开了。”其实宝宝走神并不代表他没在听故事,你可以继续讲下去,宝宝能一心多用。如果他实在对讲故事、看图书不感兴趣,那么也许是你选择的图书不对他的胃口,也许是宝宝还不到能“消化”故事的年龄。

1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

2 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3 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4 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小编语: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大人非常烦恼,而当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以后,大人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新的烦恼,那就是如何引导孩子从读课外书的迷恋中走出来,把重点放在学习和读学习类书籍上来。不过,这种新的烦恼,已经是快乐的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