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传统的成人高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突破成人高等教育在时间、空间、地域和资源上的限制,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灵活、资源共享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对创新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251-02

0 引言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千万计的成人实现了在职或脱产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人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包括函授、电大、夜大、脱产和短期培训等形式,其办学主体主要是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其他形式的社会培训机构。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教学手段落后、生源数量和质量大幅降低,教学质量下降等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立现代的开放式教育,突破成人高等教育在时间、空间、地域和资源上的限制,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灵活、资源共享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才能应对危机和挑战,才能创新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

1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生源数量下降,生存空间变小 成人高等教育最初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都是以学历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人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生源数量和质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另外,各种社会培训学校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远程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据调查统计,自2004年起我国各类成人高校的入学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成人高等教育在读学生比2009年的统计数据下降了53125人,部分成人高校很难完成原定招生计划。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课程大多延续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由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共同组成整体的教学体系,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缺乏独立教材,专业课程多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而且,在课程比例分配上,实践课程少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重大缺陷,这就导致了教育过程中教学理论知识过多、知识体系实用性不强、缺乏显著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脱节等现象,严重制约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说教法”为主,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同时,由于高校不断调整和压缩面授时间安排,高度集中的面授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工作和面授的时间冲突,但这种单科独进,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施教质量和受教质量。

1.3 教学资源无法共享,教学管理不规范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产生是在原有的高校教育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等形式建立起的植入型教育模式,这使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根本上就缺乏独立的教育体系,只能依附于普通高等院校,在师资水平、教育投入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很多高校采取在生源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函授站,协助高校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同时方便当地学生领取学习资料,参加面授和考试。各函授站面授课程相同,但教学资源无法共享。高校需委派教师到不同的函授站重复讲授相同的课程,对于一些位置偏远的教学点,学校还需要支付教师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与普通高校相比,成人教育的学生管理难度更大。首先,学生到课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和流失率,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和老师之间无法进行实时交互式动态管理,资源无法共享,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支持服务系统不到位,教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管理效率低下。

2 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历史阶段。自1998年,教育部正是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4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历经10余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主要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传播手段而进行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远程教育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向远程学习(D-Learning)、数字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等方面发展。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里,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有效的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可以为各种社会成员提供方便的广泛的教育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我国的成人高校基本都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并利用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充分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对成高等教育发展影响

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当代成人高等教育来说,自觉、主动地引进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远程教育所具有的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克服成人教育自身所固有的弱点,同时,因其更加适应成人教育的特征和规律,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获得一种优势和发展先机。

3.1 更新教育模式,强化自主学习 我国一直以来的高等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主,采用集中面授的模式进行教学,集中面授对于脱产的学生来讲影响倒是不大,但是对于已经有工作和家庭的学习中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往往学习者由于工作或家庭的原因不能够及时到函授点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无法实现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及时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这种远程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选择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远程教育的平台下载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选择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双向实时交互系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和讨论,既能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又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3.2 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受教范围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Internet和计算机可以呈现多种类型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印刷材料、录音录像、基于计算机的电子文本、音频视频会议、声波通信、广播电视以及交互式多媒体来呈现教学信息。开放、灵活和交互性强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平台,构建虚拟的校园、学习小组等学习环境,采用网上自动应答系统进行模拟训练;利用Blog、Wiki、BBS聊天室等交互工具,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互动交流活动,使学生在面授和自主学习的过程都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可以为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学习的任何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基本的上网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教学资源,在教师和专家的帮助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3.3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和多媒体资源,使学习者可享受到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弥补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弱势,使教学活动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化。

成人高等教育利用自动化远程教学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函授站、学生的多用户动态管理。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学生网上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提交作业、考试和查询成绩等操作,高校和函授站可以进行学籍、排课、考试和毕业证办理、实时公文收发和处理等交互式动态管理,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流程,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4 结论

现代远程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得以推广应用,可以充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这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与成人高等教育的融合,可以使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可以使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将发展必将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会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晓,林德荣.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考[J].成人教育,2012(7).

[2]刘幸.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我国成人高的函授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黄梅萍.浅论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成人高的教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4).

[4]李学峰.远程教育:成人高的教育的优势与先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4).

[5]赵峻岩,夏庆海.论现代远程教育与成人高的教育创新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