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构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构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企业总部集聚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的产业集聚形态。企业总部集聚向中心城市集聚使中心城市功能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制造职能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控制职能转变。一场围绕构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的竞争正在我国西部三座主要城市展开。重庆应确立构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的目标,实施企业总部集聚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 键 词:知识经济;企业总部集聚;城市功能;城市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1-0082-04

产业空间集聚是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聚合。

企业总部集聚是企业总部与加工制造环节空间分离后,在企业和城市双方都能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目标驱动下形成总部向某一特定城市区域集中并形成若干企业总部簇聚的经济形态。

产业集聚出现于产业革命之后,是工业化时期的典型现象。企业总部集聚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集聚现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出现,企业组织形态与产业革命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集聚分化为加工制造集聚与企业总部集聚。总部和加工制造分属企业价值链中的不同环节。总部居于企业价值链的高端,加工制造居于企业价值链的低端。企业总部集聚属于“头脑型经济”、“知识型经济”、“服务型经济”,企业加工制造集聚属于“肢体型经济”、“体力型经济”、“实体型经济”。

一、中国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的发展

企业总部集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

1. 第一个阶段,1978年以前,没有真正意义的企业总部,也没有企业总部集聚中心。

中国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公有制经济,同时它也是一个政权、产权高度集中的社会经济统一体。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具有国家政治权力与产权合二为一的特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2. 第二个阶段:1978年~2001年11月,企业总部开始出现,企业总部开始向中心城市集聚。

中国经济转型和制造业的发展,为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成果,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又加速了中国经济转型。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有像希望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产值数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一大批迅速崛起并初具规模的科技型或服务型民营企业,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中,中国民营企业学习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基于全球经济视野,挖掘本土化优势,发现和培育核心竞争力,选择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成长于中国小城镇或中小城市的民营企业,随着企业网络的形成,企业总部与区域分部这样的组织结构开始出现,并随着企业的壮大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企业总部开始向大型城市或中心城市迁移。

跨国公司总部在中国的产生过程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是一致的。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整个历程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是跨国公司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尚处观望和考察时期。跨国公司先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周密的部署,再利用对华贸易、转让技术或成套设备等方式初步建立起对华业务关系,其中仅有少数跨国公司来中国直接投资。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进入扩大试办时期。跨国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发展基础好的城市设立代表处和办事处从事贸易活动,接着通过创办合资或独资企业不断壮大在华业务。

3. 第三个阶段:2001年12月至今,企业总部不断涌现,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大规模集聚,企业总部集聚型城市出现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产生了许多具有强大实力和市场开拓力的企业集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或原来的乡镇企业。随着企业实力的壮大并开始规模扩张,这些企业越来越希望获得更多、更快捷的信息和商务资源,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开始向中心城市迁移总部,并逐渐形成一个浪潮。如2000年初,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总部从新疆乌鲁木齐迁往上海浦东;2002年,远大集团从湖南长沙迁都北京。新疆德隆和长沙远大只是中国企业从偏远落后的中西部城市或小城镇迁往中心城市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从1996年起,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就开始了类似的行动,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东方希望集团;浙江宁波的雅戈尔、杉杉;温州的正泰、均瑶集团均将企业总部迁往上海,山东的浪潮集团、湖南的创智集团、大连的冰山集团等均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东风汽车公司则将企业总部由湖北十堰迁往武汉,吉利汽车公司将企业总部由浙江台州迁往杭州。浙江温州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有上千家公司将企业总部迁往上海,并引起理论界和当地地方政府的强烈关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渐融合,企业自主投资的环境日益宽松,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了参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竞争,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组建跨部门、跨地区(国家)、经营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总部这一组织层级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并面向全国和全球“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划和设立企业总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等我国中心城市成为我国若干大型企业布局企业总部的城市或成为企业全国(全球)总部的目标迁入地。

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发展地区总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兴盛于本世纪初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2002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开设代表处、办事处、事务所、中国总公司等总计501家,其中北京293家,占总数的58%;上海180家,占总数的36%。到2003年7月底,在北京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24家,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有41家;到2004年6月,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上升到69家。除北京、上海以外,深圳、广州、天津、武汉等也成为跨国公司设立在华地区总部比较集中的城市。与香港、上海、北京三个城市相比,深圳、广州、天津、武汉无论是在企业总部集聚数量上,还是企业总部在该企业网络组织中的地位、企业资产、企业品牌、企业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西部主要城市对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的竞争

(一)三座主要企业总部集聚城市

目前,在中国西部主要城市中,重庆、成都、西安三座中心城市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战略和建立中国中西部总部经济中心的目标。[2]

1. 重庆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是重庆市总部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位于渝中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共有金融机构近9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其他外资办事处70多家,国内企业办事处80多家,中介机构300多家,聚集了三分之二的驻渝境外银行、保险机构。首家总部设在重庆的保险公司――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成立,这标志着新加坡大东方人寿将重庆作为进军中国保险市场的桥头堡。2004年初,重庆市渝中区政府提出,解放碑要做好现有企业总部的扶持和服务工作,并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在解放碑落脚。这是重庆首次提出依托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发展“总部经济”。2005年,南岸区政府提出了将江南中央商务区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经济高地的战略规划。

2. 成都

成都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九大区域分行、中国证监会九大区域监管办所在地之一,有金融机构2749家、保险机构79个,有英国渣打银行、东京银行等12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截至2005年底,仅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08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等外国大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联想、中芯国际、华为等都在成都设立了研发中心;法国安盟保险更是将中国区总部设在了成都,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纷纷在成都设立了区域总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科技商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制造、产品研发等不同类别的总部经济区。”四川省决定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使在成都市设立的企业总部及功能性中心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以上,让成都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不久前又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决定的实施意见》,再一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在5年内,让落户成都的企业总部及功能性中心的数量增长1倍以上,使成都市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度最高的城市。

3. 西安

总部经济正在快速成为西安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安发展总部经济的格局与思路基本形成,西安市开始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的总部经济高地。目前,美国美光、应用材料、英飞凌、Honeywell、飞利浦、NEC、IBM、英特尔等50多家世界500强及著名跨国公司已在高新区投资、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印度第四大软件公司萨蒂扬多次到西安高新区考察,准备在此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在国内久负盛名的海星、金花、东盛等民营企业,地处西安及周边城市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参股企业,如庆安集团、彩虹、西飞、陕鼓、银桥等早已在西安高新区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陕西法士特齿轮、陕西压延设备厂、中国兵器工业第204研究所、中国电子工业集团第20研究所等也将其最具技术含量的企业或研发中心迁入高新区。西门子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的公司被总部确立为相关拳头产品的亚太区能力中心;长庆油田、陕重汽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总部。永济电机、中石油测井、利君集团、路桥二分局第三工程公司、西铜高速公路等大型跨区域性企业的入驻,也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部经济”效应初步显现。[3]

(二)竞争态势

1. 招商引资竞争从生产制造竞争升级为企业总部的竞争

从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到现在迁入或设立中国区总部,与其对应,我国城市也从对外资制造业项目的争夺演变为对跨国公司中国区总部的争夺。与制造业项目比较而言,争夺国内大型公司总部和跨国公司中国区总部层次更高、影响更大、产业拉动效应更显著,对彰显城市形象、实力,提升城市地位等效果更明显。因此,从21世纪初开始,当我国的中心城市郊区和中小城市仍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制造业项目上时,中心城市中心区已将城市招商引资的重点转向引进企业总部。不仅是西部这三座城市如此,我国东部、中部的中心城市都把企业总部的引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武汉武昌区甚至提出了打造“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总部集聚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2. 城市之间争夺企业总部的竞争异常激烈[4]

从国家到城市地方政府,我国各级政府都已经意识到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国家经济和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出台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驻的政策和措施,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我国商务部于2004年2月进一步修改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提出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这一新概念,并制定了认定办法。1999年1月29日,北京市政府第一个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2002年7月20日上海市政府颁布实施《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给予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多项优惠政策。广州、深圳市也颁发了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驻的相关政策。

2005年底,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将成都列入了“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前5强”。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岛和武汉。北京市社科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重庆位列第14位,成都排名第5位。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2005年~2006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对重庆和成都发展总部经济能力的排名显示:在全国36个重要城市中,重庆的商务设施位于第5位,成都列于第8位。但是从综合能力排名来看,成都远远超过重庆。该报告将35个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重庆仅跻身第三梯队,与成都相差9.56分。这是因为在基础条件、研发能力、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方面,重庆都落后于成都,而且劣势明显。在全国范围来看,重庆甚至被排到了第三等级的城市当中。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李勇研究员认为,这项排名低估了重庆,实际上,重庆与成都相当,应跻身第二梯队。李勇认为,重庆得分落后主要在于知识业未能跟上,即围绕总部经济的专业服务,包括金融保险和专业咨询、法律中介、信息传媒产业等产业链占比不高。因此,赵弘提出,重庆应该初步形成地区性的总部经济基地。[5]

三、重庆构建中国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目标定位: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

1. 拓宽经济发展视野和思路,用企业总部与生产加工制造基地两个集聚思路指导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开发工作

用两个产业集聚来指导重庆的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是在重庆都市核心区发展总部集群和总部经济;另一个是在都市区的和中小城市发展制造业集群经济。一方面发挥重庆都市区、渝西区、库区三大片区不同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性块状经济,培育和发展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发挥重庆都市核心区的优势和作用,突出都市核心区的信息、人才、区位、资本等要素优势,形成企业总部集聚。

2. 与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形成不同级别的差异化的企业总部集聚定位

企业总部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企业总部纵向可区分为一级总部、二级总部和三级总部,横向可划分为行政总部、研发总部(技术总部、技术中心)、销售总部、融资中心、投资总部、办事处、代表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等,按企业所属行业可分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总部、金融企业总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的总部集聚城市,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居于枢纽、控制地位。首都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是环渤海湾的中心城市,这些优势决定了北京可以发展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集聚为核心的总部集聚区。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有广阔的腹地,在区位、信息、交通、金融、人才等方面具有国内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上海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中国区总部的首选城市。广州是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也是企业总部集聚最多的城市之一。因此,在全国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版图中,重庆要正确判断和估计自身在全球、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这些城市形成差异化的企业总部集聚定位,甘当配角,吸引、争取二级或三级总部在重庆集群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重庆构建中国企业总部集聚中心的目标应定位为:中国西部企业总部集聚中心。

3. 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金融区,作为集聚总部和发展总部集聚的平台

中央商务区是企业总部集聚的空间地域,是城市中容量最大、人流最密集的区域,拥有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有最便捷、最集中、最高效的服务设施,是城市中土地价值最高的地区。中央商务区对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和改变着现代城市的社会生产,也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金融区作为集聚总部和发展总部集聚的平台的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对中央商务区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中央商务区的产业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二是广泛吸收、借鉴国外城市在建设中央商务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研究中国城市建设中央商务区的特殊性;四是明确政府在中央商务区建设中的角色、地位。

4. 明确政府在促进总部集聚的角色和作用边界

企业总部集聚是内生的,也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时,在生产要素、企业形态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其本质是受由企业利润最大化驱动的。但这并不是说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无足轻重的,当总部经济出现的内部因素具备时,一个区域的政府和构成投资环境的其他部分,是否认识到产业形态变化的趋势,并做好相应准备,就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政府如能有预见性地、积极地创造符合经济规律的环境,创造或者是适应总部聚集的,或者是适应某一类制造基地发展的条件,那么这个区域将在以产业形态变化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获益。现在不是怕政府在发展总部集聚中的不作为,而是政府切忌在发展总部集聚时过度作为,过度干预市场经济本身的运行和总部集聚形成的自身规律。

5. 注重发展总部集聚具体措施的落实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比较注重引进外资和内资的具体项目,在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上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在发展伊始就走了一条立足项目、立足制造、产业立区的道路,使得许多城市在搭建总部集聚平台的基础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如总部所需要的办公楼宇以及为总部服务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等。下一阶段,我国城市发展要把高层次服务业与制造企业政策等同看待,甚至给予更大优惠,其中包括税收、外汇管理、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真正把发展总部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

参考文献:

[1]史忠良,沈红兵. 中国总部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5).

[2]甘丰录. 成都重庆总部之争[N].中华工商时报,2006-06-21.

[3]李一斐,边锋.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西安打造中西部总部经济高地[N]. 中华工商时报,2006-06-14.

[4]章轲. 总部经济遭遇冷水 城市间恶性竞争加大[N]. 第一财经日报,2005-08-22.

[5]赵弘. 总部经济[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责任编校: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