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生物课堂巧用比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相对直观一些,到了高中阶段又加入了一些抽象难懂的部分,如蛋白质的合成、减数分裂、DNA的分子双螺旋结构、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换言之,这是对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这个领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今的学生对电子产品了解得越来越多,但对本身和周围的生命系统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相应体验严重缺乏,有些即使是教师觉得显而易见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能理解的,不能合理想象的。而比喻的运用既可以将一些难懂的知识点通俗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热情,基于此,我对课堂中比喻的运用及运用形式略谈一二。
一、教师直接作比喻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但适用范围广泛,要求教师仔细推敲,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处牢牢抓住,因为比喻毕竟不能做到处处相似,只要抓住需要突出的重点问题就可以了,切勿面面俱到,将重点淹没。例如:在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中,讲到“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染色体”时,我将染色质比作细长的铁丝,把染色体比作弹簧,虽然染色体的螺旋化跟弹簧的螺旋是有差别的,但这里能让学生理解螺旋化的含义,并能比较出二者中染色体较短较粗,成圆柱状或杆状就可以了。
再有就是教师在叙述过程中要步步深入,不要想到哪里就说哪里,课堂上的学生形形,思维方式和习惯都不同,所以事先的交待一定要清楚。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可利用课本专有名词中的现成比喻――翻译,来讲解这个相应的过程。我没有直接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翻译?”学生答:“将一种语言换成相同意义的另一种语言。”接着我又问:“大家知道语言是用来表达信息的,那么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学生答:“汉语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字,英语是字母。”我便顺势说:“对,就是这些字和字母不同的排列顺序表达了不同语言的各种信息。同样,RNA有RNA的语言,蛋白质有蛋白质的语言,比如RNA的语言是由几种基本单位组成的……蛋白质的语言呢?”由此,便为具体讲解翻译的过程做好铺垫,使接下来的过程描述更加轻松,也可防止有些学生只钻研细节的东西,仅仅看到RNA的特点、密码子的概念,而忽略了翻译这个过程本身的目的所在。
因此,教师在作比喻的过程中,不但要抓住关键问题是什么,而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还要特别注意交待清楚来龙去脉,使比喻更具层次,更具效果。
二、引导学生作比喻
新课改实施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特点较显著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喻体,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并且多元化的答案也为全体学生都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
在这里,我要强调教师如何引导的问题。第一,我们可以是层层深入,拨云见日式。如在DNA分子结构的学习中,我让学生看了DNA的立体图后回答这像什么,大部分学生说像麻花,也有的学生说像油条,我说:“看来不管是麻花还是油条大家都抓住了一个共同特征就是DNA有两条链。”接着,我又过渡了一下说:“那这两条链中每一条是如何连在一起的?这两条链之间是否需要连在一起呢?请阅读DNA分子的结构一段。思考有没有比麻花和油条更贴切的比喻。”学生看完这段后,又提出DNA像梯子,我便顺势用梯子作比与学生共同研究了“梯子”各个结构由谁充当,几乎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最后,我说平面结构我们研究完了,梯子的比喻只可惜没有表现出双螺旋结构,这时一名学生说“旋转楼梯!”这是我这个教师所没有想到的,听到了这个答案,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就是教师直接点出本体特点式。如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内容中,讲到血液循环系统时,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是市长,你所管辖的这座城市,什么可以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呢?有的同学说自来水系统,接着又有同学说天然气供应系统,当然也想到了供暖系统。接着,我点出血液循环系统不但能输送营养物质、氧气等,还能将代谢废物运走,所以,学生认同,还是比喻成自来水系统比较好,随后我又强调:“因此,内环境中不仅仅有营养物质,还有各种代谢废物。”
三、教师圈定范围,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比喻
这种方式是对学生理解程度、理解能力的考查,让学生逐渐掌握如何以比较的方式,对问题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能有效地保持其学习积极性。如在细胞的增殖一节中,需要重点突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材料,分别是硬纸板、铁丝、布条、橡皮泥,让学生讨论使用哪种材料能更好地演示染色体的变化,虽然大家众说纷纭,但我相信在他们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对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已了然于心了。
生物课堂上,比喻的运用是多样化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都应该是可以提倡、可以实施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 唐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