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经济转型期垄断的负面效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经济转型期垄断的负面效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垄断,这些垄断的负面效应包括福利损失、低效率综合征、妨碍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秩序混乱等4个方面,它们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垄断;竞争;经济转型;负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3.001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3-001-03 收稿日期:2012-01-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垄断的形成可能是经营自身发展的结果,但往往是经营者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收购、兼并或与其他企业联合而形成。而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除了由于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带来的垄断之外,还有其深刻的特殊性,这些垄断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

一、福利损失

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市场垄断不同,我国现存的垄断主要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行政性限制准入和计划配置资源形成的,基本特征是亦政亦商的行政垄断。与其他垄断形式相比,行政垄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政府部门以规章制度、行政命令的形式维持着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行政性垄断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最大制度性瓶颈,由此造成了垄断的福利损失。

1.对关联市场领域内的竞争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行政垄断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对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和活动的限制和损害。这一点,行政垄断同经济垄断是一样的,它们都构成了对市场竞争活动的限制、妨碍和排斥,从而破坏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公正且自由的竞争秩序。

2.行政垄断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对于垄断企业来说,其需求曲线等于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如果它减少了商品的供给,价格就会上升,其利润可能并不会减少。但是,对于整个社会却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全社会的福利损失增加,如著名的“福利三角形”。实证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自由竞争市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垄断市场2.72%;垄断市场的相对工资水平比自由竞争市场高出60%;自由竞争市场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垄断市场的4.6倍;垄断市场上消费品的相对购买价格相当于自由竞争市场的4.3倍。

3.同业竞争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利益损失。在统一的市场格局中,同业竞争者均享有充分的经济自由,可以平等、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然而,在市场准入、退出方面的行政壁垒上,非行政垄断企业不仅被排除在行政垄断所占有的市场之外(使市场规律无法发挥作用), 且会损失统一市场下应得的部份利润。同时,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一样,都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二、低效率综合征

就几个重要自然垄断行业来看,都存在供应不足状况。一是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1979年铁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求满足率为90.3%,目前下降到50%~70%,由此每年损失产值4000亿元。二是能源供应长期不足,而且生产增长明显滞后于整个工业的增长。我国的电力供应从1970年就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状况,近些年来更进一步加剧;从空间上看,已由局部性缺电扩大到全国性缺电,29个省级行政区都不同程度地“入不敷出”;从时间上看,已由间歇性缺电发展为连续性缺电。三是城市供水极为紧张,全国1/5的城市缺水。以上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自然垄断行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已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1.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2005年《经济日报》开展的“中国服务质量大写真”采访调查得出:最让老百姓“受气”的行业是那些自然垄断行业,即铁路、邮电、卫生、自来水、燃气等行业。国家垄断经营自然垄断行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但一些现实效果恰恰相反。而且,一些自然垄断行业往往利用其垄断地位牟取不正当利润。

2.组织管理低效率。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内部常常会出现“X非效率”。这在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是再普遍不过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信息传递慢,成本费用膨胀,浪费严重等等,都是其具体表现,组织管理的低效率抵消了规模经济效益,造成产品或服务成本很高,社会效益恶化。

三、妨碍市场体系建设

地方市场分割垄断或地方保护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所谓的市场分割垄断,主要指一国范围内各地政府为了本地的利益,通过行政规制手段,限制外地资源进入本地市场或限制本地资源流向外地的行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也由于国家立法、执法等环境的变化,地方市场分割垄断的重点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在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方市场分割垄断主要表现为限制本地的一些特色产品、主要是基础原材料流到外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自1993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出现买方市场以后,除产品与服务市场外,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包括产权市场也都存在大量的地方行政性分割封锁现象。

1.它损害了本地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竞争,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竞争能力。竞争越激烈,企业竞争力越强。相反,在地方政府保护下的企业,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无需竞争,就可以轻松地生存,因而,缺乏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的动力,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2.它损害了市场竞争的效率。市场效率来自于优胜劣汰。但由于地方保护作祟,很多落后企业得到政府的多方呵护,该退不退、该破不破,仍然在低效率地运行,反而,很多优势企业因为无法根据发展需要,自由地兼并和重组,而难以做大做强,这种优不胜、劣不汰的局面,必然导致市场严重“失效”,资源得不到合理优化。

3.它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中,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自己的爱好,自由地选择商品和服务。然而,由于地方保护的存在,区外产品无法跨越行政壁垒,与当地企业展开竞争,因而,导致了当地商品和服务质量差价高。消费者不仅无法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和服务,并且当地也还要为此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这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致使市场需求流失,进而也损害了本地企业的生存环境。例如,出租汽车行业由于政府管制,服务差价高,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就会转而乘坐公共汽车或者购买私人轿车,这样一来,必然大大减少了对出租汽车的需求。

4.它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在经济转轨阶段,地方政府肩负着规范市场和发展经济的重大责任。政府形象是地方经济环境的重要标志,一个公正、廉洁、高效、诚信的政府,意味着投资环境良好,外商必然纷至沓来,而一个排外、腐败、不讲诚信的政府,则意味着投资环境的恶劣。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利益,实施地方保护,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给地方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市场秩序混乱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中国的市场体系得到了初步发育,但是,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这一深层问题,始终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引发出市场发育过程中很多令人不满意的问题。作为颇具封建传统而又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国的市场体系在发育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反市场化(或非市场化)因素的强烈抵制和干扰,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出现了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和无序竞争等现象。

1.造成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并存,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一是相对于社会最优企业数和产量,过度竞争行业集中了过多的社会资本,使这些行业中的边际资本收益率低于全社会的平均值,导致过度投资。与此同时,其他行业的资本总量必然产生高于社会平均值的资本收益,使得这些行业的投资总水平相对不足。二是对处于过度竞争行业中的单个企业而言,投资于边际收益率低下的行业本身就是一种过度投资,但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往往又需要高额的追加投资,然而过度竞争降低了企业的资本积累,削弱了融资能力,于是又产生投资的相对不足。过度竞争产生的上述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并存影响了“价格负反馈机制”的正常运作,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2.市场秩序混乱下的市场绩效。在此种情况下的市场行为造成我国产业组织绩效低下。表现为: (1)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进入过密是因需求被高估,高于需求部分的产品无法售出,造成生产者损失。于是,在下一生产周期,生产者会压缩产量,造成大量设备闲置;而消费者则会根据上一期市场情况扩大需求,需求被低估,又会造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一直处于交替循环之中,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境界永远无法获得。(2)产业规模经济水平低下。由于任何一个产业的市场容量都是有限的,企业进入过度使达到起始经济规模的企业比重下降,同时又直接压缩了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产量,使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成为市场主要供给者。我国绝大多数产业未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3)产业利润率水平低下。根据贝恩、斯蒂格勒等人的研究:随着集中度提高,利润率也有所提高;进入壁垒与利润率之间存在相关临界点,进入壁垒相当高时,利润率才明显偏高。因此,过度竞争下,产业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过低,必然影响利润率水平。(4)产业技术进步缓慢。根据“新熊彼特假定”――企业规模、企业的集中程度和市场份额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产出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过度竞争条件下,由于企业规模小、集中程度低、缺乏进行大规模研究与开发的财务能力以及将研究与开发成果推广到市场以获取回报的能力,缺乏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势必影响产业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钟明钊.《竞争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349~350.

[2]赵静. 怎样改革自然垄断行业的国家管制模式[J]. 经济论坛,1996,(8).

[3]石霞.地方保护主义的四大危害[J].甘孜州发展决策参考,2005,(2).

[4]夏大慰,罗云辉. 中国经济过度竞争的原因及治理[J]. 中国工业经济,2001,(11).

[5]牛桂敏. 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我国产业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J]. 天津社会科学,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