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要把诗写得太像诗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要把诗写得太像诗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只要对当今诗坛稍加关注,你就不难发现:大家一方面在叹息诗歌“不景气”,另一方面又有大把人在写诗。这是为什么呢?著名诗人陈有才表达了他的看法:不要把写得太像诗了。他说,如果把诗写得太像诗了,诗就失去了真气。这里,我想结合陈有才先生新作《看不透》《想不通》《听不懂》《你“雀”谁》,简单地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诗歌;诗人;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识码】:A

一、诗歌形式的自由化有别于当下“太像诗”的诗

所谓“太像诗”,就是符合所谓的诗歌衡量“标准”,能体现诗歌的写作“套路”的诗。这样的诗,如同八股文,写得四平八稳,有的甚至让人挑不出丁点儿毛病,但往往是放下诗稿就印象全无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诗歌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注重“精致形式”的诗歌传统,但因为精致而带来的谨严,也对从人们情思的自由表达,造成了相应的限制,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几乎可以“数字化”生产的写诗套路。“白话诗”的写作打破了注重“精致形式”的诗歌传统后,虽然人们不会再以“精致形式”作标准,来判别诗是否为诗,但人们还是会以是否具备“精美语言”和所谓“意在言外”作为判别诗歌的重要参照。如此一来,同样易于导致陈词滥调,使得诗歌写作成为一种修辞操练。

基于上述原因,导致了今天大量“太像诗”的诗歌出现。陈有才先生的这几首新作,不像通常我们看到的那些“太像诗”的诗,讲究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结构等,它完完全全就是诗人个性化的表达,凸显了他突破传统、另辟诗歌写作路向的创新意义。比如《想不通》第一、二节:“隔壁二哥十五岁那年/在山上放牛时学唱山歌/唱的词儿他咋也想不通/想不通他还爱想/总想不通”。“东风不刮西风刮/燕子衔泥不衔沙/好马不吃回头草/蜜蜂不采闹秧花/小姨子不走姐夫家。”诗人没有弯、没有绕,也没有任何铺垫和渲染。而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写作方式上,这几首诗都“拒绝隐喻”,直接说出事物的本相。更为可贵的是,这几首诗歌作品还引入了民歌吟咏的结构,一唱三叹,在反讽和幽默的表象之后诗意弥漫。

二、诗歌语言的散文化有别于当下“太像诗”的诗

语言是诗歌的生存方式,丢弃了语言就丢失了诗歌的根本。我们看到的“太像诗”的诗歌语言,一般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打磨,精雕细琢出来的,语言是他们最大的追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读者都希望能读到轻松的东西,喜欢过轻松的生活。读者喜欢不喜欢读你的东西,语言显得至关重要,这是连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而诗歌从文言到白话,从格律化到散文化也随着语言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趋势。尽管此说遭到过不少质疑,但我认为诗歌本应百花齐放,散文化是诗歌创新的一部分,是诗歌语言发展的必然,也是诗人展示个性的地方。

陈有才先生的这组作品,便是对诗歌散文化的较好尝试。诗人以口语入诗,再现日常生活沙砾般的质感和细节,记录抒情主体对于社会和人的观察,比如:

“哥呀

二狗子给我送栀子花

二哥说

听不懂

哥呀

二狗子给我送鸡蛋

二哥说

听不懂――

哥呀

二狗子昨夜在我窗户下吹口哨

二哥说听不懂――

哥呀

二狗子在后山洼亲我嘴摸我

二哥发火了

举起右拳头

我打断他狗腿

掰掉他狗牙

哥呀

二狗子亲我摸我我会怀孕吗

二哥两手一摊

又傻傻地

微笑着说

听不懂――”(《听不懂》)

诗人打破了诗歌语言的定势思维与形式,采用黑色幽默、嘲讽与自我嘲讽、戏谑、拼贴、戏仿、悖论等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手段,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诗里,我们既看不出那些被写作者趋之若鹜的“非升华”的写作理念,也没有“形而上”的拔高和“生活在别处”的心态,有的只是诗人直面当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结语:诗是语言的艺术。陈有才的写作,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现代诗需要唤起的也许就是大家怎么样重新对语言抱有一种爱。语言不只是一种工具,“重新命名”它不是对语言的使用,而是对语言的发掘、探险和重新定义。另外,新诗在其语言实践中必须经历审美洗礼,没有对诗歌“散文美”的领悟,也就没有对诗歌语言新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诗歌散文化呢?